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2 13:22:35瀏覽854|回應0|推薦5 |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10 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閒。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隨緣方便。廣植陰功。 這是在“行持”上轉過來了。前一段是從心地裡轉過來(觀念的轉變)。心念一轉,身口的行為就隨著轉了,這是我們應當學習之處。從此以後,凡是於人、於物有利益的,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是忙、是閒;別人知道不知道都無所謂,我一定要去做。做的時候也不必考慮『力之繼不繼』,我有沒有這個力量,能不能把它做到有始有終?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心盡力去做;做到一半,沒有力量了,這樣功德才能圓滿。只問事之應為不應為,應該做不應該做,不問力之能繼不能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事無有不辦者,『皆歡喜行持』,都歡歡喜喜去做,委曲婉轉的一定把它做到成就而後已,這就是『隨緣方便,廣植陰功』。這幾句是行持的典範。 且以敦倫。勤學。守謙。忍辱。與夫因果報應之言。逢人化導。惟日不足。 前是“自行”,此是“化他”。自行裡有心行,心的念頭轉變,身口行為就轉變。化他有五個重點;一、敦倫。“倫”是倫理,敦睦倫常。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倫常”。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大家能守住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應盡的義務,這叫“敦睦倫常”。二、勤學。要努力讀書,要讀好書、讀善書。三、守謙。《了凡四訓》中講的“謙德之效”。四、忍辱。五、深體因果報應的道理,懇切地勸導大眾。 每月晦日。 “晦日”就是每個月的月終日。 即計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處為疏以告之。 每個月到灶神爺前報告一次。把這一個月當中,身口意三業所修的善法,月月報告。這就是說明他求灶神爺監督他。有一個督促他的力量,他要是不做,到了月終,他就沒有法子給灶神爺交差了。這個效果真是不可思議。諸位修學,不一定要寫疏文去報告灶神。你們家裡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的聖像,就在佛菩薩面前具疏以告之,比灶神那裡還要靈,還有效。這都是要認真學習之處。 持之既熟。 下面兩句是講修持的效果功德不可思議。 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這樣的境界,是我們非常羨慕的,他做了幾年呢? 如是三年。 千日之功。我們想一想,他過去的業障多重!三年就轉過來。袁了凡先生過去轉命的時候,也是三年轉過來。三年就見到效果了。為什麼我們三年還做不到!三年時日不算長,為什麼不肯自勉、發奮呢!希望同修們讀到這裡,應當要奮起,效法俞淨意先生。 年五十歲。乃萬曆二年。甲戌會試。張江陵為首輔。 “江陵”是地名。張公是江陵人,張江陵是對他的尊稱。最尊敬的人是稱他居住的地名;像滿清末年,大家尊稱李鴻章為李合肥(他是合肥人)。佛門裡也常用這個慣例,我們稱祖師大德,既不稱名也不稱他的字或號,都是以地名或以寺名來稱他。如天台大師,天台是指智者大師。我們不稱智顗,而稱為“天台”,大師住天台山。又如窺基大師,稱為“慈恩大師”,窺基是他的法名。他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慈恩寺。“慈恩”是寺的名字,並不是他的名字,這叫“尊稱”。這裡也是尊稱,張公是當時的首相。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