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2 13:22:58瀏覽881|回應0|推薦8 |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11 輟闈後。訪於同鄉。為子擇師。 他以首相的身分主持這一次的考試,也就是主考官。考完之後,他想在同鄉中選一位品學兼優的人,來教導他的兒子—為子禮請一位老師。 人交口薦公。遂聘赴京師。公挈眷以行。張敬公德品。為援例入國學。 他既然想請一位品學兼優的人,鄉里的人都推薦俞淨意先生。從前沒有學校,富有的人家,另外有一間書房,請一位老師,這就是“私塾”。家裡的子弟以及社會上清寒的子弟,有聰明智慧的,往往也召集來跟老師讀書。俞先生應聘在宰相家中做了兒童的老師,生活環境當然就改善了,不至於再像過去那樣的窮苦潦倒。感應也來了。他帶了家眷一同到京城。張公非常敬重俞淨意公的道德學問,所以也為他『援例入國學』(國子監)。張公替他報了名,入了學。當時國家所辦的大學,不像現在大學有這麼多,那時國立大學只有一所,而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都是做官的,是為國家培養通才的學府。 萬曆四年丙子。附京鄉試。遂登科。次年中進士。 從前讀書人志在功名。得了進士,功名成就了。“進士”是古代的最高學位,相當於現代博士學位一樣。 一日謁內監楊公。 “內監”就是從前的太監,侍候皇帝的。俞公有一天去見老太監楊公。 楊令五子出拜。皆其覓諸四方。為己嗣以娛老者。 楊公是太監,所以沒有兒子。他的兒子都是義子,現在所謂的乾兒子,都是從外面找來的。他養育這些孩子,可以養老。他有五個乾兒子,自己年老了,乾兒子很孝順。他叫這五個兒子都來拜見俞淨意先生。 內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 其中有一位小孩,年十六歲。俞公一見面,就覺得很面熟,好像是從前認識的。 問其籍。曰江右人。 “籍”就是籍貫。“江右”包括了現在長江以南,江西、江蘇、浙江這一帶,當時都稱之為江右。“江右人”,俞先生是江西人。 小時誤入糧船。猶依稀記姓氏閭里。公甚訝之。 這小孩還彷彿記得家鄉,自己本來姓氏。小時候遊玩時誤入人家載糧食的船,船開走了,小孩也帶走了。俞淨意公一聽之後,非常的驚訝。 命脫左足。雙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兒也。 原來就是他遺失的兒子。他太太生了五個兒子,死四個,有一個失蹤了;生了四個女兒,死了三個,只剩一個女兒在身邊。他的太太因為想念兒女,眼睛都哭瞎了。這個時候,遇到他失散多年的兒子。 楊亦驚愕。即送其子。隨公還寓。 這個太監楊公很不錯,知道小孩真的是俞公的兒子,立刻歡歡喜喜的就送還給他了。 公奔告夫人。 “奔”就是很快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他太太。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