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艾科博士的網路謎題-誰闖進了她的神廟?
2006/11/16 13:51:07瀏覽646|回應0|推薦3

題目來源:http://210.71.44.154/sa/read.asp?docsn=2002080279&readtype=ch


條件一:C告訴F B告訴E A告訴F F告訴A E告訴B A告訴B

整理如下: A  B  C  D  E  F

被告知: 1次 2次 0次 0次 1次 2次 →CD不是被入侵者。

告知 : 2次 1次 1次 0次 1次 1次 →D不是誣告者。

 

由題意看來,可分3種情況: 

(X)真入侵,真告知時,神廟主人會獲得笞打入侵者的機會1次=入侵者獲得被神廟主人打的機會1次。總共只有1次打人的情形產生。

(Y)真入侵,假告知時,神廟主人會獲得笞打入侵者的機會1次=入侵者獲得被神廟主人打的機會1次。無辜者可以獲得被神廟主人打的機會1次以及打誣告者的機會1次=誣告者無辜者打的機會1次,總共有3次打人的情形產生。

(Z)假入侵,假告知時,誣告者可以獲得被無辜者打的機會1次。無辜者可以獲得被神廟主人打的機會1次,總共有2次打人的情形產生。

線索1:如果打人和被打都算1次的話,那如果某人的總次數只有1次,肯定只有1種身分,不是被入侵者就是入侵者或者是假入侵事件的誣告者。如果某人的總次數是2次以上,肯定不只1種身分。

線索2:不管是哪種事件,在單一事件中,被入侵的神廟主人不會被打。

 

條件二:E笞打A A笞打C A笞打B B笞打A F笞打D A笞打E B笞打C C笞打A

整理如下: A  B  C  D  E  F

被打   3次 1次 2次 1次 1次 0次

笞打   3次 2次 1次 0次 1次 1次

總次數  6次 3次 3次 1次 2次 1次

身分   ?  2種 2種 1種  ? 1種 

 

又由條件二來看,D和F都只有1種身分。配合F被告知2次,卻只有笞打1次。

表示這兩起告知事件(A告訴F 和 C告訴F)指的是同一件事。而且不是誣告事件。

∴F唯一可能的身分是被入侵的神廟主人

∵F只有打過D D的身分又不是誣告者也不是被入侵者。∴D的身分只能是入侵者

故結論1:D必曾侵入F的神廟。這是X事件

 

∵F告訴A 但是A卻沒打F ∴F不是誣告者 F必定是指出有某人入侵過A的神廟的事實。

又A笞打C A笞打B A笞打E ∴這次事件的真正入侵者可能是B、C、E其中1人。

∵C不是被入侵者。且C告訴F這個唯一的告知事件是真實的。∴C也不是誣告者

∴C被打的原因只剩下入侵者無辜者。∵C的總次數是3種 ∴C的身分不只1種。

如果兩種都是入侵者,那總次數應該是被打2次。∴不是這樣。

如果兩種都是無辜者,那總次數應該是被打2次,打人2次。∴也不是這樣。

故C有兩種身分,入侵者無辜者。C笞打A是因為被A誣告。C被A打是因為入侵A的神廟。

∴結論2:C是真正入侵A的神廟的人。這件事是F告知A的。

 

C笞打A是因為被A誣告,C是無辜者 且C只入侵過A的神廟

∴上面 A告訴B 這件告知事件裡就是Z事件。故產生B笞打C C笞打A。

真實情況是A告訴B,C入侵B的神廟,事實上根本沒有

 

目前題目的總次數是8次。由上面的討論可知告知事件中有3件(C告訴F A告訴F F告訴A是真實的,不過卻只是2起X事件,有1起告知事件是假的(A告訴B)Z事件

∴8-2╳1-1╳2=4=1+3或=2+2

∴剩下的 B告訴E 和 E告訴B 這2起告知事件,可能是1個X事件,一個Y事件。

或者是2個Z事件。

∵ B告訴E E笞打的對象只有A ∴可以得知這起告知件事是B告訴E:A入侵了E的神廟。a)倘若這是X事件,那 E告訴B 就是Y事件,也就是說 A笞打B B笞打A 和 A笞打E 是同一件事產生的。但是被入侵的神廟主人B不會被打。∴假設錯誤。

b)倘若這是Y事件,那 E告訴B 就是X事件,也就是說B笞打A是這件事產生的。而剩下的E笞打A A笞打B A笞打E是發生在B告訴E這起事件。但是被入侵的神廟主人E不會被打。∴假設錯誤。

∴這應該是兩起Z事件, B告訴E 這起告知件事產生 E笞打A 和 A笞打B。

            E告訴B 這起告知件事產生 B笞打A 和 A笞打E。

總結:事實的真相是發生了2起X事件,3起Z事件,沒有Y事件。

2起X事件:C告訴F A告訴F F笞打D

      F告訴A      A笞打C

3起Z事件:A告訴B      B笞打C 和 C笞打A。

      B告訴E      E笞打A  A笞打B。

      E告訴B      笞打  笞打E。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hplayer&aid=54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