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1 00:13:38瀏覽1202|回應9|推薦86 | |
畢竟, 上一個世代曾經或長或短, 有一段時期經歷過 日治, 然後, 從對岸過海而來的國府來台初期, 幾乎全台灣的人民, 不管較早之前的努力與貧富, 幾乎大多數都一夕之間變成 " 赤貧 " ( 原來努力所累積的金錢資產瞬間縮水了幾十倍甚至於幾百上千倍 ), 在那個充滿紛亂的年代, 錢沒了其實倒是還好, 至少命還留著 ---- 有許多時運或者命運更差的一群, 在那段時期, 莫名其妙的就連生命都沒了. 終歸, 偏向政治的那段黑暗歷史, 就不再多談了, 就此 點到為止. 上一代剛好是生活在偏僻鄉間的窮困人民, 比較少發生像是城市或是平地的諸多慘案 ( 軍人沿途看到人就亂開槍, 四處掃射, 甚至於無數才十幾歲的學生都集體受害 ), 雖然錢都沒了 ( 貶值到難以想像的地步就是了, 舊幣的 四萬元 變成新幣的 一元, 縮水夠大吧, 也可以說是, 瞬間兩手全空, 一切都得重新努力 ), 好在是, 命還在, 就能夠再度的拼命跟努力. 舊時代, 生活於偏僻鄉間的民眾, 其貧苦的程度, 很難完整的去形容, 就暫且略過吧....沒了金錢與缺乏物資, 但是經過許多年的努力, 辛勤工作之後, 上一代的人, 有一些已經有能力, 能夠去買支 二胡 或是其他傳統的 中式樂器 ( 二胡 算是很便宜的傳統樂器啦, 構造簡單, 生產製造也不困難, 洞蕭 跟 笛子 更便宜 ), 如果沒有器樂方面的天份, 至少也可以開口唱歌....器樂跟唱歌都不行的, 就不提了, 呵. 反正, 民國七十年之前的鄉間, 自己的上一代屬於 中壯年, 也是當時社會上的主力 " 工作階層 ", 當時的鄉間, 因為民眾也缺乏 " 近代才陸續出現 " 的各種視聽娛樂, 早年只有傳統上的 北管/南管/八音/閩南歌謠/客家歌謠 ( 還有 原住民 的傳統東西...略過 ), 因此, 在當時的鄉間, 能夠熟悉傳統樂曲的人, 數量也不少 ---- 早年有很多傳統的 劇團 之類的, 趕赴各地的廟會或是慶典場合表演, 算起來是 " 另一種社會職業 ". ( 包括 演員/歌者/樂器演奏者... ). 上一代是屬於單純務農, 拉 二胡 只算是生活娛樂, 不過, " 聽說 " 自己上一代的 二胡 拉得非常好 ( 一些親友講的, 自己本身卻沒什麼印象, 大概是那時的年紀還太小吧... 家母 則是 喜歡唱歌 ). 然而, 在那個各地鄉間依舊還有很多 " 傳統樂曲 " 的傳承人士, 以及四處都有 民間樂人/藝人 的年代, 自己剛好是 少年離家, 然後持續在外地工作 ( 某個時期, 很多來自台灣各地, 跟我同個世代的人, 多半都是類似的狀況 ), 因此, 那些曾經廣為流傳在各地鄉間的無數傳統樂曲, 跟自己 " 幾乎 " 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只有農曆過年回家時, 會有幾天, 偶爾的聽到那些音樂, 或者, 到親戚家祭拜祖先, 那裡有位 堂伯, 拉得一手 " 極好 " 的 二胡 ---- 不只是音樂流暢而已, 節奏與樂音, 該低沈還是高昂, 或是曲調的高低變換, 簡直搭配得 天衣無縫, 然後, 可能在那裡停留兩三個小時, 那位 堂伯 可以 " 一首接著一首 ", 連續演奏兩三個小時, 所有樂曲都沒有重覆, 而且那些音樂的旋律, 不只是簡單的 很好聽 三個字 而已..... 當時, 真的無法想像, 在那位 堂伯 的腦袋裡面, 居然 " 裝 " 了那麼多的各種不同樂曲 ( 完全不需要看譜, 想到什麼就拉什麼 ), 而且其中可能超過七八成, 都是自己 從幼年到當時 都不曾聽到過的曲調 ( 當時的自己, 猜想大概 35~40歲之間吧 ). 也只有在那時, 自己才突然 " 驚覺 ", 原來, 曾經屬於 " 傳統 " 的曲譜, 數量居然會有那麼的多 ( 不像近年來, 所謂的 客家山歌, 似乎只剩下那 唯一 的一付簡單曲調, 不管唱的是 平板/山歌子/老山歌.... 全都是一個調, 聽到會讓人吐血, 那些曾經有過, 許多別的不同旋律, 全都消失了 ).... 只是, 在自己的青少年時代, 是當時許多鄉下年輕人的宿命 ( 到外地求學, 然後外地工作, 與家鄉徹底的脫節 ), 無數曾經廣為流傳的傳統樂曲, 也越來越陌生, 直到....轉眼之間, 那些傳統樂曲, 幾乎已經完全的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 自己還曾經偶爾聽到的那些特別曲調, 隨著上一個世代, 那些樂人們的逐漸離開, 一首首的曲目, 如今似乎都已經變成天上的一顆顆閃耀星星...早已遙不可及. 一個一個不同的時代, 一個一個不同的生命歷程與故事. 每個人, 生活於不同的世代, 也因此擁有決然不同的歷史記憶, 就像是自己的上一代, 曾經有過很多的人, 熟悉那些古老的樂曲, 到了自己, 卻只剩下 " 依稀 " 的少許印象, 到了自己的 下一代, 則變成....根本未曾聽聞. 那些東西, 自己沒機會去 傳承.....年輕時代, 唯一有過的, 只是, 這個, 哈 生活就是, 唸書, 服役, 工作, 成家....然後, 自己變成了 " 家長 ", 以及伴隨著 下一代 的出現 ( 兒子 與 大女兒 ) 又過了幾年... 兒子跟 大女兒 年齡差距不大, 生活上也比較親密 在小學時期, 這兩位都跑去參加學校的管樂團 ( 沒遮臉的那兩位 )
兒子是從小學到國中時期....上了高中之後就停止跟音樂相關的東西了
上了高中之後, 只有 大女兒 還持續這個部份
大約 " 年齡相仿 " 的 父女....左邊就是我, 哈
小女兒, 主要是 喜歡唱歌, 偶爾她也會自己走到鋼琴前面, 坐下一段時間, 彈奏她喜歡的幾首曲子
再一個年齡類似的對比, 哇哩....怎麼自己看起來有些像是 土匪....沒辦法, 那個年代, 自己算是 " 一介武夫 " 那種 ( 應該拿槍比較搭, 呵呵 )....不是屬於 文人....
總之, 或多或少, 某些人及其在思想上的某些部份 ( 例如 聽力/音感/節奏/旋律....這些 ), 帶有跟自己 " 某程度相似 " 的因子吧. 屬於自己更年輕歲月當時, 那些變成 " 已經 " 過去的東西, 終究已經成為過去了.... 後面的世代, 會出現的, 則是屬於他們 " 從現在到未來 " 的不同記憶與生活故事. 對於 傳承, 遺憾於某些失去的 ( 像是早年的 樂譜 與 樂師 那些 ), 或多或少, 難免啦....沒辦法, 那是世間的潮流 ( 甚至於叫做 洪流 ), 根本無法去阻擋, 時代跟環境的背景也相差太多了. 如果記得的, 就記錄一些簡單故事....其實, 即使不記得的話, 也就算了, 因為, 如果未曾親自聽到過 ( 那麼多古老又好聽的不同曲目與旋律 ), 不知道世間的某地, 曾經有過的某些人與某些故事, 也就沒有所謂的 失去 這兩字, 所以不用覺得遺憾. 傳統的東西, 沒人傳到 ( 也根本已經來不及了, 太多舊日的事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陸續消失, 時間不會重來 )....反倒是, 那些屬於 西式 的事物 ( 鋼琴 與 某些樂器 ), 還有一些人, 在傳承下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