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一個鮮為世人知的軍國主義國家
2008/03/06 13:26:57瀏覽1697|回應0|推薦5
作者: 郭 王 

自二戰結束至今,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動輒給自己貼上“民主自由人權”標簽的超級大國——美國。與西班牙、英國、法國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相比,美國只能算是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但這個後來居上的“新帝國”卻具有更大的侵略性和攻擊性,亦取得了更大的國家成就和全球利益。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相繼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一連串對外戰爭,更通過成功實施“和平演變”戰略,促成蘇聯解體,最終贏得了冷戰的勝利,並因此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對全球秩序的影響力及對世界各國的威懾力在今天達到了歷史頂峰。

人們在談論美國的霸權行徑時,大多是籠統地指責為“追求霸權的單邊主義”或“控制石油的地緣戰略”。事實上,所謂“綱舉目張”,我們在了解美國國家本質和解讀美國對外政策的時候,必須緊緊抓住以下兩大基本因素:一為基督新教意識形態;一為軍工-政治利益集團(一般稱為“軍工綜合體”),才能穿透種種表象洞悉美國各種國家行為的決策依據及利益動機。

美國之所以自二戰結束後屢屢發動對外戰爭,成為現代世界史上最具侵略性的霸權國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由於美國國內存在著多個勢力龐大的軍工綜合體利益集團;而軍工綜合體的構成,決定了它是一個靠發戰爭財,靠發軍備財的特殊利益集團。軍工綜合體還因其權力炙手可熱而被稱為美國的“第一政府”,又因其好戰而被稱為美國的“第四個軍種”。1961年1月1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其告別白宮的演說裏憂心忡忡地指出,在美國存在著一個軍事-工業綜合體,即“軍事領導機關與私人工業的結合”。它對美國的“經濟、政治、甚至精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軍工綜合體”一詞首次被人們使用。作為一種獨特的政治及社會現象,軍工綜合體在美國早已有之。

冷戰期間的多次戰爭和軍備競賽,使軍工綜合體從美國政府手中總共拿走了10萬多億美元的國防開支,從而成為冷戰期間美國國內最大的獲利集團。現在它已經變成一個由軍事部門、軍工企業、部分國會議員和國防科研機構所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它擁有200多萬軍工產業人員,100余家軍工企業,幾十個科研機構。冷戰結束後,美國軍工企業在政府安排下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和並購。 1995年3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宣布合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成為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其訂單占據了美國國防部采購預算的1/3左右,還控制了40%左右的世界戰鬥機市場,幾乎囊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宣布與麥道公司合並,成為世界第二大軍工企業。1995年4月,雷神公司出資23億美元收購了大型軍用電子公司的電子系統公司,隨後又兼並了休斯電子公司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新雷神公司即壟斷了美國空對空導彈的生產,成為世界第三大軍工企業。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已經成為支撐美國經濟的五大軍工企業巨頭,無論其資產數額還是產品覆蓋領域在美國都處於壓倒性的壟斷狀態,形成了代表美國國家水平的軍工集團,牢牢保持美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世界霸主和頭號軍火商的地位。

美國的軍工綜合體現象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它的存在由美國經濟對於軍工生產的高度依賴以及美國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所決定的。從美國政治運行的基本方式來看,美國防務政策的制定主要由選舉政治、統治階層、新聞媒體、利益集團政治所左右。美國國內雖然也存在著各權力部門的相互制約,但美國防務政策的制定與國內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不同,美國憲法賦予了美國總統在外交和國防上以更多的權力。實際上,美國的防務政策長期以來主要由總統以及由總統領導的國家行政機構來制定和實施,國會則對總統施行有限的制衡,而聯邦法院則幾乎不涉及防務政策領域。軍工綜合體左右美國的防務政策,就是利用美國防務政策制定機制的這個特點來實現的。

在美國,全國約有1/3的企業與軍工生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美國經濟龍頭的軍工企業自然就與美國政治有著廣泛而微妙的關系。無論在美國政府還是在國會,都有不少代表軍工企業集團利益的政治家。對於軍工綜合體集團來說,“維持軍火需求”與“維護國家安全”同等重要。去年中期選舉後黯然下臺的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就是這種“雙重利益”代表者的“典範”。不少西方觀察家都認為,拉姆斯菲爾德之所以大張旗鼓地推行導彈防禦計劃,就是因為他曾擔任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系統的智囊團——蘭德公司的董事長。規模空前、耗資巨大的導彈防禦計劃無疑將為軍工綜合體集團提供大發橫財的好機會。美國副總統切尼的夫人也曾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領導層人物,而財政部長奧尼爾據說也曾擔任過蘭德公司的董事長。可見,美國軍火商與政界的緊密合作由來已久。從華爾街到大企業,在各個貿易領域都可以看到軍隊和政府機構的人員在活動,他們都在利用自己的職權和影響力爭取獲得大宗的軍火訂單。

軍工綜合體還利用手中的財力和權力,資助、組織和控制了一些右翼的思想庫(如 “美國新世紀計劃”、“安全政策中心”)、團體(如“院外集團”)和刊物(如《旗幟周刊》、《國家評論》)作為宣傳、遊說工具並為其制造輿論,這也是它影響和控制美國防務政策的一個主要方法。首先,他們大力宣揚“上帝的選民”、“山顛之城”和“白人優越”這些帶有極強的宗教意識的美國政治文化,稱頌以美國優越為核心的“愛國主義”,以使他們能夠在愛國的名義下,為輸出美式民主占領“道德高地”,為其大力發展軍工企業和造就強大的美國軍力提供借口,逼使政治對手及民間反對者不敢或不願冒被人指責“不愛國”的危險來反對它。其次,為美國“制造”敵人。比如“安全政策中心”經常發表《國家安全簡報》,主題多為諸如朝鮮威脅、軍控條約對美國的危害之類。其三,為美國的軍事霸權出謀劃策。2000年9月,“美國新世紀計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一個戰略計劃,為美國實現全球霸權提出了11點綱領性建議。其核心就是要加強美國的實力,維護“美帝國霸權下的和平”和“美國在21世紀的單極地位”。報告斷言:“歷史已證明,美國式的和平(即美帝國霸權下的和平)可以持久地維持全球的和平與穩定”。報告鼓吹,為了在整個21世紀維持“美國式的和平”,全球秩序只能建立在“一個可靠的基礎上,即美國的軍事霸權”。為更加有效地對美國政府及國會施加影響,軍工綜合體集團還專門組織了勢力龐大的“院外集團”,並利用提供競選經費和拉選票等手段對美國立法機構、行政部門和法院進行遊說,以確保他們制定和執行的政策符合本集團利益。美國官方資料顯示,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作為總統候選人的布什從軍工企業集團籌集的資金是戈爾的15倍。連美國前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也不得不承認:“院外利益集團在指導美國的對外政策”。由此可見,美國無論從政治體制、經濟形態以及指導思想等方面,其性質都屬於不折不扣的軍國主義。

通過綜合分析以上兩個方面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美國之所以極力追求成為獨霸世界的單極霸權國家,一個原因在於美國獨有的以軍工產業集團利益為主導的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才導致美國狂熱追求單向毀滅性的超強軍力,才促使美國成為一個動武成癮、侵略成性的軍國主義國家。

當然,諸如自由貿易、美元霸權、科技實力和流行文化等等,都是美國追求全球霸權的重要戰略工具。正是由於受到上述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全世界人民在“幸運地”擺脫了冷戰的陰影後卻又不幸地身處於美國的“陽謀”之下。美國擁有世界最強軍力,其軍費開支超過全球一半,卻在時刻宣揚“中國威脅論” 以及“俄羅斯威脅論”;美國不僅隨心所欲地以雙重標準制造各種“邪惡帽子”扣在那些“非我族類”的國家頭上,還劃了一條“反恐”界線要求世界各國“站班排隊”(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中國的文革)。美國本來是一個由世界各國移民組成的國家,今天卻反過來企圖成為永遠統治世界各國人民的“單極霸主”,對此人們不能不做出深刻的思考:這究竟是源於歷史的吊詭,還是對於人類的諷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167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