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7 06:43:02瀏覽2506|回應0|推薦2 | |
【心理學】Déjà vu 既視現象 (摘自網路)心理學的理論很吸引我,前幾個禮拜想去圖書館借有關心理學的書,只找到 一本書叫:「都是性格惹的禍」,精神病學家亞伯拉罕 J. 托爾斯基以專業 臨床醫生的角度分析「花生米家族」中包括史努比、查理‧布朗、佩蒂、 奈勒斯等人物的性格,詼諧中不失嚴肅,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我會多介紹一些和心理學有關的現象或理論。這次先來介紹心理學中很有 名的Déjà vu,又稱「既視現象」,一種你我也許曾經遇過的特殊感覺, 它和前世今生到底有何關聯?它是一種特異功能嗎?
據《紐約時報》7月2日報導,77歲氣質優雅、碧眼銀髮的帕特夏琵洛(Pat 去年12月的一天,帕特與女兒蘇珊坐在一輛車裡,看到一名女子抱著嬰兒 進了附近的一輛車。「我上次在這見過她」帕特肯定地說,「那個嬰兒的 動作表情完全一樣。」蘇珊環顧四周心裡覺得很奇怪。這時帕特又注意到 另一名抽著煙用手機聊天的女子,說道,「那個女人上次也在這裡披著圍 巾抽煙。」當她們準備離開時,帕特又發現人行道上的兩名修女,「她 們上次也是在那。」 「媽媽,你沒事吧?」蘇珊問。帕特回答:「我很好。」 當天晚些時候,蘇珊擔心地打電話給父親,詢問帕特是否曾聲稱認識陌生的人 後來帕特告訴蘇珊說,她常常有這樣的經驗,每天數次。其實她深受這種似曾 記憶穿越時空的旅行 記憶,像人體的許多其它功能一樣,我們一直依賴於它的正常運轉,卻把它遺 然而,近 30年來的研究打破了這種成見。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 記憶(對經驗的回憶和語義記憶)相關事實和觀念加以區分,例如記住巴 黎是法國的首都是語義記憶,回憶你到巴黎的經歷則是場景記憶。圖威還 發現,場景記憶不僅喚起人提取記憶內容,而讓人重新體驗事件本身 ,對整個感覺的回憶告訴我們,記憶是真實的。 1983年圖威總結道: 「記憶是心理時間旅行,是一種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再次體驗。 」 圖威及同事藉助神經影像學開始探索記憶與意識的關係。他們發現,情景記憶 似曾相識或為「看到」 Déjà vu是英國裡茲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穆林(Chris Moulin)及其同事 最早在論文中描述的,直譯為感覺「已經經歷了」某些事,正符合帕特的 「似曾相識」情況。 現代醫學認為,有這種似曾相識症狀的人身體其它方面沒有問題,醫師也不能 事實上,現代科學也發現了人生活的只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個時空。科學界還承
。英語沒法形容,就找了個法語詞,若要翻譯的話,就是「already seen」。 - 有說既視感是人的腦部對於短暫未來並未曾發生的事情的預知。 一部份精神分析學者對有沒有預知夢這回事抱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他們認為 有些打個譬如說:「有位女士一次在街上看到迎面而來的一位長髮姑娘,正猶 此外,有一種和預知夢有點類似而令我們容易混淆的現象- Déjà Vu- 「似曾相識」或「既視感」。就以上面的夢例來說,假設做夢者在碰上A 小姐後才覺得自己好像做夢見過同一情況,於是便假設自己數天前 好像在夢中見過對方,這樣的情況就叫做似曾相識或既視感了。因為只是 碰到事情發生後才覺得有熟識的感覺,但並不可確定是否真的在夢中見 過。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子的經驗吧!有時,在發生某些事的時候, 我們好像有熟識的感覺,對於身邊的一景一物也好像很熟識,甚 至跟著下來大家的對話或行動也是你預料之中發展,有時差點 以為自己真的有超能力能預知未來呢! 但有研究報告指出,原來這種現象是大腦某半邊處理信息的速度稍為快過另半 有沒有預知夢這回事還是個爭論中的問題,因為很多時要在事後我們才知道以 科學研究 (Déjà Vu),法文中的意思就是曾經見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心理學家布朗說:「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讓你出現似曾相 識的感覺,就像胃痛也是由不同狀況所引發一樣。」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1900年代早期就有人研究,不過過去多半著重在 超自然面,而布朗和杜克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則不以為然,要找出科學上 的量化證據解釋這種現象。 空間發生的事情和你現在的經歷相似而發生了某種聯係。 三分二人曾有經驗 根據布朗的研究,三分二的人都曾經有過這種感覺,最常出現的人士 多半是教育程度高、常旅行、屬於自由主義者,年齡則在20歲左右的人。 布朗說,年輕的成年人有時候一年發生2到3次似曾相識感覺,然後到中年 時降低到一年一次,年齡越大,出現的次數越少到4年或5年才一次。 此外,發生時間以一天或者一週的結束時比較多許多人可能會把這種熟 悉又陌生的感覺和前世今生,或是靈魂出竅等超自然現象扯在一起, 不過心理學家可不這麼認為。 布朗表示,這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負責熟悉認知的腦前葉發生不規律 活動所致;科學家曾經追蹤一小群癲癇症患者在發作前發生似曾相識 感覺的腦部活動,發現腦前葉不規則活動造成這種幻覺的比例,大於癲 癇症影響的顳葉抽蓄活動。
北京7月23日專電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科學家》雜誌最新 一期發表報告說,他們對「似曾相識」的錯覺有了重要的深入了解 。他們的研究表明,即使沒有真實的記憶,也可能產生「似曾相識」 的錯覺。 科學家認為,大腦識別出一個熟悉的物體或場景要經歷兩個過程:首先 ,大腦從記憶檔案中搜索,看看這個場景的內容以前是否看到過;然後 ,如果以前看到過,大腦的另一部分會將這個情景或者物體識別為 「熟悉」。 示了24個常用單詞,然後對他們實施催眠術。 研究人員告訴這18名志願者,如果向他們展示的單詞帶紅框,他們 就會感到這個單詞熟悉,雖然他們不知道上次看到這些單詞是在什麼時候 。但是如果向他們展示的單詞帶綠框,他們就會感到這個單詞屬於原來 的24個單詞之列。 然後,研究人員把這些志願者從催眠術中喚醒,向他們展示一系 列帶有各種顏色方框的單詞。其中一些單詞不在原來的24個單詞之中 ,但是帶有紅色或者綠色的方框。 其中10名志願者說,當他們看到帶紅色方框的新單詞時,有一種奇 怪的感覺,另外5名志願者說,這種感覺和「似曾相識」的錯覺非常相似。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表明,實驗性地分離這大腦識別熟悉物體或場景 的兩個過程是有可能的,這對於最終確認兩個獨立的階段十分關鍵。 以前的研究證明,「似曾相識」的錯覺可能是在大腦中的顳葉上 產生的。一些患有顳葉癲癇的人經常產生「似曾相識」的錯覺。 法國科學家還發現,電擊顳葉的一些部分會使人對遇到的每個事 物產生「似曾相識」的錯覺。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