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理學】Déjà vu 既視現象
2013/03/17 06:43:02瀏覽2506|回應0|推薦2

【心理學】Déjà vu 既視現象 (摘自網路)

心理學的理論很吸引我,前幾個禮拜想去圖書館借有關心理學的書,只找到

一本書叫:「都是性格惹的禍」,精神病學家亞伯拉罕 J. 托爾斯基以專業

臨床醫生角度分析「花生米家族」中包括史努比、查理‧布朗、佩蒂、

奈勒斯等人物的性格,詼諧中不失嚴肅,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既然找不到想看的心理學的書,網路上其實也能找到許多資料,此後有機會

我會多介紹一些和心理學有關的現象或理論。這次先來介紹心理學中很有

名的Déjà vu,又稱「既視現象」,一種你我也許曾經遇過的特殊感覺,

它和前世今生到底有何關聯?它是一種特異功能嗎?


請繼續閱讀下去吧......



當你回憶起昨天發生過的事情,和你說過話的人、你到過的地方、你們吃的飯
等場景圖像和聲音會如潮湧般進入你的腦海。你意識到,那一幕幕生動鮮明的
畫面是確實發生過,而不是扭曲或臆造的。那麼你是否曾經歷過一個場景,你
發覺它曾經發生,就像你記得昨天發生的事一樣,然而,那卻是不可能的,至
少在這一生沒有可能。但是你也不要認為自己精神出了毛病,因為這絕不是你
杜撰出來的。


到過的地方和認識的人

據《紐約時報》7月2日報導,77歲氣質優雅、碧眼銀髮的帕特夏琵洛(Pat 
Shapiro)與丈夫唐住在麻州波士頓東查爾斯河畔風景如畫的小鎮多佛。思維敏
捷又充滿活力的她,就經常會對某一場景產生這種似曾相識(Déjà Vu)的感覺。

去年12月的一天,帕特與女兒蘇珊坐在一輛車裡,看到一名女子抱著嬰兒

進了附近的一輛車。「我上次在這見過她」帕特肯定地說,「那個嬰兒的

動作表情完全一樣。」蘇珊環顧四周心裡覺得很奇怪。這時帕特又注意到

另一名抽著煙用手機聊天的女子,說道,「那個女人上次也在這裡披著圍

巾抽煙。」當她們準備離開時,帕特又發現人行道上的兩名修女,「她

們上次也是在那。」

「媽媽,你沒事吧?」蘇珊問。帕特回答:「我很好。」

當天晚些時候,蘇珊擔心地打電話給父親,詢問帕特是否曾聲稱認識陌生的人
或地方。「哦,每隔一陣就會發生。」唐說。蘇珊問他是否感到擔心或煩惱。
「只是當她試圖讓我也相信那一切曾發生時」他說。

後來帕特告訴蘇珊說,她常常有這樣的經驗,每天數次。其實她深受這種似曾
相識的感覺所困擾,因為它們就像是記憶中的現實一樣,但邏輯上她不可能遇
到過這些情境。她常可識別從未到的餐館的細節,有時會跟陌生人打招呼,好
像從來就認識他們,

記憶穿越時空的旅行

記憶,像人體的許多其它功能一樣,我們一直依賴於它的正常運轉,卻把它遺
忘。只有當它偶爾出了差錯時,人們才不得不開始思考它的機制。一個世紀以
來,記憶的結構問題一直是心理學上最棘手的奧秘。科學把記憶理解成一套檔
案櫃,對事物的回憶整齊地擺放其中,可供檢索,偶然也會出錯。

然而,近 30年來的研究打破了這種成見。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
安道爾圖威(Endel Tulving)在此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的理論將場景

記憶(對經驗的回憶和語義記憶)相關事實和觀念加以區分,例如記住巴

黎是法國的首都是語義記憶,回憶你到巴黎的經歷則是場景記憶。圖威還

發現,場景記憶不僅喚起人提取記憶內容,而讓人重新體驗事件本身

,對整個感覺的回憶告訴我們,記憶是真實的。 1983年圖威總結道:

「記憶是心理時間旅行,是一種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再次體驗。 」

圖威及同事藉助神經影像學開始探索記憶與意識的關係。他們發現,情景記憶
產生於一個複雜神經信息網絡,這個網絡遍佈大腦各部。記憶在被喚醒的時刻
,被重新組裝。一些信號集中發生於腦部的海馬區,這裡目前被認為是產生經
歷回憶的關鍵。

似曾相識或為「看到」

Déjà vu是英國裡茲大學的神經心理學家穆林(Chris Moulin)及其同事

最早在論文中描述的,直譯為感覺「已經經歷了」某些事,正符合帕特的

「似曾相識」情況。

現代醫學認為,有這種似曾相識症狀的人身體其它方面沒有問題,醫師也不能
為這樣的「病人」做甚麼,只能告訴他們,他們不是唯一發生這種現象的人。
蘇珊與母親談論科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情況,使母親和自己的憂慮都得到緩
解。

事實上,現代科學也發現了人生活的只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個時空。科學界還承
認宿命通、遙視等功能的存在,而具有遙視功能的人所看到的場景,往往與正
在真實發生的場景在時間順序上有些許不符,也是與「似曾相識」不謀而合。
那麼或許,似曾相識並非記憶,而是「看到」。或者科學家可以藉此為研究的
突破口,改變循規蹈矩的觀念,才能揭開這一似乎屬於記憶的秘密。


Déjà Vu形容的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三分之二的人遇見過

。英語沒法形容,就找了個法語詞,若要翻譯的話,就是「already seen」。

是預知夢還是 Déjà Vu ?

- 有說既視感是人的腦部對於短暫未來並未曾發生的事情的預知。
- 也有人說這是人對其他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在同一時間軸上所發生的事情的
   認知。
- 有人則從醫學角度認為這是由於左右腦的信息處理突然不協調所致。

一部份精神分析學者對有沒有預知夢這回事抱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他們認為
夢裡出現的事,過些時候變成事實很多時只是做夢者的錯覺而已。

有些打個譬如說:「有位女士一次在街上看到迎面而來的一位長髮姑娘,正猶
疑好像是在甚麼地方見過這位姑娘的時候,猛然記起原來這位長髮姑娘是十多
年沒見面的朋友A小姐。巧合的是這位女士剛好在數天前作過一個夢,夢見自
己跟一個長髮姑娘談話。雖然以前的A小姐是短髮的,但這位女士直覺上認為
數天前的夢是個預示,碰到長髮的A小姐就是夢境成真了。不過假如A小姐依
然是短髮的話,這位女士就不會把A小姐和自己的夢聯想起來了!」所以相信
有預知夢的人或許會認為這個夢是預知夢,但對於不相信的人來說,這只是一
個巧合而已。

此外,有一種和預知夢有點類似而令我們容易混淆的現象- Déjà Vu-

「似曾相識」或「既視感」。就以上面的夢例來說,假設做夢者在碰上A

小姐後才覺得自己好像做夢見過同一情況,於是便假設自己數天前

好像在夢中見過對方,這樣的情況就叫做似曾相識或既視感了。因為只是

碰到事情發生後才覺得有熟識的感覺,但並不可確定是否真的在夢中見

過。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子的經驗吧!有時,在發生某些事的時候,

我們好像有熟識的感覺,對於身邊的一景一物也好像很熟識,甚

至跟著下來大家的對話或行動也是你預料之中發展,有時差點

以為自己真的有超能力能預知未來呢!

但有研究報告指出,原來這種現象是大腦某半邊處理信息的速度稍為快過另半
邊的生理原因所做成的。美國一項調查指出,似曾相識是很普遍的經驗,而且
女性有此經驗的多過男性,年輕人又比老年人常有似曾相識的經驗。所以要好
好分辨出自己的夢是預知夢還是似曾相識現象。

有沒有預知夢這回事還是個爭論中的問題,因為很多時要在事後我們才知道以
前作過的夢是預知夢。除非我們都有把夢記下來的習慣,而且還要記得清楚,
又不會為了使夢境變得合理而加上一些本來夢裡沒有的情節,再對照日後是否
會有如夢裡出現的事情出現,否則很難客觀地証實有預知夢這回事的。

科學研究

(華盛頓訊)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某個地方、某個場景或是某個人,你明明
就是第一次碰到,卻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心理學家說,這可不是甚麼前世今生
或超自然現象,而是由於腦部
不規則活動所導致的。有時候當你走進一個陌生
的房間,卻會覺得以前曾經來過,似乎有
點熟悉,這就是「似曾相識」

(Déjà Vu),法文中的意思就是曾經見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心理學家布朗說:「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讓你出現似曾相

識的感覺,就像胃痛也是由不同狀況所引發一樣。」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1900年代早期就有人研究,不過過去多半著重在

超自然面,而布朗和杜克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則不以為然,要找出科學上

的量化證據解釋這種現象。

Déjà Vu跟年齡有關

一份報告指出15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比較容易出現Déjà Vu,另外確定了
Déjà Vu和大腦顳葉肯定有必然聯係。也有人把Déjà Vu解釋成多重宇宙

空間發生的事情和你現在的經歷相似而發生了某種聯係。 

三分二人曾有經驗

根據布朗的研究,三分二的人都曾經有過這種感覺,最常出現的人

多半是教育程度高、常旅行、屬於自由主義者,年齡則在20歲左右的人。

布朗說,年輕的成年人有時候一年發生2到3次似曾相識感覺,然後到中年

時降低到一年一次,年齡越大,出現的次數越少到4年或5年才一次。

此外,發生時間以一天或者一週的結束時比較多許多人可能會把這種熟

悉又陌生的感覺和前世今生,或是靈魂出竅等超自然現象扯在一起,

不過心理學家可不這麼認為。

布朗表示,這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負責熟悉認知的腦前葉發生不規

活動所致;科學家曾經追蹤一小群癲癇症患者在發作前發生似曾相識

感覺的腦部活動,發現腦前葉不規則活動造成這種幻覺的比例,大於癲

癇症影響的顳葉抽蓄活動。


Déjà Vu 跟大腦顳葉有關

北京7月23日專電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科學家》雜誌最新

一期發表報告說,他們對「似曾相識」的錯覺有了重要的深入了解

。他們的研究表明,即使沒有真實的記憶,也可能產生「似曾相識」

的錯覺。

科學家認為,大腦識別出一個熟悉的物體或場景要經歷兩個過程:首先

,大腦從記憶檔案中搜索,看看這個場景的內容以前是否看到過;然後

,如果以前看到過,大腦的另一部分會將這個情景或者物體識別為

「熟悉」。 

為研究這種二階段理論,英國利茲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向志願者

示了24個常用單詞,然後對他們實施催眠術。

研究人員告訴這18名志願者,如果向他們展示的單詞帶紅框,他們

就會感到這個單詞熟悉,雖然他們不知道上次看到這些單詞是在什麼時候

。但是如果向他們展示的單詞帶綠框,他們就會感到這個單詞屬於原來

的24個單詞之列。

然後,研究人員把這些志願者從催眠術中喚醒,向他們展示一

列帶有各種顏色方框的單詞。其中一些單詞不在原來的24個單詞之中

,但是帶有紅色或者綠色的方框。     

其中10名志願者說,當他們看到帶紅色方框的新單詞時,有一種奇

怪的感覺,另外5名志願者說,這種感覺和「似曾相識」的錯覺非常相似。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表明,實驗性地分離這大腦識別熟悉物體或場景

的兩個過程是有可能的,這對於最終確認兩個獨立的階段十分關鍵。

以前的研究證明,「似曾相識」的錯覺可能是在大腦中的顳葉上

產生的。一些患有顳葉癲癇的人經常產生「似曾相識」的錯覺。

法國科學家還發現,電擊顳葉的一些部分會使人對遇到的每個事

物產生「似曾相識」的錯覺。

 

( 創作文學賞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LongLong&aid=739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