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投市場的風華與滄桑》
2021/04/12 00:30:48瀏覽88|回應0|推薦1

《北投市場的風華與滄桑》

凜冽嚴冬穀賤傷, 如山蔬果鬻何方;

渾身百計心裁別, 盼望長銷益阮囊。

北投雖然是臺北市偏北的區域,它沒有市中心稠密的人口,卻擁有臺北市最大的傳統零散市場,這個傳統市場包羅萬象,它是一部北投發展活動膠卷,濃縮著北投的變遷。

清朝末年,北投中正街一帶市街林立,當時帶動川流不息的生意是硫磺,因為「磺」是火藥的元素之一,因為「硫磺」的買賣,所以北投開發相對比較早;直到日治時代,影響北投榮興的原因從「硫磺」轉變「溫泉」,尤其西元1901年北淡線火車完工後,縮短了市區與北投的距離,大量遊客進入北投,光明路與大同街一帶,由於鄰近車站之便,構成了人來人往的「商圈」,販賣農產品與民生用品店家雲集於此,蔚為北投文化的一大特徵。

如今這幾條老街週邊,依然可以見到西洋風情的舊樓房,以及零星僅存的百年雜貨舖,淡淡喚起往昔的榮景與滄桑;然而北投市場已從西元1979年,遷至新市街的現址,早期傳統的街衢變成了寧靜的住家,取而代之的市場延續本來豐富性與本土的特色,例如市場內還有近半世紀的童玩店,以及種類繁多的青草店,也有難得一見的古老皮鞋修理店。

除了數百個室內攤位以外,戶外更是琳琅滿目的攤飯,無一不是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除了川流人潮與聵鬧聲音以外,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外籍攤位」設立,例如來自中國大陸餅食、道地的越南卷餅與麵線…,而且都是由外來的人士操持這些店面,可見異地的飲食風味,已隨著新住民的移入,融入了本土的節奏之中。

傳統市場是庶民生活的寫照,透過雙腳走一趟北投市場,體驗市場展現出的活力,說不定它會帶你到北投的往日時光,感受一下北投曾經的風華燦爛,以及不經意的滄桑!

( 創作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6068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