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創17:1~19
只要我們談到第一家庭,就知道是在講誰的家庭。而這個家庭的女主人,我們就順理成章地說她是第一夫人了。那考考各位,這「上帝的第一家庭」是指誰 ?-- 亞當夏娃。不是的。他們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一個犯罪的家庭,他們根本不配也沒資格來代表上帝的第一家庭。給一個提示-這個家庭特別蒙上帝眷顧揀選,集千萬寵愛於一身,受上帝最多最大的祝福。創廿二17~18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這是指亞伯拉罕的家。為什麼他是上帝的第一家庭呢? 因為上帝特別揀選這個家庭,特賜大福給這個家庭。這個家庭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何以蒙上帝這麼特別的眷顧。
創九28說:『洪水以後,挪亞又活了三百五十年。』事實上挪亞死的時候,亞伯拉罕已48歲,並不是一個小孩子。因此,在挪亞死的時候,挪亞他後代應該有好幾千人,甚至可能上萬人。可是上帝卻單單揀選這個家庭,還跟亞伯拉罕他立約。洪水後的彩虹之約,是上帝跟挪亞和他所有出方舟的鳥、獸立約的,而這次是單獨與亞伯拉罕立約的。另外,上帝對人類的祝福,對人類的救贖,也是從這一個家庭開始的。當亞伯拉罕受上帝呼召出哈蘭的時,已是75歲。所以這個「上帝的第一家庭」其實是由一對老夫老妻兩個老人家開始的,後來才又多了一個他們唯一親生的獨生兒子以撒。至於這個「上帝的第一家庭」稱呼,是我給他們的稱呼。這就是我要講這三個人物所組成的家庭,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的地方,為什麼特別蒙上帝揀選與祝福。
【亞伯拉罕】
1. 蒙召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
上帝要亞伯拉罕離開偶像充斥的吾珥。吾珥在當時是中東古文明世界最老的第一大城。它的廢墟在1919年被挖掘出來,之後就不斷地挖出許多文物來。人們這才知道,原來吾珥城是拜月神的。就像台灣一樣,中秋節除了拜月神外,還要祭拜土地公,他們也是這個樣子。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這名字,意思就是「獻給月神」。這就是為什麼上帝要亞伯拉罕離開本家本族的吾珥了,因為那是一個充斥拜偶像,拜月神的地方。而亞伯拉罕從小就不相信這些神祉,他相信還有超越這些假神的真神存在,所以渴慕遇見這樣的一位真神。故從小心中便起敬畏真神的心,有遠離這個拜月神拜偶像地方的心志。
信徒既是蒙召受洗歸入基督的人,就應當要遠離過去那些種種惡習惡事外,甚至有可能也要暫時隔離那些影響我們信仰的親朋好友一陣子。在我周遭親朋好友,還有同事中,就有很多不信主的人,他們當中有喜好抽菸喝酒愛打牌的人,不在少數。而我還未來教會之前,便是經常與他們酒酣夜歸的,通宵打牌的。但現在都遠離了這些惡習,也離開了與這群朋友、同事一起通宵不睡覺了。偶爾碰面時,必當面回絕他們的邀煙邀酒。說已戒菸,說沒有事先說要喝酒,必婉拒喝酒。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也是這樣嚴厲勸戒他們說(林前5:11)『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保羅對以弗所教會也是這樣說,『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如果信徒不遠離這些環境、朋友,就會一直受轄制綑綁和誘惑,而上帝很多的祝福是不會臨到信徒身上和家庭的。就如亞伯拉罕一樣,若不離開偶像之地吾珥,他遲早會耳濡目染,漸漸受它們的影響,神也不會賜大福大國給亞伯哈罕的。
今天信徒信仰為什麼會失敗? 因為信主後,仍迷戀於過去的種種屬世生活。已經是跟隨主耶穌的人了,還懷念過去自由自在、隨己意過日子的快樂經驗。正像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對摩西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16:3) 為什麼把我們領出埃及? 害我們現在每天吃毫無味道的嗎哪、嗎哪、嗎哪,之外,還是嗎哪....,便索然無味,埋怨上帝了。忘記上帝之前的引領與領出埃及為奴之地的恩典。今天我們看報紙很有味道,讀聖經沒有味道,所以不讀經。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很有味道,參加小組聚會沒有味道,所以不團契小組。我們去世界作樂、喝酒很有味道,參加禱告會沒有味道,所以不禱告。既然信主,之後生活自然就受聖靈的管理約束。當我們越與聖潔上帝接近,我們就越來越像基督的人。這是因有聖靈內在我們心裏面,所以我們不是不受約束的。因此信主後,就不可再從前一樣;這樣做,那樣碰。不能再回到過去的老我光景,隨心所欲,反要分別為聖。因為我們屬地的身分,已經提升高舉為屬天的身分,是上帝兒女的身分。難道不知道,上帝的兒女都當作些什麼事,才符合這個榮耀尊榮的身分麼。你看以色列人已經離開為奴的埃及地,竟還在懷念「肉鍋旁邊」生活,懷念為奴生活,懷念過去不認識神的生活,難怪神對那一代以色列民,不許他們進入神所應許的牛奶與密之地。
2. 信心之父
在吾珥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你的本地,本族,父家,到我把我的應許的地給你』。應許之地在哪裡?「不告訴你。」什麼時候得到?「不告訴你。」但亞伯拉罕一生就相信這個應許,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下去。從75歲時,上帝就應許亞伯拉罕要多子多孫,成為多國之父。24年後,到99歲的時候,這個應許才應驗,時間才敲定。聖經上說:『明年這個時候你要生一個孩子』,這時亞伯拉罕都99歲了。如果我們知道神的應許要在25年後才應驗,我們還會耐心甘願等候下去嗎? 何況對這一對75歲的老夫老妻,人生還有幾個25年呢。如果有天,上帝對我說:「你的禱告已蒙應許了,但要25年後才要給你」,我會暈過去,會問上帝為什麼要等那麼久;既然答應了,就馬上給我啊。請問,你還會繼續禱告下去嗎? 亞伯拉罕就是這樣單純相信神,一直順服走下去。
許多時候,人只求急功近利,要馬上得著恩典。所以,一有恩典,馬上信心堅固;但,一有軟弱,就離開信仰,離開教會;這是人的軟弱。人以為信神,就是有求必應。這樣的神,是受人限制的;是聽憑人的差遣的。來11:13『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卻沒有得著所應許的。』 這什麼意思? 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你還會信到底嗎?」是這個意思,你明白嗎?「主啊,我信你到最後一秒,還是兩手空空。」「主啊,我信你一生一世,到後來什麼也沒有。你信實在哪裡ㄚ~你的恩典在哪裡ㄚ~」我們常這樣懷疑過上帝,用這種口吻埋怨過上帝。但聖經說:『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亞伯拉罕受上帝試煉,不是因為不這樣試驗,上帝就無法知道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這是,上帝為要使以後歷世歷代的人,從亞伯拉罕獻兒子以撒的行為,看出他的信心是真的,所以就試驗他。這不但試驗亞伯拉罕外,更是為要讓我們後世後代的你我看見,亞伯拉罕是真有信心的。而且這種信心大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你明白嗎? 因為上帝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亞伯拉罕就相信。既然從以撒生的,才算我的後裔。那等我獻上兒子以撒後,上帝一定會叫以撒復活。你明白嗎? 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到達到這個地步,這是整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復活觀念信仰的人,第一個「因信心產生復活觀念」的人,就是這個亞伯拉罕。
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有因信心產生復活這個觀念。所以,這是為什麼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羅4:17:『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 這個使「無變有」和「死人復活」是亞伯拉罕信仰的兩大內涵。「使無變有」,他100歲得子,這是相信神是創造生命的主。「死人復活」是他相信神會叫以撒復活,這是他相信神是能讓生命復活的主。所以當他獻兒子以撒時,他信上帝必叫以撒從死裡復活,彷彿從死中再得他的兒子以撒。亞伯拉罕的信心是偉大到這一個地步,他配得「信心之父」這個尊榮的稱謂。
3. 獻上最好的祭物
當亞伯拉罕獻以撒時,115歲。距第一次上帝呼召他時,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這40年來,就只生了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用『恆久忍耐』形容亞伯拉罕(來6:15),實在一點都不誇張。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能夠實現,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亞伯拉罕一直以來,都帶著上帝的應許過日子,過著每一天。而且從相信上帝的一刻開始,持續到死為止,亞伯拉罕從未放棄上帝,不曾離開這個信仰。
上帝很清楚要亞伯拉罕獻上以撒,而不是以實瑪利。因為把以實瑪利獻上,這種奉獻是沒有價值的,上帝不喜悅這種奉獻。前一陣子,教會要換一台單槍投影機,因為原來的那一台老是出問題。當時我就想把家裡的單槍投影機捐給教會用。我那台是十幾年前花了26萬台幣買的「夏普」品牌。畫數很高,現在仍然很好用。但後來我沒有捐,為什麼? 今天我們家裡不再用的東西,或老舊桌子,就打電話給教會,「牧師ㄚ,我家剛買一套新沙發,這個舊沙不用了,但還是可以用的;教會要不要拿去用一用。如果不要的話,我就要丟掉它了。」你知道,這樣的人在奉獻什麼啊~? 這不是奉獻,這是自己不要的,獻給上帝。你不要的東西,上帝會需要它麼? 這不是奉獻,而是把上帝當作垃圾收集場的老闆,你懂嗎?
我們要奉獻給教會的時候,就去買新的,買好的給上帝。除非教會正在過渡時期,雖說是為教會節省開支,但是還是要「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這個動機跟剛剛說的,是不一樣的,明白嗎? 在澳洲的恩道教會陳小冬牧師,當他在紐西蘭要建堂時,需一台鋼琴,當時教會預算只夠買6折價。可是陳小冬牧師認為,應該用一台最好最頂極的演奏鋼琴獻給上帝。但廠商最多僅能以9折價賣給教會,所以價錢相差太多,教會根本沒有這麼多的奉獻預算。後來陳小冬牧師就常常去那家店走訪,按手在那台鋼琴禱告:「上帝阿~這台鋼琴是祢的阿~」。幾次到店裡後,那家YAMAHA店的老闆受不了,就撥了一通日本長途電話去問總公司,最後公司同意以6折價賣給教會。只是要在鋼琴上面將原來YAMAHA的MARK放大,幫YAMAHA做廣告,這算是交換條件。所以教會就有了一台頂極的鋼琴,阿們~。你希望教會的鋼琴彈出聲音,是破破的、怪怪的,有雜音的,走音的;用這種聲音獻給上帝聽嗎? 拿這種二手鋼琴獻給上帝嗎?
以前我讀這段經文就一直納悶,「為什麼上帝不等以撒結婚生子後,有了後代子孫,才獻以撒呢?」這是人的想法。可能今天很多人的奉獻就是這樣想法。把要給上帝的錢,先拿去做生意。以為等到賺足了錢,才拿來奉獻上帝;我們以為這不是兩全其美。 這是人的想法。不同的是「我先賺」,「後再奉獻」。 這完全不同! 這是竊奪奉獻給上帝的錢,拿去投資賺錢,你明白嗎? 等我有空,就去服事。等孩子大,我就奉獻。「主啊~,祢給我10年...,那5年...,不然3年也好。等以撒結婚生子,3年後我一定把以撒獻給祢。這樣我也沒有爽約啊,照樣也順從祢阿~,而且還替上帝祢完成祢的旨意,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亞伯拉罕沒有做這樣的禱告祈求。
要知道啊~神不要這種奉獻,神不需要你代祂完成旨意。聖經記載烏撒用手扶住將要掉下的約櫃,結果怎樣? 被上帝擊殺。神不需要人在中間「代神行事」,祂要人忠心順服獻上。所以儘管以撒還小,還沒結婚生子,亞伯拉罕卻沒有這種人的想法。當上帝說「獻以撒,今天就要獻」,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就動身了去指定的山獻上以撒。
【撒拉】
1. 信心之母
「撒拉的信心」有什麼偉大之處? 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呢? 整本聖經提到的婦女,不曾記載她們死的歲數,只有撒拉唯一例外。她一定有一些是我們平常沒注意到的。來十一11,『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 如果不是這一句話,我們幾乎很難相信,撒拉她也列在歷代聖徒信心的榜樣行列中,是婦女信心的典範。所以撒拉與亞伯拉罕是一同順服事奉上帝的,她的信心似乎是隱藏不為人熟知的,是平常我們看不到的,這是我們要特別思想的地方。
撒拉是非常順服神的妻子。雖然起初她的信心不夠,當上帝使者說:『明年的這個時候你要生一個孩子』時,亞伯拉罕就信了,而撒拉呢? 她暗笑~。對一個89歲的老婦人,連個孫子的影子都沒有。神卻接二連三地說她要成為多國之母,換成我們也會暗笑。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話。但是當神很嚴肅的說:「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撒拉馬上聽進去了,馬上用信心接受這應許。因為希伯來書說:『 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人以為不可能的事,是證明人的信心不夠,不是證明上帝的話荒謬。
一個人從沒懷疑過,這才是怪事!有懷疑這是好事,因為這表示人正在思想,要回應這可信或不可信。徒七11『這庇哩亞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庇哩亞的人當他們第一次聽到基督教的福音時,就一直查考聖經,要知道這是真神假神。所以人在信仰的過程中,跟人的理性違反時,跟人的環境、認知矛盾時,人會產生懷疑,這是很自然正常的事。但這種懷疑不應成為我們信仰的攔阻,反要成為我們信仰的試練與機會。像為主耶穌施洗的約翰也曾懷疑過耶穌,他問主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祢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這幾年擔任教會主日學教師,總感到自己聖經裝備不夠,實在有必要再進修,以便能將最符合聖經真理的教導給信徒知道。所以決定要投考聖光神學院,進修道碩。那晚領取聖光課表時,頓時好沮喪好迷惑。學校課業輔導是6點半才下課,即使快車疾駛到聖光,也要七點多。這樣一來,每次上第一堂至少都要遲到半小時以上,這樣還能唸嗎? 心中好大失望跟懷疑。想著多年來的預備心落空了,難道真要等退休後才能去唸聖光麼? 所以在選課截止前那兩天,一直心神不寧。一連兩個晚上,半夜驚醒向神禱告,求神開路應允。你知道嗎? 聖光報名截止日當天,我仍去上課,但是心裏總掛念這事而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在當天約11點時,教務主任臨時召集開會。會議做成決定,要將這十年來的學校課業輔導課調成6點下課。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哈利路亞! 這就是神的答案啊,願頌讚歸與至高神。
2.順服之母
當亞伯拉罕離開哈蘭的時候,撒拉65歲,一個老婦人家。一個婦女到了這把年紀,應該是已經過慣舒適安逸的生活、日子。現在生活習慣突然間要改變,要搬到一個2500公里外的地方住,而且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是非常很不容易的事。何況,神的呼召是單獨私下對他的丈夫的,所以亞伯拉罕是很親楚這個呼召。但是對撒拉呢? 也是這樣嗎? 聖經沒記載。所以撒拉的順服是比亞伯拉罕的順服是更難的一個順服。因為撒拉要從丈夫呼召中,去同心合意配合他的丈夫,順從她的丈夫一同順從上帝,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今天我們看見有許多弟兄,願意走順服上帝的這條路時,就引起家庭很大的糾紛,引起作姊妹太太很大的反感。噵致後來家庭常常出現不和諧,也就影響作丈夫一生不能好好事奉上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撒拉跟從丈夫出來的這個信心與順服行動,就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好好學習、默想的一個功課。她順服、尊重丈夫的呼召,她認同這順服丈夫呼召,也當它視為是她對神呼召的認同與順服。
亞伯拉罕從小就有獨一真神的信仰。所以當神呼召他時,他已經預備好了就領受了。但撒拉呢? 撒拉要從丈夫的這種信心來順服丈夫,藉由對丈夫順服來順從上帝。所以這種順服是亞伯拉罕跟撒拉不同的地方。亞伯拉罕領受呼召順服神是直接的,而撒來順服神是間接的。因此撒拉跟著丈夫一同出吾珥,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順服。彼前3:1~6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我們會稱自己丈夫為「主」嗎? 像撒拉稱丈夫亞伯拉罕為主。我常聽到先生是家裡的頭,妻子是脖子,但是脖子一轉,頭就跟著轉過去了。
偶爾聽某某教會在牧師過世很多年時,教會會榮重辦牧師紀念日,台上會講述過去牧師的功勞,但師母呢? 師母的辛勞似乎是我們常常忽視的。我今天特別要提到作師母的困難,作撒拉的困難。撒拉一離開哈蘭,再也不曾回過娘家。撒拉她後半生,就這樣跟亞伯拉罕到她死,再也沒有回鄉過。撒拉的順服是從丈夫順服上帝而信任她丈夫的一個順服。所以,撒拉的順服,就成為所有那些跟隨丈夫事奉主的姐妹的一個好的榜樣。
我常在想,如有一天我真的受感蒙召做傳道,我太太就很自然被迫當師母了。她有機會拒絕說不嗎? 中國人說:嫁雞隨雞嘛-。做妻子的預備好甘心樂意當師母嗎 ? 我們做傳道的弟兄,有徵詢過作師母、做妻子的意見嗎? 我們能想像當師母的壓力有多大媽? 而作妻子的卻必須要順服要當牧師的丈夫決定。所以『撒拉的順服』是一種更難能可貴的順服。當家中的弟兄願意奉獻服事神,做姐妹的就甘心樂意順服弟兄。這樣姐妹的順服,就比起弟兄順服,來得更配得稱許可貴了。同樣的道理,家中的姐妹願意在教會擺上來服事神時,而做弟兄也很樂意姐妹如此事奉,願意配合犧牲。各位,誰得賞賜更大? 聖經以弗所書第5章告訴我們:『 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教會順服基督一樣。你們作丈夫的要愛自己的妻子,如同基督愛教會一樣』。所以,以後教會要多注意那些順服的,那些愛主的,那些在幕後支持聖工的姐妹或弟兄們,可以將他們與那些聖經裡面談到的信心偉人,相提並論稱許他們的信心與順服。如果我們都是這樣的順服神、服事神,教會內就人人皆祭司了。這樣的教會,必定是蒙上帝喜悅與祝福的教會阿~。
【以撒】
1.順服之子
以撒是順命之子。當上帝試驗亞伯拉罕時,其實也等同在試驗以撒。我們可以很相信,亞伯拉罕一定從他兒子以撒小時就常常告訴他,上帝是如何呼召爸爸的。爸爸為什麼會離鄉背井來到這個地方,將來上帝也要讓爸爸成為多國之父。爸爸將來的子孫要多到如海上的沙天上的星,而且從以撒生的才稱為神的後嗣,而不是你哥哥以實瑪利。他是從妾生的,你的後裔才是上帝應許的後裔。所以當我們看到,『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創22:9) 以撒沒有抗拒、掙扎、退縮、逃避,只有順服。所以,當亞伯拉罕通過上帝考驗,以撒也一樣通過上帝考驗。可以看出以撒已經從父母身上,學會了「順服」的功課。這個「上帝的第一家庭」的信仰教育是成功的。難怪以撒也有父母的品格,也有順服神的信心特質。連家中最老的僕人,也有很好的屬靈信仰,這是一個完全屬神的模範家庭。
對於信徒而言,要建造一個屬靈的基督化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事。當亞伯拉罕託付他全業最老的僕人,要回到自己家鄉為兒子以撒選一女子為妻。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回家鄉選妻呢 ? 因為,他親身體驗,不同信仰的婚姻,常常造成家庭紛爭,亞伯拉罕都看在眼裡。以撒也看到父母的婚姻是如何得到神的祝福,所以很樂意願意順服父親的安排。以撒從小就接受「獨一真神」信仰的家庭教育,所以他後來年老時,也囑咐兒子雅各不可取迦南女子為妻。身為信徒父母決不可在有關子女將來信仰事上,忽略做父母的責任。當亞伯拉罕要子女尊重並順服父母權威的時後,亞伯拉罕是以自己的婚姻、家庭做見證,來行使他做父親的權威。所以這種權威並不是自私或獨斷的決定,乃是以神的愛做為基礎,並以兒女終生利益福址為前提。因此,兒子以撒和老僕人都相信這樣的姻緣會受上帝祝福的,所以都很樂意順服亞伯拉罕這種安排。信徒父母有責任引導子女信仰,從他們還年幼時,就應以聖經真理教導他們,使他們成為聖潔純潔的好青年,養成子女愛真理、喜良善的美德。
最近看了一部租片電影-「耶利米」,大受感動。整個故事載於聖經耶利米書及耶利米哀歌。電影一開始,耶利米的父親告訴耶利米為什麼要上聖殿敬拜神。並要耶利米代代相傳告訴下一代,不可忘記上帝、離棄上帝。如果我們以子女教育為重,騰不出時間而少有服事。因子女的課業,要子女不守主日,待在家好好準備課業,以備應付月考。這樣看來,父母如同被撒旦利用的工具,去攔阻子女去親近上帝。 我們都當悔改,要省察自己是不是曾經攔阻子女親近上帝,自己做了一個最壞的見證。將來子女,也會認為少一兩次不去主日禮拜,不是什麼大事,過犯的。我曾勸誡師母,也常常提醒自己,絕不可陷入這種試探與綑綁。我們真的能保證,當子女們走到人生最重要抉擇時,父母能提供什麼指引跟保證給子女呢? 是用人間的教育跟經驗提供給子女麼? 還是那張文憑學歷呢? 詩篇廿五12說:『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創廿六12~13,『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 羨不羨慕這種大福氣,昌大到日增月盛。這是父親給兒子以撒的嗎 ? 不是的,這是耶和華上帝給以撒的。我們教育子女愛上帝,渴慕上帝的道,一生走上帝的旨意,上帝自然大大祝福我們子女,超過我們給子女的家產與擔保。而且上帝的賜福,絕對是品質保證,永不退色的。這是我們送給子女最好的產業與祝福,我們根本不需罣憂擔心子女的將來阿,上帝會指引他們,是不是!
2.和睦之子
當亞伯拉罕年老時,照著神所吩咐,將一切所有都給以撒 (創廿一8~12)。好像以撒是個不勞而獲的人,其實並不是這樣子,乃是因為他具有兒子身分。他是亞伯拉罕的兒子,是上帝應許之子。聖經藉這件事讓我們看見一個事實:得著一個恩典,不一定要用換的,用功德爭取的,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那個身分。這好比遺產的繼承,誰有資格得到呢? 絕不是外人,乃是法律下的兒子。這繼承權不是換來的,而是因他具有這種身分。對於我們基督徒呢? 羅四16『所以人得為後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屬乎恩,叫應許定然歸給一切後裔;不但歸給那屬乎律法的,也歸給那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所以,以撒所領受的祝福,也都會臨到每一個願意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人的身上。
以撒也是一個營造愛、希望、和平的人。主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女』。亞伯拉罕過世後,非利士人將亞伯拉罕所挖的水井塞住,以撒就再別處挖井,非利士人再將他挖的井奪去。以撒又在別處挖井,敵人又把他挖的井奪去,以撒再離開那裡往別處去。以撒他效法父親亞伯拉罕敬虔事奉主的生活方式-不與人相爭。因為他知道,他的富足與平安,是來自於上帝,不是那口井,更不是與人相爭得來的。知道嗎? 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以撒富足到連非利士人的王都嫉妒而且害怕。他們對以撒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創廿六28~29) 非利士人說什麼?『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哇~ 多美好的見證! 連外邦人都看見以撒是屬上帝耶和華的人。難怪聖經上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盼望我們也是一個使人和睦的人。使徒保羅有沒有與人爭辯啊?有。但是他爭辯時,不放棄追求與眾人和睦,他爭辯是為真理緣故爭辯。彼得有沒有與人爭辯?有。他爭辯也是為真理緣故爭辯。這原則就是說,不敵視人,不輕看人。你反對的是,錯謬的真理。是對事不對人,我們仍要與人和好。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恨罪,但不要去恨罪人。我們可以不有同信仰,但是我們還是要愛那些不信的人。在不信的人面前,我們要顯出基督的愛,願意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把福音傳給他們。
所以,我們應該把「罪人」和「罪惡」分開來看。這樣我們才能學會怎麼樣與眾人和睦。如果我們只與那些按「讚」的人和睦,只跟與我們看法一致的人和睦,專找那些人與我們意見相合的人交通分享,這不是聖經的原則。就是因為教會常常做不到如此,所以使徒保羅才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鹽調和。』 (西四:6) 過去有部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達文西密碼」。內容是根據兩卷在主後三百年所寫的偽經,所拍成的一部電影。信徒該不該去看,造成一些爭論。我們只要堅信聖經是我們唯一的真理經典,電影的內容就不會動搖我們的信心。看與不看都無關緊要,教會內為此起爭議是不必要的。這和吃不吃偶像祭物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弟兄的信心因這個緣故受到動搖困惑,我們為這些信心軟弱的弟兄緣故,就不吃祭偶像之物。總之我們要竭力做個和睦的人,因為這是主的命令。
最後總結,我稱這一個家庭為『上帝的第一家庭』,他們真的有許多美德的地方,大大蒙神祝福的地方,是值得成為我們每一個基督徒家庭的榜樣。雖然,他們還是有一些肢體上的軟弱,但是上帝對人類救贖的計畫,卻是由這個的家庭開始,且多國之父多國之母亦由這家庭開始的。願神祝福每個願意跟隨這個「上帝第一家庭」的家庭。
上帝ㄆㄤヽㄍㄝㄣ囝 http://tw.myblog.yahoo.com/lekal-lafin/article?mid=615&prev=623&next=611&l=a&fid=1
世上最神奇一本書 http://tw.myblog.yahoo.com/lekal-lafin/article?mid=582&prev=585&next=578
耶穌下山來找我們 http://tw.myblog.yahoo.com/lekal-lafin/article?mid=585&prev=587&next=582
上帝存在麼? (愛因斯坦的回答) http://tw.myblog.yahoo.com/lekal-lafin/article?mid=692&prev=693&next=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