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2011/10/04 02:20:06瀏覽834|回應0|推薦10

    馬克思的剝削說,有他的道理,尤其在社會價值非常一元化的現在。價值一元化的同時也代表有稀缺的東西存在,不管是虛擬的還是物質的。

    假設我們吃一晚飯就可以飽,我們都只要求吃飽的時候,這時糧食可以充分供給不會有剝削的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想吃第二碗,稻米緊張,米立刻成為稀缺資源,於是剝削就產生了。同樣道理當所有的人只認同一種價值,不管需不需要,都想拼命屯積,剝削與被剝削者就產生了。

    進一步說,當我們認為我們被剝削的同時,代表我們已經認同剝削者使用中的財貨為核算的價值體系的價值,也代表我們正活在剝削者的價值之中,只要這個價值體系不變,不管社會如何變動,這個剝削的關係就永遠存在。

    如果我們能跳脫了這個以財貨為核算的價值體系,我們就能擺脫掉被剝削的命運。

    什麼是價值?這是每個人心中認知,建立在對自我生命的期許。每個人的認知的不同,價值也應該有多元的認定。問題是我們怎麼想,我們是想自已的價值由自己來認定,還是由別人來認定?

    如果我們看到有人年入千萬,於是我們就每天的渴望自己也能如此有多好,或是我們羡慕他人的權位,於是天天就想著發財,或是天天活在”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渴望中,無時無刻不在汲汲營營,即使物質未匱乏,相對的名利差距也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這時的我們,愈是努力,愈是苦悶,因為我們只是為了活岀年入千萬者,或是權勢者的的價值,而不是我們自己內心體認的真正價值。

    最後,就算我們年入千萬,位高權重,我們仍然不會有價值的滿足感,只會有高處不勝寒的痛苦;因為我們一切的辛苦都是為達成的是別人的價值。我們始終活在別人的價值裏,不是我們自己。

    是不是被剝削,就看我們勞動成果的是自己的價值,還是別人的價值。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萬物都以齊備在我的存在之中,不要外求,而是誠實,實在回到自身,瞭解自己生命的“道”。

  周敦頤要我們多想想為什麼,孔子能“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顏淵能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什麼可以讓他們樂以忘憂,可以讓他們義無反顧的不改其樂,他們心裏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不如意的孔子,貧窮的顏回他們會這麼快樂呢?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2LL&aid=57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