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近思錄心得 之二
2011/09/29 11:52:22瀏覽846|回應1|推薦5

  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認為朱熹格物補篇把“即物”的知和修養混為一談,他認為朱熹把“即物而窮理”作為“吾心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的方法有問題;他認為朱熹把“為學”和“為道”混在一起道理講不通 。他舉個例子,譬如一個植物學家研究植物,可以“即物窮理”,但是怎麼能經由植物之理的“豁然貫通”到達“吾心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的境界。

  從我的見解而言,我認為馮先生可能忽略了中國哲學思想的目標是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朱熹想借由觀察物理來瞭解“天理”,進而增進個人的“進德修業”,這是合乎傳統中國讀書人為學的目的的。論語記錄孔子的這一段話: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孔子認為人的道德修養與天文現象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孟子:“萬物皆備與我,反身而誠。”既然“皆備于我”代表萬物之理也是我的一部分,瞭解物理的同時也瞭解我中間的一部分。孔子也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矣 。真理是隨處存在,借由物理的觀察又有何不可呢。

  現代社會問題的一個根源問題即在知識與道德修養分開,所以一個人在學習賺錢時,其使用手段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而缺乏了其中道德部分的考量。而且我們可以觀察到科學的進展,往往也會影響到隨後的道德與倫理的內涵。比如說,電視的發明,無形中就改變了客廳對長幼位置的安排,即家庭生活的方式。

  如果不能經由植物之理的“豁然貫通”到達“吾心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的境界。那一切中國哲學求“天人合一”的目標就是一種虛妄,這可能也是馮氏所不能接受的。馮氏解釋“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他把人理與物理分開看待,看了“近思錄”道體篇後,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朱熹所不能接受的。

 近思錄中的思想以道題篇為總綱,全書圍繞著道體發展,“為學大要”是學“道”的準備,“格物窮理”是研究的方法,“存養”是培養道的氣質,“改過遷善,克己復禮”是修道之法,… “異端之學”更是為了捍衛“道”,“聖賢氣象”則是得道者的表現。

  第一卷,道體篇則是以太極圖說為綱,隨後依太極圖說內容的為序,後面各節條目是對道體的說明。我們可以這樣來總結:“太極圖說”就是《近思錄》全部的思想,而所有六百多條欄目,是注解,或是注解的注解。  朱熹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根本的 “理” ,而無極就是太極,無極表示理的無形無跡 。同時也是為了不要在繼續往太極再找太極所以稱之為無極。類似數學上“無限大”或“無限小”的定義,知道有比小更小,大更大就好,不用再往下討論了 。這個太極總和了萬物之理,也就是說太極之外就沒有其他的“理”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理都在太極之中,就是陰陽五行運作的道理 。

  他的概念裏太極就是總和天地之理,或是說太極既是“天理” 。他認為本來只有一個太極,而萬物的稟受不同,表現出來的樣子也不一樣,就像一個月亮照在各地的江湖中,每個湖,每條河都有月亮,隨處可見,但是不能說月亮已經被分割了,只是映照在各個湖川上 。“太極”只是一個“理”而已,而不是種存在的物 。這裏說的“太極”就好像說,“氫加上氧燃燒”是水的“理”。“氫加上氧燃燒”並不是一總物質,是構成水的“原理”。只要有這個原理,對應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只要有“氫這個物質加上氧這個物質燃燒”就會形成水這個物質。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2LL&aid=5684089

 回應文章

廣陵(Kuangl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響補充
2011/10/02 14:23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原文有云:「無極而太極」又說:「太極本無極也」但是沒有解釋這兩句話的意思,因此讓後世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太極本於無極,太極是無極所創生(陸象山);另一種則以為太極即是無極(朱熹),這就是有名的朱陸之辯。
知北遊(L2LL) 於 2011-10-03 00:23 回覆:

是阿!這個爭議到現在還沒有個結論。

周敦頤太極圖說更妙的是,順著讀是儒家思想的宇宙生成論,倒著讀是道家養生修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