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9 00:30:52瀏覽2779|回應0|推薦5 | |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73),不僅「花押」的形式千變萬化,「花押」和姓名間的關係也日漸淺薄。例如:織田信長(1534~1582)有名的「麟」字「花押」、豐臣秀吉(1537~1598)的「悉」字「花押」,以及伊達政宗(1567~1636)以「鶺鴒」為範本,作成鳥型「花押」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附圖就是伊達政宗的「鶺鴒」(圖片來源:「鶴川流花押:花押アート」)…據說豐臣秀吉曾經為了蒲生氏鄉(1556~1595),以截獲的往來書信控告伊達政宗,涉嫌煽動天正十八年(1590)「葛西大崎領地一揆」乙事,詰問過伊達政宗:如何辨識此書信真的不是由伊達政宗發出? 伊達政宗當時的回答是說,由他本人發出的文件裡,「鶺鴒」花押的眼睛,會被他用針刺過;若不是由他本人核發的文件,則「鶺鴒」花押的眼睛上,應該不會有以針刺過的痕跡。 豐臣秀吉根據他的說法,檢視蒲生氏鄉取得的文件,果然沒有發現被針刺過的痕跡,伊達政宗因此而逃過一劫。可是,關於這一點,有許多人相信伊達政宗在這個時期,其實同時使用有開孔、以及沒開孔的「鶺鴒」花押,以備東窗事發時脫身之用。 相信這個說法為真的人,用來主張的證據就是:目前為此,確信由伊達政宗發出、仍然殘留的文件裡,裡頭的「鶺鴒」花押,都是沒有開孔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花押」,和以往相比,還有一點特別的是:以往各人有各人獨特「花押」的特性,在這個時候也發生變化。在繼承家業的同時,兒子也一併繼承了父親的「花押」。因為這個緣故,「花押」的功能,也從之前的「署名」,轉變成帶有表彰身分地位的功能。 另外,簽署「花押」時,不再要求當事人親力親為。先以版刻的方式將「花押」做好,需要使用「花押」時,像我們使用印章一般,先以墨塗在刻好的板子上,再直接把「花押」蓋在文件上。這種「花押」被稱為「花押型」(かおうがた),這是「花押」印章化的開端。 江戶時代(1603~1868),隨著「印鑑」使用的普及,「花押」慢慢地被「印鑑」取代,大約江戶時代中期開始,已經很少看到平民百姓間使用「花押」的例子,幾乎全被「印鑑」所取代。今日的日本,在政府機關、或是企業使用的公文書裡,仍然有機會見到「花押」,但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裡,則幾乎看不到它的蹤跡。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強力推薦:(按下書名後自動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侯剛本導演感人力作:【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讓您輕鬆掌握數位證據的攻防策略:【圖解數位證據】 從經濟學角度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巷子口經濟學】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