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護腺癌疫苗 可望問世
2013/08/09 15:53:37瀏覽539|回應0|推薦0
 
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宗益研究團隊開發出新乳癌疫苗、攝護腺癌及抗腦膜炎W135型的疫苗。
記者黃士航/攝影 

中研院基因研究中心又有抗癌疫苗新發現!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副研究員吳宗益領導的「醣分子疫苗」研究團隊,利用醣分子開發出抗攝護腺癌的新型疫苗,可預防癌細胞生長並消滅癌細胞。學者表示,新型抗癌疫苗可望於十年內問世,造福男性免於攝護腺癌的威脅。

吳宗益說,目前研發出的疫苗經實驗證實,可有效預防癌細胞生長,同時也可對抗已經生成的癌細胞。目前已將技術移轉給廠商,未來一旦經過動物試驗、人體試驗,確認疫苗的安全性與可校度之後,十年內可問世。

中研院研究團隊以RM2醣分子當成抗原,領先世界各國,首度成功將醣分子合成出來,接上可引發免疫反應的攜帶蛋白CRM197,再配合研究團隊先前研發出的醣脂質C34當成佐劑,經實驗證實有效誘導出具消滅攝護腺癌細胞的抗體,研究結果刊載於上月出版的《美國化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吳宗益指出,美國政府曾在2010年首度批准攝護腺癌新療法,依據每位患者的免疫系統,採集特定血球細胞,量身打造出可以協助免疫系統辨識出癌細胞威脅的「疫苗」,該疫苗是治療用途,不能預防癌症,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生前曾利用這種方式對抗癌症。

而中研院研發以醣分子製成的抗癌疫苗,未來可依據疫苗產生出的抗體,分別研發出「預防型疫苗」與「治療型疫苗」,單一疫苗就可同時施打於所有患者身上。這項研究成果,同時開發出抗腦膜炎W135型疫苗。

團隊克服了細菌外莢膜多醣合成的難題,並成功將不同長度結構的多醣分子,以化學方式接在攜帶蛋白CRM197上,形成有效對抗腦膜炎的疫苗。吳宗益指出,這項突破也改變目前疫苗製作時,需建立相當高生物安全等級的廠房,才可大量培養病原菌獲得疫苗所需醣抗原的限制,也可避免病原菌自工廠散出造成公安疑慮。



醫師期待:治療晚期攝護腺癌 大突破

中研院在醣分子疫苗研究研發出攝護腺疫苗,國內攝護腺癌治療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馮思中醫師指出,成果確實令人期待,如果順利進入臨床,將成為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可以免除患者切除睪丸,或是化學去勢所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上的陰影。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俗稱「老男人疾病」的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盛行率逐年升高。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新增3000多名攝護腺癌患者,成為男性第五大癌症。

馮思中指出,目前治療早期攝護腺癌有四種方式,包括:開刀、放射線、冷凍針、海福刀,隨著技術精進,治療效果都不錯。利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即可精準切除攝護腺腫瘤,下刀位置絲毫不差。

馮思中笑說,治療攝護腺癌時,常要患者選擇「冷凍」還是「熱烤」。前者就是冷凍針,將針插入腫瘤中,讓癌細胞結凍;後者則指海福刀,以高頻超音波高溫汽化腫瘤組織。而晚期患者的癌細胞可能擴散至骨頭,治療較為棘手,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賀爾蒙治療,直接切除睪丸,或以化學去勢方式來徹底阻斷男性賀爾蒙的分泌。

自體免疫療法 費用昂貴

馮思中指出,兩年前,美國FDA已通過一家藥廠以自體免疫方式治療晚期攝護腺癌,但費用昂貴,一次療程就需新台幣30、40萬元,但國內仍有少數患者至美國接受自體免疫療法,先取出自身白血球,在實驗室培養,再放進癌細胞刺激白血球,有如體外練兵,等白血球具有一定攻擊能力,再打回體內,消滅癌細胞。

馮思中提醒,50歲以上男性每年都應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如數值越高,就代表罹癌風險越高,應需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如確診罹癌,需接受醫師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2013/08/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811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