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療法是目前醫學研究的「顯學」!現階段的癌症治療,都是透過「外力」消滅腫瘤細胞、防止擴散及轉移為主,免疫療法則是另闢蹊徑,促進病人免疫系統功能,也就是讓病人「自體」產生消滅癌細胞的能力;由於癌症免疫療法極具發展潛力,因而被全球最頂尖的學術期刊《科學》雜誌評選為年度「學術重大突破」。
全球研究顯學
《科學》雜誌編輯部將癌症免疫療法列為未來臨床治療趨勢的主因,是由於各種癌症致病原因各不相同,但全球已有許多團隊投入各種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都獲得正面的實驗結果。
《科學》雜誌新聞部總編輯提姆阿本塞勒表示,儘管距離臨床普遍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但細胞與動物實驗,以及部分小規模的人體實驗結果,都顯示此類對抗癌細胞的新思維,確實能夠有效消滅癌細胞。
改變白血球免疫功能
其中一種熱門的癌症免疫療法,是促進一種稱為T細胞的白血球功能;主要策略是透過改變T細胞表面帶有的基因,讓T細胞能夠自動辨認某種類型的癌細胞,進而啟動攻擊機制,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地。
今年3月,美國紐約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的研究發現,在5名「B細胞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患者,接受T細胞免疫療法後,其中3人的腫瘤體積明顯縮小。
另一組美國賓州大學與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合作的研究團隊,日前則發表一組75人的臨床人體實驗結果,其中45人在T細胞功能啟動後,腫瘤明顯縮小,但部分患者後續仍有腫瘤復發情形。
控制白血球表面抗原
另一種癌症免疫療法,則是控制部分T細胞表面的抗原,例如CTLA-4或PD-1等,主要功能在於「抑制」T細胞持續進行免疫反應,以避免傷害正常細胞的抗原,也就是利用抗體阻擋這類抗原的作用之後,T細胞的免疫反應就不會被「關閉」,能夠持續進行消滅癌細胞的任務。
耶魯大學團隊在今年發表於《科學》的研究指出,使用PD-1抗原的抗體治療300名各種癌症患者後,發現有17%的肺癌、29%的胰臟癌、31%的黑色素癌,也就是皮膚癌患者,其體內腫瘤體積至少縮小50%。
「癌症免疫療法目前遇到的困境是,無法解釋為何不是所有接受免疫療法的同種類病人都有效?」《科學》雜誌撰稿人珍妮佛庫辛法蘭柯兒解釋,癌症免疫療法並不像現行的標靶治療,必須符合特定的基因型才能產生藥效,而是增強或開啟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的特定功能。
就理論上來說,相同種類的腫瘤細胞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但人體實驗結果卻對部分病人完全無效,因此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