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5 15:56:36瀏覽115|回應0|推薦0 | |
2014年07月25日 04:09中國時報 陳瑄喻/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美國合作開發的最新癌症標靶療法,利用顯影技術,讓癌症病患注射顯影劑,透過特殊傳輸系統(DPA)搭配抗癌藥物順著血液循環全身,找到癌細胞後,釋放高濃度抗癌藥物,讓治療效果加倍,使用此療法,推估僅需傳統抗癌藥物40%的藥量,即可提高化療8倍的療效。 此癌症治療新方法,已完成大腸癌動物試驗,國衛院生技及藥物研究所助研究員鄒倫表示,目前已證實只需傳統抗癌藥物40%的藥量,就能達到8倍的療效,除大腸癌外,也可應用在乳癌、肺癌等多項癌症,預計最快5至10年內可應用在臨床治療。 過去傳統化療最讓被人詬病的是,抗癌藥物無法分辨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全面消滅所有細胞,導致出現許多副作用。鄒倫表示,DPA的最大特色為尋找與結合腫瘤組織中的「腦磷脂」,有效辨別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差異,讓治療更有效也能減低副作用。 鄒倫舉例,就如同1台不斷巡迴的裝甲車,過去無法明確辨別敵人,只能瘋狂掃射,導致許多無辜細胞受害,現在裝上DPA後,就能找出隱藏在正常細胞中的癌細胞,避免無謂的傷害。 此外,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團隊也發現一個造成腺體癌症惡化基因ASPM,經動物實驗證明,只要抑制ASPM發展,就可讓腫瘤停止生長或轉移,對胰臟癌、乳癌及攝護腺癌等腺體癌症有顯著效果。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成大內科主治醫師蔡坤志表示,目前正積極研發抑制基因ASPM的新藥,並已申請專利,雖離大規模藥物開發仍有一大段距離,但有望成為台灣首例自行研發的抗癌標靶藥物。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