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1 21:19:53瀏覽360|回應0|推薦0 | |
常吃「菜尾」(剩菜剩飯),容易罹患大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大腸癌病友生活作息狀況,部分結果令人意外,73.1%大腸癌友表示在發現罹癌前,一周內食用二次以上反覆加熱剩菜剩飯,38%則高達四次以上。
調查顯示,大腸癌友的飲食特徵為用餐不定時、愛吃油炸、喜吃肉、收菜尾,僅五成病友常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53.3%肉類攝取比蔬菜多。八成大腸癌友飲食不正常,經常吃宵夜、用餐時間不固定,其中近一半不吃早餐;另有六成六睡眠不足,近四成排便不順,兩至三天甚至六天以上才排一次便。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表示,這項調查收集108名大腸癌病友飲食、工作、睡眠與排便習慣等四大面向,再分析危險因子,可作為一般民眾預防大腸癌的重要參考。 調查發現,近九成大腸癌癌友在發現癌症前,每日蔬菜不足三份攝取量,其中七成五每日水果攝取不到兩份,近一半癌友偏好白飯和麵條等精緻主食。值得一提的是,吃菜尾剩菜,竟是許多大腸癌病友的習慣,逾七成癌友有吃剩菜的習慣。賴基銘分析,一般剩菜以肉類居多、蔬菜較少,肉類菜尾一再烹煮,「是相當不健康的食物」,民眾應盡量少吃。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用餐不定時會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常吃油炸、燒烤等較油膩的食物及反覆加熱後的菜尾,均會增加大腸壞菌數量,提升罹患大腸癌風險。 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統計,近九成罹癌患者在治療期間體重減輕,其中又有近八成瘦超過5公斤。醫師指出,營養對於治療與身體恢復有重要影響,除了均衡飲食更要吃夠量,建議加強早餐份量,以少量多餐或點心方式搭配,若體重已減輕,建議提升蛋白質與總熱量。
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上月針對全台320位頭頸癌、肺癌、大腸癌等癌友進行營養認知調查,發現高達91.9%罹癌患者認為,營養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每5人就有1人不知道怎麼吃,最後導致體重下降。調查就顯示,86.9%罹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下降,其中又有78.1%的人瘦超過5公斤,31.6%的頭頸癌病人、42.2%的肺癌病人體重下降10公斤以上。 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暨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婁培人表示,頭頸癌癌友因腫瘤位置,通常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腫瘤越大,影響程度就越大,但營養攝取是對抗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環。台北榮總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也指出,營養對於治療與身體恢復有重要影響,癌友在化療階段就應該補充更多熱量、高蛋白與魚油等營養。 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提出營養攝取口訣「3吃1記」,建議癌友「吃夠量」,可加強早餐份量,以少量多餐或點心方式搭配,若體重已減輕,建議提升蛋白質與總熱量,並注意避免過於油膩或高脂肪等減少食慾的食物;「吃正確」,均衡攝取各類飲食;「吃新鮮」,攝取新鮮肉類、魚類及當令蔬果和天然食材;另外也要「記錄體重」,若一個月內下降5%,就須警覺並諮詢醫師。 ●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營養」專欄: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list.asp?keyid=82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