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臟病
2012/12/25 15:28:10瀏覽253|回應0|推薦0
心臟病/三種檢查 揪出壞「心」人
2012/12/24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報導】

俗話說:「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一碗熱呼呼的湯圓,不僅代表長了一歲,也替全身帶來溫暖。湯圓散發出來的熱氣,與冬天低溫形成強烈對比,也提醒民眾冬天注意保暖,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預防檢測 掌握風險因子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全台共有1萬6513人死於心臟疾病,心臟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另外,過去也有統計顯示,冬天是心臟疾病的危險高峰期,死亡風險是夏天的三倍。

最近各大醫院的心血管門診病例明顯增加,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就說,入冬以來的心血管急診明顯增加,接受心導管手術的患者也增加二到三成。

然而,不少心肌梗塞病患發病前,根本沒有出現胸痛,甚至沒有任何徵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就說,心肌梗塞來得快,不依靠事前預防或檢查,很難掌控風險。

三種檢查 揪出壞「心」人

陳志鴻口中的事前檢查,包含心電圖、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及超音波等。洪惠風以汽車油管比喻心血管,當油管阻塞,車子就無法運作,血管也會因為油脂堆積,阻塞血流,發生在心臟,就是心肌梗塞。

寒冷的氣候容易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與血壓上升,如果血管壁中的脂肪過度堆積,最終會造成血管硬化。

包含心電圖、血管攝影,就是檢測血管內徑大小的方法。

1. 心電圖:對狹心症最有效

常見的心電圖可針對心肌缺氧情況,評估心血管阻塞風險,特別對於狹心症患者最為有效。洪惠風說,患者在履帶跑步機慢跑,運動心電圖只需5到10分鐘就能測量心臟缺氧變化。

心電圖的缺點是篩檢率不如血管攝影準確度高,但心電圖對於過去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仍不失為方便的檢查方法。

2. 血管攝影:快速準確性高

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是目前準確性高,且速度快的檢查方式。可以將血管攝影想像是一種心血管的X光檢查,只要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電腦斷層掃描就能呈現立體的血管影像,幫助醫師評估血管內徑大小。

洪惠風表示,心血管硬化伴隨著血管鈣化,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攝影也可以準確預估血管鈣化分數,偵測冠狀動脈病變種類。

與心導管相較,動脈攝影不僅不需要住院,且也非侵入性治療,只需約20分鐘就可完成檢查流程。

3. 心臟超音波:剖析心臟結構

相較於動脈攝影,心臟超音波則針對心臟結構進行檢查。洪惠風說,心臟超音波可以判斷心臟內部構造,提供心臟整體與局部收縮的訊息,但沒有辦法瞭解「油路」是否正常。

檢查再精密 預防還是靠自己

與過去相較,醫學診斷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愈來愈成熟,甚至不需進行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就能掌握心血管疾病風險;儘管如此,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並未隨著檢查方法的進步,而有所降低。

唐朝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今要方》中寫道:「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洪惠風表示,這些檢查都屬於「中醫醫欲病之病」的範圍,還未到上醫境界;他說,要醫未病之病,還是得靠自己從日常生活作起,否則再精密檢查,也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保養趁早/
心血管老化 青少年就開始了

「保護心血管就是一場跟時間的競賽。」洪惠風表示,心血管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老化,能延緩血管老化速度,在時間賽跑中脫穎而出的人,就是平時保持心情愉悅、作息規律的人。

他說,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如果保健不佳,時間只會提早讓疾病發生。

雖然冬天是心血管疾病高峰期,但真正造成心肌梗塞的不是寒冬,反而是忽冷忽熱的氣溫;洪惠風說,只要保暖做得好,避免血管急速收縮,「也能享受冬天溫暖的太陽。」

心臟病/食物紅黃綠、定期量血壓 擺脫「心」事
2012/12/24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遠離危險因子/
食物紅黃綠 定期量血壓

想要跟心血管疾病說再見,康聯診所院長陳皇光說,生活要避開危險因子,包括不要抽菸、少吃油炸、減少工作壓力、不要做太劇烈運動。

飲食上多吃抗氧化維生素,如維他命A、C、E、茄紅素、葉黃素、魚油等,可以消除自由基,減少血管硬化。

陳皇光說,上述維生素含量多的食物有紅黃綠三色蔬果(如胡蘿蔔、番茄、南瓜、木瓜、綠花椰菜、菠菜等)、堅果類(花生、核桃、腰果等)、魚類。

王宗道說,平常自我檢測很重要,要有量血壓的習慣,台灣有1/3的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此外,冬天要注意保暖,有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跟醫師配合調整藥量,才能確實降低血壓。

三高數字 健檢釘牢牢

健康檢查非常重要,陳皇光提醒,要注意相關的數字,例如:

● 成年人血壓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正常人為120/80毫米汞柱。
● 好膽固醇密度要高過40mg/dl,壞膽固醇要在130mg/dl以下,總膽固醇要在200mg/dl以下。
● 血糖值要在126毫克/毫升以下,理想是在100毫克/毫升以下。介於中間的數值就要觀察。

心臟病/冷冬血管塞車 步步驚「心」
2012/12/24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國內統計,每43秒,有1人中風;每26秒,1人心臟病發;每3分42秒,1人因心臟病發死亡。15歲以上民眾,每19人就有1人罹患心臟病,其中大多數是心血管疾病;65歲以上老人,每5人就有1人罹患心臟病。連續數年,心血管疾病皆列10大死因前3名。提醒您,不能老是等冬天到了,才開始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定期檢查、平日勤保養,才能擺脫「心」事、平安過冬。

案例故事1:個性緊張的70歲男性,十幾年來,血壓都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服藥後減至120、110毫米汞柱,夏天時還可以減藥;冬天來臨,血壓突然飆到150、160,甚至到170、180,感覺頭脹脹的不舒服,擔心自己中風,趕緊去掛急診。

案例故事2:75歲男性,抽菸多年,但沒有三高問題,平常也沒什麼不舒服。冬天某日去曬衣服約15分鐘,再走回屋內,感到胸口劇烈疼痛、想吐、盜汗,臉色發白,休息後沒改善,送急診發現,心臟有條血管完全堵死。

血管收縮 疾病跟著來

台灣每年有近萬人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天氣冷,更要小心血壓和心臟血管問題。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天氣冷,手變冷、變白,表示血管收縮。如果突然接受冷空氣刺激,心臟血管收縮,容易堵塞,造成心肌梗塞,無法供應心臟養分,造成心肌壞死。

麻煩的是,血管堵塞並沒有明顯症狀。王宗道說,運動的時候,90%的血管堵塞患者,會感到胸悶;但在一般狀況下,70%以下的患者沒有明顯不適感。血管堵塞、直徑變小,一般人多半沒有感覺,一旦到了冬天,原本狹窄的血管再收縮,血管會變得更小,容易出問題。

輕者殘障 嚴重者死亡

王宗道說,冠狀動脈血管內壁常有硬化斑塊,當天氣冷、血管收縮,斑塊不穩定,就像路上有一堆土,只要路晃動一下,土就塌下來。冬天時,心臟病發生機率是平常的三到五倍。

康聯診所院長陳皇光說,心血管疾病大部分都沒有警訊,一旦發生,會造成瞬間死亡或殘障。血管沒有堵死時,可能有心絞痛發生,是心肌梗塞的警訊,患者胸口會有重壓感、盜汗、左手臂左肩疼痛,還有人會誤以為是胃痛;中風則是一手一腳無力,或是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

很悶很喘 別輕忽不管

陳皇光還說,天氣冷、年紀大、男性、抽菸、三高和肥胖等都是危險因子,危險因子愈多,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愈大。如果出力時,覺得胸悶透不過氣,可能血管有問題,不要以為很悶、很喘,休息就好;爬樓梯覺得腿很痠,不是心血管疾病,但上氣不接下氣、喘不過來,就要小心。

如果發生心肌梗塞,一定要立即到附近有心臟內科的急診室進行急救。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717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