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鄭綿綿/台北報導】
病毒引發的腸胃炎常伴隨發燒、腹瀉,多被俗稱為腸胃型感冒,然而可能引發腸胃炎的病毒很多,腸胃炎與感冒容易混淆。中醫師陳旺全指出,急性腸胃炎與流感、感冒、肺炎可能出現部分類似症狀。例如三者都可能出現發燒,進而引發頭痛。
中醫師陳旺全指出,急性腸胃炎多引起腹瀉下痢,進而出現食慾不振,此時可給予生薑瀉心湯或半夏瀉心湯等方改善;如果伴隨噁心、嘔吐,考慮小柴胡湯加減。
然而如果糞便出現黏液或腐性惡臭時,則可能是細菌或阿米巴感染惹禍。醫師指出,細菌性感染可能造成排便有血與黏液,但阿米巴感染時,除了腹瀉帶有血與黏液外,造成的惡臭更明顯。
醫師指出,細菌或病毒感染濕熱損傷腸胃現象,藿香正氣散常用於治療,但實際處方依個別患者狀況予以調整。
很多人感冒時拉肚子、腹瀉嚴重,民眾俗稱相關症狀為腸胃型感冒,中藥藿香正氣散常用於改善這類的症狀,為中醫治療急性腸胃炎的常用藥,此方可改善溼熱型的感冒腸胃症狀。但使用上仍應由醫師診察後處方為佳。病菌或病毒感染感染所致的腹瀉,中醫有許多處方可迅速治療,視個別狀況而定。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腸胃型感冒」屬於中醫的「熱病」;除有風寒、風熱的症狀外,還有脾胃濕熱的症狀互相夾雜。針對脾胃症狀,常應用健胃、止瀉、止吐類的藥方調理。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患者若外感風寒,常見惡寒、發熱、頭痛,身體肢節的酸痛、咳嗽、口乾等症狀。而風熱症可見身熱、咽痛、口乾、咳嗽、痰黃、咽喉腫痛、面赤等。腸胃型感冒除了有風寒、風熱症表現外,可能還夾雜著腹瀉、腹脹、噁心、嘔吐、發燒,及全身酸痛等問題。治療的重點,若是風寒症,可從辛溫解表著手。若是風熱症,可採清涼解表原則。
陳醫師表示,而針對內傷脾胃濕滯食積,所引起的頭痛胸悶、腹痛、嘔吐、腹瀉、肚子會咕嚕咕嚕叫,可配合健胃、止瀉、止吐類的藥方。辨證治療上,針對若有急性腹瀉,藥方可用葛根芩蓮湯,加上藿香正氣散。如出現慢性水瀉,藥方可用胃苓湯,加上藿香正氣散。若胸悶、嘔吐、腹脹,可用半夏瀉心湯。此外,腸胃型感冒的人,通常胃腸方面較為虛弱,容易受到風寒、風熱的侵襲。因此,平時可依個人的身體狀況調理體質,選用小建中湯或桂枝湯,幫助健胃整腸、增加腸胃的機能。
醫師提醒,腸胃容易受到風寒的人,平時肚臍要多保暖;少吃生冷瓜果、清涼的飲料;感冒期間不可滋補,以免加重外感症狀,腸胃發炎的情形更加嚴重。穴道按摩部分,可多按壓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穴,改善外感症狀,增加身體胃腸機能作用。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
記者陳立凱/攝影 |
|
「哈啾、哈啾!」邊打噴嚏,邊流鼻水,喉嚨又痛,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我感冒了!」但這些症狀也可能是流行性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僅是民眾,有時醫師也難以分辨。
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說,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造成普通感冒的病毒卻多達數百種,連A型鏈球菌都可能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兩者症狀非常類似,有時很難一刀兩斷做區分。」
普通感冒症狀輕微,病程不到一周,幾乎沒有死亡案例;流感卻能在短期內大規模流行,並致人於死。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流感感染後出現全身性症狀,除呼吸道外,還可能出現突發性高燒、全身痠痛、倦怠感。
陳婉青進一步表示,流感病程長達兩周,由於全身不適,容易影響生活與工作。如果這些症狀發生在秋冬季節,醫師多半會認為是流感,而非普通感冒。
治療以症狀緩解為主
無論流感或普通感冒,治療都是以症狀緩解為主。內湖國泰診所胸腔呼吸科醫師巫慶仁說,除非是65歲以上老人或慢性病者,多數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且藥物療效也非百分之百。
羅一鈞表示,多數患者感染流感病毒或普通感冒後,可自動康復,只是流感高危險群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需特別注意。流感高危險群包含2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同樣都是打噴嚏、流鼻水,但羅一鈞建議,民眾如有初期感冒症狀,可就近至診所就醫,「很多傳染病初期症狀都類似感冒,千萬別輕忽小症狀而得不償失。」
【聯合報╱記者江詩筑/整理】
病例:苗栗縣頭份鎮7歲王姓男童因為咳嗽、流鼻水、呼吸急促、高燒,合併有肌肉關節疼痛、倦怠等症狀,原本在診所治療,服藥後並無好轉,持續高燒5天,日前到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後確診為流行性感冒,服藥後順利恢復健康。
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邱文維:每年10月到農曆年是流感高峰期,好發學齡兒童及65歲以上老人,流感的症狀與感冒類似,患者若五天以上連續高燒不退,或反覆發燒,就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學齡兒因接觸同學較多,加上經常處在同一空間,容易發生群聚感染,但若事先施打流感疫苗,可增加近七成的保護力。
流感不會致死,但主要的威脅在於誘發併發症,包括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等,尤其肺炎若未及時發現與治療,有可能轉變成細菌性肺炎,死亡率將提高2成以上,建議施打疫苗預防。
疫苗是「不活化」的疫苗,為三價成分包括A型、B型病毒株等,由於流感病毒幾乎每年發生一次小變異,每十年發生一次大變異,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均會根據全球流行偵測情況,推測可能流行的病毒株,建議疫苗的成分。
接種疫苗後,少數人在注射部位發生疼痛、紅腫、發燒、倦怠等反應,但接種48小時內就會恢復,若超過2天仍有發燒的症狀,就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對蛋白質或蛋過敏的民眾及6個月以上的小孩,不建議接種,因過敏反應各有不同,輕者皮膚起紅疹,重則當場休克,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等症狀,也應嚴加注意並就醫治療。
流感每年流行的病毒型別不盡相同,建議6個月以上、8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長者每年接種1次,免疫效果可持續4至6個月,在流感季前開始施打,效力可到農曆年後,注射疫苗如同多一層防護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