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腸躁症、大腸癌 腸胃不適很接近
2012/08/26 15:55:51瀏覽25155|回應0|推薦0
清腸日 每周一天專吃蔬果

國人每年新增萬人罹患大腸癌,醫師表示,大腸癌造成的腸胃不適,有時易與腸躁症的絞痛、拉肚子、以及痔瘡出血等症狀混淆,讓民眾降低戒心。除提醒民眾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便秘「只進不出」,建議每周可有一天以吃蔬果為主的「清腸」日。

腸躁症、大腸癌 腸胃不適很接近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有時大腸癌造成的腸胃不適,與腸躁症非常像。當癌細胞生長在左邊大腸時,就會有類似腸躁症的絞痛、便秘等症狀。國人的大腸癌,約65%至70%都是生長於左邊。

王輝明說,大環境汙染多、毒素增加,國內不僅跟高脂肪飲食相關的乳癌等癌症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也下降,有些民眾即使不愛吃燒烤,但仍可能因基因變異罹癌。因此若有腸胃不適就要提高警覺。當腸躁症症狀一個月內加劇、或是症狀會持續一整天,就是警訊。

痔瘡出血→鮮紅色
大腸癌出血→有血塊

另外,有些民眾會將血便誤以為是痔瘡出血,王輝明說,痔瘡流血是鮮紅色、不易有血塊,但大腸癌的血便則是暗紅色、容易有血塊。 他建議,要預防大腸癌,最好不要便秘,可藉由吃益生菌、喝足夠的水分、吃蔬果等促進腸道蠕動,並且要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至少排便一次,免得毒素於體內堆積。

他也建議減少飲食中的脂肪量,增加蔬果分量,建議「蔬果579」,也就是學齡前兒童每天吃蔬菜3份、水果2份;小學學童及女性則是蔬菜4份、水果3份,男性則是蔬菜5份、水果4份。也建議每周可找一天,全家大小一起以高纖維的蔬果為主食、盡量不吃肉,作為「清腸日」。

由於早期的大腸癌若獲得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王輝明說,國人不應忽略大腸癌篩檢,目前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一般民眾年滿50歲以上,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到五年接受大腸鏡檢查。

【2012/08/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便」得不對勁 腸躁症變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應多攝取高纖維的蔬果。
黃玉芳/攝影

常常拉肚子、甚至出現血便,不是好兆頭。32歲的毛小姐,從大學以來有腸躁症,去年初以後便秘越來越嚴重,到醫院檢查竟然是大腸癌第二期,讓她不敢相信。

毛小姐說,自己有「A型人格」,凡事都很要求完美,因此念書考試、工作開會一緊張時容易拉肚子,偶爾還會便秘。幾年前曾就醫,但醫師說是腸躁症,她覺得是小毛病,五、六年來吃中藥調養,希望讓排便更順暢。

不過去年初,她發現自己有血便,本來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沒有時間檢查,但到8、9月,便秘越來越嚴重,才利用轉換工作跑道的空檔到醫院檢查,竟然發現大腸癌第二期,更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5公分,不能保留肛門,否則復發的可能性大,只得做人工造口。

生活就像上班族 沒病史疏於檢查


「我的生活就跟一般上班族沒兩樣。」毛小姐說,她愛吃水果,每天大量喝水、喝湯,因為怕胖一向吃得很清淡,肉也吃的不多,雖然排便習慣不好,但因為家族裡沒有人有癌症病史,總以為大腸癌好發年齡是50歲以上,完全沒想到30出頭的自己可能罹病,也從來沒有做過大腸鏡檢查。

用飲食防癌 蔬果占食物8、9成

剛開始知道自己罹癌,跟媽媽抱頭痛哭,到後來她告訴自己要堅強,現在積極化療對抗癌細胞,同時從飲食上積極防癌。

她說,現在蔬果占食物份量的八、九成,早餐以全麥麵包為主,不再吃高油、高糖的精緻麵包,午晚餐則多吃青菜,一天至少吃五到七樣蔬果。因為自己的案例,除了媽媽、姊姊等家人都安排篩檢,她也常以自己的經驗勸周遭的同學、朋友,若有腸胃不適、便秘症狀,千萬不要輕忽。

【2012/08/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吃清淡、睡得好 告別腹瀉
2012/11/21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腹瀉很難受,尤其是慢性腹瀉,腹脹、腹痛、一天拉肚子很多次,非常擾人。容易腹瀉者,四成飲食不節、精神壓力太大,另六成的人脾胃虛弱,消化吸收不好,使得腸胃黏膜免疫力相對低落。

慢性腹瀉大多因脾胃虛弱而起,但脾胃虛弱分為情緒引起的腹瀉、油膩食物引發的腹瀉。情緒引起的腹瀉多因情緒變化,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引發焦躁、易怒、鬱悶感、腹脹、腹瀉或排完便仍有便意等症狀。

如果食用油膩或生冷食物而腹瀉者,主要是脾胃功能低下,消化道吸收能力出現障礙,這類患者通常喜歡辛辣、油膩或冷飲、啤酒,除了腹瀉,還出現體力不繼、容易疲勞、食欲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飯後更容易困倦。

除了「脾胃虛弱」外,如果患者「脾胃虛冷」,導致溫煦脾胃的力量減弱,也會造成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紊亂。這種病人的特點是常在清晨腹瀉、便裏有未消化的食物、排便時急性腹痛、排出後疼痛減輕,同時還容易出現沒有精神、腹部怕冷、手腳容易冰涼等現象。

中醫治療慢性腹瀉,根據病因用藥,必要時還可按摩陽稜泉、太衝、脾俞、大腸俞、腎俞、命門等穴道,減輕症狀,並幫助病情早點好轉。

在調理體質的中藥方面,柴胡湯、黨參白朮湯有平肝和胃、益氣健脾止瀉的作用,是脾胃虛弱常用的藥方,加味四神丸則可起到溫煦脾胃、改善腹瀉的功效,專門調理脾胃虛冷;至於平時容易腹瀉的人,平日也可多利用淮山、芡實、大棗、蓮子、扁豆、栗子等藥材來當作食療材料,注意飲食清淡、睡眠充足和規律運動,全面提升免疫力,告別腹瀉的日子。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67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