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道奧義(9)----何為修道?
2010/07/24 04:06:12瀏覽1068|回應0|推薦44

御林軍護駕主帥岳武穆王  降

歲次辛酉年五月十五日  民國七十年六月十六日 

律詩︰ 

御林軍壯勢非常  護聖追隨逸興長。 

萬里風雲齊擁駕  一時車馬降臨堂。 

眼看諸子虔誠抱  心喜群生矢志強。 

執筆揮鸞題俚句  仍期天道待弘揚。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  降 

律詩︰ 

懸崖勒馬勉黎民  早日回頭脫俗塵。 

浩劫千端求賜福  無常一到怨何人。 

修身修德修功果  成道成仙成聖神。 

奧義文章開覺路  慇懃信奉拱奇珍。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女免禮。 

又示︰ 

娘曾於五千年前,分靈降生於中土,名曰「附寶」,因思子心切,在祁野禱天,忽見有大電光繞於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始誕生聖主--黃帝,即中華民族之始祖也。 

聖主黃帝自天而降,秉承上天之命,建國立教,發揚光大天道以治世,在世三百餘年,修天道百餘年,在鼎湖龍馭,白日昇天為神。 

天道由天而降於黃帝,其道統直傳至於今日,已有五千年歷史,所以,中國五千年固有文化,即天道之道統也。怎奈世人,皆受酒色名利所迷,而不知天道之寶貴,棄之而不修,良可嘆也!娘,不得不重履凡塵,躬親扶鸞著作「天道奧義」一書,以開悟迷兒,願諸迷兒,懸崖勒馬,早修善德,自有康莊大道可行,回歸極樂之天有日也,希勉而修之。

第九章   何謂修道

無極老母曰︰ 

「道」的本身,是看不見的,聽不到的,也摸不著的,而確是先天地生,為萬有的主宰。因道是最高的,無所不能的。「道」如同江河之水,源源滾滾,日夜流動而不停止,宇宙一切變化,都是「道」的表現。宇宙的本體便是「道」。一切由「道」而生,道先天地生,沒有天地之先已有「道」。道是宇宙萬有的母體。道成人身,人身又返於道,所以,人若修道,得「道」昇天,便是神,不會再像肉體的人。「道」是萬有的主宰,修道即信仰宇宙的主宰,人人能修道,則可「返本還原」而昇天。所以,人人當志於道,須要修道,因為人,如果能進入天道,求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有罪也可以免了。進入天道,便是天人一體,也是天人合一,是故,「道」為天下之貴,天下母也。 

然則,「道」要怎樣修呢?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是不能片刻離開的,可離開便不是道。生活就是「」,把日常生活做好,就是修道。生活很複雜,不完全是善的,也有很壞的地方,所以必須謹慎,必須在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下功夫,這是說罪惡之(由)來,都是從細微變來的,修道者一定要對於許多細微處,加以小心,不要被魔鬼鑽進來。

修道,須要實踐「道」。道有德,就是「道德」,怎樣講呢?「道」是看不見的,但是至公至正的。而「德」是「道」的表現於外的,所以說︰凡大德是出自道。道德本是一體,道不可見,而德可見,所以修道就是「修德」。什麼叫呢?禮義廉恥是德,孝悌忠信也是德須要實踐,空口說話是不會修德的。要想求道,以期生命的長存,高昇於天,必要實踐「道德」。持齋清口,減少殺孽,燒香念經,多行善事,都是自修之道,但必須身體力行,多立功德,宣揚正道,才是修 道。修一分德,即進一分道,一定要有最大的德行,才能進於道,所以修德也就是修道也。 

修道者,必須修「內聖」與「外王」。茲將內聖、外王,分別闡述於後,以悟諸兒女:

內聖----在克己,將自己先克制的很清潔,而無半點私慾,私是我執,慾是物執,則物我兩忘。而後才可「見素抱樸」。當從致良知用功夫,良知本是人之原有,惜為物慾所蒙蔽,只要去掉私慾,則良知自然出現,即所謂「盡性」也。良知即性,復其本來的性,亦致良知也。所以,「意誠、心正、身修」即內聖之道,亦即修內果也。

外王----在救世,犧牲自己的利益,以幫助別人,則兼愛之精神也。外王進道,原因在「起良能」。良能為宇宙的動能,此種動能,至大至剛,瀰漫於宇宙之間,即浩然之正氣也。凡是犧牲自己利益,而幫助他人,其良能必有所發揮。其犧牲愈大,良能的發揮亦必愈大。淺言之,即「佈施、濟困、樂助」等之造功德,亦即造外功也。

良知良能,原是一體靜曰良知,動曰良能修道者須靜動雙修,即內聖外王兼顧也。是故,「窒欲」為修道第一步功夫,欲淨則可現出良知。欲之來,起於物,故修道者,必須無貪欲之心,即可遠物也。亦即內聖之功夫。行功了愿,佈施財物,即外王之功夫也。 

        娘今特引述五千年前,黃帝訪道的一個例證,以開悟修道的諸兒女︰ 

例證︰「修道如種田 

       昔時,軒轅黃帝平定天下,舉行封禪大典。所謂封禪,就是封泰山以祭天禪梁父山以祭地,就是祭天祭地的大典。有豐功偉業的皇帝才能舉行封禪

當時泰山有一位修道之士,不詳其姓名,但修道的境界很是高深。他的修道方法,完全為入世的,很合乎一般人的需要,黃帝早知其人。黃帝舉行封禪大典完畢後,即訪這位修道士,卻遍訪而不得,遂下山西歸。 

在歸途中,一日的中午,黃帝在路旁的樹蔭下休息,隨從的軍馬很盛,一般民眾都不敢接近,唯獨有一白髮老者在田中除草如舊,頭也不抬,眼也不睜,彷彿不知有大隊軍馬經過,更不知黃帝駐蹕,護衛的士兵,為了保護黃帝的安全,在駐蹕的四圍,不免要清理閒雜人等。黃帝戰榆罔、誅蚩尤,自有許多人心存仇恨,不能不防萬一。對於種田的老農自須驅之遠去,老農毫不注意,漫為不理,兵士多無禮貌,擬強迫他離開。 

老農曰︰「各處訪我,今我在此地,反要驅我遠去,奇怪的很。」老農遂荷鋤,緩緩而去。士兵知黃帝訪道,立刻將這位老農的話,傳達給風后。風后馬上追趕老農,因走的不遠,很快的趕上。 

風后曰:「老先生,士兵失禮,多請原諒,我帝訪君很久,今已遇老先生,可否與我帝一晤?」

老農立住腳,笑一笑︰「我知道黃帝訪我,我不忍他失望而去,所以今天特來此相迎。」 

(風后很感激老農的意思,遂相偕,至駐蹕的所在。斯時早已有人報告黃帝,黃帝正準備親迎,適風后偕老農已至,帝便親迎於帳外。) 

「士兵無禮,多請原諒。」帝向老農道歉。 

榮辱無動於衷,一般之禮儀,何足介意。」老農也很客氣。 

「寡人雖有天下而好道,此次封禪,遍訪天下有道之士,藉開茅塞,願先生教之。」黃帝避席很恭敬的請教。 

老農曰︰「我聽說帝前年,曾不遠千里,登嶝峒山,訪問廣成子,廣成子是得道之士。想廣成老仙,一定有寶貴的意見。本人(是)鄉野之人,日以種田為生,實在不明什麼道?」

帝再拜曰︰「廣成老仙講養生,以抱神第一要義。先生乃東方得道之士,久聞大名,必有更高的指示!」 

老農曰︰「修道不是專為自己的得救,乃是在救世帝居元首地位,既然濟人民於水火,如能再建立萬世的道統,功德更無量。本人鄉野的農夫,力弱德薄,且時代轉變,人心澆漓,更非一人之力,所可挽救的,願我帝發最大願心,救萬世的蒼生為幸。」 

帝曰︰「榆罔時天下荼毒,蚩尤為虐更甚,賴天之助,得以平定,今天下無事,人民各安其生,我有志於道,願為後世留一修道的規範,而久不得其妙要,請先生不吝珠璣,詳示修道的方法。」 

老農避席一揖︰「修道如種田,本人是農夫,從種田而悟道,敢不奉告明王。」 

帝亦避席再拜。(古人席地而坐,避席者,起立,表示恭敬之意。)

老農曰︰「種田須要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整理土地』,先將選擇妥的土地加以整理、除草、翻土,使其整整齊齊,一根野草都沒有修道第一步,也當如此。心田當是一塊肥沃地,不可淺薄,這是最重要的,把心裡的私慾除掉,有一點私慾,都是阻礙,私慾就是魔鬼,不可親近。要把舊日的一切不好的習慣洗掉, 把新的精神振作起來,才有進益。」 

帝曰︰「何以知是肥沃的心田?為什麼要肥田?」 

老農曰︰「心田的根基要厚,厚則根可深入,不易拔脫有的土中 多沙礫,好比心多雜念,自然不會多有收穫。深厚乃可載大道, 淺薄只能小成。」 

帝曰︰「為什麼一般人,不知注意深厚的心田?」 

老農︰「一般人求速成,所見的很少。修道必用實功,不能存僥倖心理。世上外道甚多,其說,容易動人,大道平夷,一般人多 不注意耳。」 

帝曰︰「請問種田第二段功夫是什麼?」 

老農︰「種田第二段功夫是選種籽。選一粒最好的種籽,下在土裡 ,將來才能有好的收穫。」 

帝曰︰「修道的種籽是什麼?」 

老農曰︰「所謂修道的種籽,就是信什麼道?世上道派很多,究竟以什麼道為正道,這是十分重要的。」 

帝曰︰「今流行很多道派,有出世者,有入世者,有習內功者,亦有習外功者,五光十彩,令人不知所從。」 

老農曰︰「因大道之關閉,已數千年,法門不免複雜。但真道不二 ,要在從生活方面進修。生活的德行,即是人道的表現,故修德 即修道,修道不能用什麼法術。凡是用法術的,最後不免走入旁門左道。」 

帝曰︰「果如先生所言,則修道也很容易,是成神也不難了。」 

老農曰︰「驟聽來,是很容易,但實際做到,亦非易事。譬如,以 『信』論之,想要做得好,又多麼困難。真信則堅定不移,信其為山則是山,信其為水則是水,信決定一切。只此一個字,即可得道,聖人教人均是從生活入手,生活即是道,離開生活,便無真道。」 

帝曰︰「許多壞人,生活腐敗,也是道的表現嗎?」 

老農曰︰「腐敗的生活,那是罪惡,也是魔鬼,已經不是生活。生活是養人的,罪惡是害人的,所以稱謂魔鬼。」 

帝曰︰「宇宙萬有,既然同出於道,為何又生出罪惡?」 

老農曰︰「在後天的變化中,全憑陰陽的變化,陰則濁重,陽則清輕。濁重者則流為罪惡,清輕者則昇為和善。宇宙的變化,不外消長盈虛,一起一伏。宇宙的本體,寂靜不動,無善無惡。後天的運行,見於陰陽,始有善惡之分。魔鬼是由後天的習染中產生的。好似搾豆油則不能無豆粕,所以善惡是對立的。有善就有 惡,善惡也是相隨的。 

帝曰︰「魔鬼永遠也去不掉嗎?」 

老農︰「陰陽世界不免有對立現象,除非達於混元境界,否則 ,善惡是永不能分離的。如能增加善果,則魔鬼自可減少。」 

帝曰︰「道既造生,又為何造死?使人不免生離死別的悲哀?」 

老農曰︰「生無所從來,死也無所從去,整個宇宙不生不滅。所謂生死者,祇是消長的現象,死為新生的轉變,非真有死,又何必悲哀。」 

帝曰︰「選擇一粒種籽,也不容易,需有聖人出來指引迷津,否則又向何處選種籽? 

老農曰︰「祇要把握住生活規範,不走入迷途,則離道不遠。」 

帝曰︰「請問種田第三階段?」 

老農曰︰「種田的第三階段是灌溉,不灌溉則種籽枯死了,修道必須要灌溉。」 

帝曰︰「什麼是修道的灌溉?」 

老農曰︰「每人都有向道的心,其向道的心,便是種籽的萌芽,惜不知灌溉,而多枯死土中。修道的灌溉,則是通靈宗教多用祈禱方式,每早晚都應當有祈禱。祈禱好似甘露一次祈禱,即一 次甘露的降下。」 

帝曰︰「敢問種田的第四段功夫?」 

老農︰「種田的第四段在培土修道也須要培土。如不培土,則根脫於外,易於動搖。讀經,聽道,反省,均是培養功夫。培養至為重要,修道者多矣。而鮮有其成效,都是由於不知培養。時時培養之,才能滋長。許多修道之士一時興高彩烈,而轉瞬消沉下去,冷如冰霜,這樣子又焉能有成。」 

帝曰︰「開花結果是最後的希望修道在昇天,不從生活上修養 ,又焉能昇天? 

老農曰︰「所謂昇天者,即昇化,昇化分多種 

一〉隨緣昇化。 

〈二〉脫體昇化。 

〈三〉本相昇化。 

〈四〉幻化昇化。 

這四種昇化道理是︰ 

隨緣昇化」,修道者明白生死之道理,知道我從何來,將來歸到何處。並且把握住自己的心靈,死生不過是變化中的一個階段而已。到如此的境界,便可隨緣昇化。 

脫體昇化」,如秋蟬脫殼,說死即死,其來去自如,所謂無疾而終。 

本相昇化」,是帶肉體而去,即白日飛昇。這是比較困難的,但其成功飛昇亦易事也。 

幻化昇化」,是變另外一種形相而昇化,如變為鳥或變龍'虎,也都是昇化的一種妙法。 

帝曰︰「如何能做到昇化?其方法如何?」 

老農曰︰「昇化無方法,如有方法便是方術。離正道遠矣。人從虛無中來,自然再返於虛無,萬象均是幻化,世人認假成真,以致走入迷途。」 

帝曰︰「怎樣才能跳出迷途?」 

老農曰︰「知其為迷途,則不迷矣,世人受肉體的影響很大,一時不能自拔耳,肉體不可缺,但人不可過份愛惜,如過份愛惜,則必墜落於愛情中,一落愛情,便有執著,不克昇化了。」

帝曰︰「寡人聞道很多,從人道而進入天道,當以先生為第一次指示,寡人因有國事牽累,不能久留於外,今日聽先生的話,頓開茅塞。先生誠為東方的聖人,封先生為東華君。」 

■按,老農受封為東華君,即東華帝君木公也。修道如種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祇要耕耘,自有收穫。開花結果,乃自然的變化,不可強其所為。 

■東華君,古仙也,其說教從平淡入手,誠有其高見。願世之修道者應詳為研味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CAMARA&aid=4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