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23 23:48:07瀏覽2810|回應5|推薦102 | |
「記得阿拉莫!」(Remember the Alamo!) 是德克薩斯國獨立戰爭和美墨戰爭的一個口號,將一場極為慘烈的阿拉莫戰役(Siege of Alamo),轉化成充滿英雄悲壯的情節,它讓許多德克薩斯人和美國人染上一種復仇的情緒,紛紛加入軍隊。後來不只德克薩斯國獨立成功,又加入美國聯邦,而且在其後的美墨戰爭中,一舉瓜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國土,奠下未來美國強大的基礎,所以阿拉莫戰役在美國歷史上可謂是影響深遠,其象徵意義甚至超過二戰期間的珍珠港事件。
阿拉莫博物是來到聖安東尼奧必遊的景點,而阿拉莫戰役的故事更會令人熱血沸騰。八月的德州像個大火爐,白天的氣溫高達華氏一百多度,市區裡更熱,走在幾乎快融化的柏油路面或人行道的石板上,連路旁的行道樹彷彿都在冒煙,只有一個「熱」字可以形容。
所謂的阿拉莫博物館就是當年的阿拉莫要塞遺址,經過部分整修過的殘存教堂為主要的建築,參觀博物館不需門票,但是在最主要的天主教堂室內卻不准拍照,可能是因為內部非常簡陋。在角落的一位義工利用一個立體的地圖摸型,滔滔不絕地解說圍城的歷史,口沫橫飛地形容當年阿拉莫戰役的慘烈,儘管我懷疑細節是否真實,因為當年守要塞的民兵無一幸免,故事的細節從何而來,不過聽完他的解說,也的確足以讓人血脈賁張,從胸口燒到腦門。
殘存天主教堂室內不准拍照,從明信片翻拍的教堂內部
十九世紀以前,德克薩斯一直是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1803年(清嘉慶八年),一支西班牙騎兵部隊進駐此地,將此作為營地,因為這支部隊的士兵都來自同一家於墨西哥小城阿拉莫·德·帕拉斯(Alamo de Parras)的飛行公司 (Flying companies),當時的飛行公司是指騎兵的訓練營,就將這個要塞定名為阿拉莫。
1821年墨西哥獨立之後,起義的墨西哥人占領了這座要塞,德克薩斯順理成章地成為墨西哥領土。
德克薩斯人煙稀少,而且距首都墨西哥市太遠,於是墨西哥政府放寬移民的政策,任由大量美國移民湧入,有「德克薩斯之父」之稱的史蒂芬·奧斯汀(Stephen F. Austin)帶領300個美國家庭越過邊境,在德克薩斯定居,這300個家庭被稱作「老三百」(Old Three Hundred),他們就是今天德克薩斯身份認同的起源。然而新興的墨西哥政府由於強人爭權而孱弱無能,鼓勵地方力量組織民兵對抗原住民印第安人,後來的麻煩也由此而來。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自稱「西半球的拿破崙」的墨西哥軍事強人桑塔安納(Antonio López de Santa Anna)於出任總統,兩年後(1935年),強行解散議會,廢除聯邦制度,取消各州的州政府的自治權,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獨裁者。
德克薩斯州拒絕州政府的自治權被取消,德克薩斯民兵發動突擊,迅速佔領首府聖安東尼奧以及德克薩斯的大部分,雖然尚未爭取獨立,卻引發日後阿拉莫戰役,成為德克薩斯國獨立戰爭和美墨戰爭的導火線。
涼亭下播放著的歷史視聽節目和圖解海報
1835年12月,德克薩斯抗暴的消息傳到墨西哥,桑塔安納大怒而辭去了總統職位,親自帶領一支六千多人的墨西哥軍隊殺向德克薩斯。由民兵組成的德克薩斯軍自知無法與墨西哥正規軍對抗,所以實行焦土政策,並一退再退。墨西哥軍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穿越一千多公里的高山與沙漠,輕易地殺到了聖安東尼奧。
阿拉莫位於今天的聖安東尼奧市中心,當時的阿拉莫只是一個墨西哥人為了防禦印地安人部落騷擾而建的一座軍事要塞,只有約3英畝(1.2公頃)大小的堡壘。四周有高9-12英尺,厚2.75英尺,周長不過1,320英尺(400 公尺)的圍牆。要塞中間的小廣場與東邊的小教堂接壤,南邊有一棟低營房 (Low Barracks),和北邊牆角的牛欄和馬廄。
2月21日,桑塔安納和他的先鋒隊到達阿拉莫附近,斷斷續續發生一些衝突,23日墨軍度過聖安東尼奧河,開始兵臨城下。桑塔安納將軍帶著裝備有砲兵的正規軍隊來到阿拉莫時,譏笑這只是一個「幾乎不配有名字的不正規防禦工事」 (irregular fortification hardly worthy of the name)。
園區內大衛克羅基特(Davy Crockett)及其他人物銅像
由於阿拉莫防守不易,德克薩斯軍統帥山姆休士頓(Sam Houston)將主力撤離,由上校詹姆斯鮑伊(James Bowie)指揮,後來鮑伊結核病發作,由阿拉巴馬騎兵軍官威廉特拉維斯(William Travis)率領100多名組成的雜牌民兵,和傳奇拓荒者前田納西州國會議員大衛克羅基特(Davy Crockett)帶來的65人志願軍一起死守,他們被許諾將在戰爭勝利後得到19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人都是美國西進運動中極具冒險精神的開拓者,經過多年與印第安人戰鬥的經驗,鍛鍊出了頑強韌性。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威廉特拉維斯於2月24日派詹姆士伯納姆(James Bonham)送出一封寫給德克薩斯和美國人民的公開信,懇求增援和補給,這封信後來被許多人視為「美國愛國主義的傑作之一」,儘管如此仍然等不到任何後援的守軍,竟然從2月23日到3月6日英勇奮戰了12天,伯納姆也突破重圍回到阿拉莫,最後與全軍一起陣亡。據說大衛克羅基特與五到七個人被俘或曾試圖投降,仍被殺紅眼的墨西哥軍處決,還將全部德克薩斯民兵的屍體堆放在一起,一把火燒掉。
戰爭結束後的漫長六十多年中,要塞的部分建築物被用作倉庫,煙熏室,商店,或是被拆除,幾乎成了廢墟。
要塞園區已經成了一個大花園
1903年,一位富有的牧場主的女兒克拉拉·德里斯科爾(Clara Driscoll)聽說有商人要將阿拉莫要塞改建為酒店,於是搶先買下來,並捐贈給德克薩斯最早的婦女組織(Daughters of the Republic of Texas, DRT)。1908年時,又有人要強行拆除教堂,頑固的DRT負責人阿迪娜(Adina de Zavala)將自己反鎖在教堂裡面,以阻止教堂被破壞。
阿拉莫捍衛者紀念碑 (Cenotaph memorial of the Alamo defenders)
如今,除了教堂以及另外一棟販賣紀念品的建築裡冷氣十足之外,整個要塞園區已經成了一個暑氣逼人的大花園,遊客們坐在酷熱的涼亭內,興致高昂地看著播放著的歷史視聽節目,和懸掛的圖解海報,以及幾位重要人物的塑像,不免熱血沸騰。
由於阿拉莫戰役在美國的擴張歷史上,具有決定性的轉淚點,除了是觀光竟點之外,今天這裡仍是一個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
聖安東尼奧市的現代地標-美洲之塔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n_Antoni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the_Alam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onio_L%C3%B3pez_de_Santa_An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San_Antonio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