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2 10:23:51瀏覽897|回應1|推薦54 | |
歷史的脈絡遷就於地理環境的特質 恰帕斯州位於墨西哥南部,西南面太平洋岸的「特萬特佩克灣Gulf of Tehuantepec」東邊和「瓜地馬拉Guatmala」交界,北面為墨西哥「塔巴斯可州Tabasco」西鄰「瓦哈卡州Oaxaca」,境內中央為綿延的高山林地,北邊為潮濕的熱帶雨林,僅有東南和瓜地馬拉接壤的區域為氣候溫和的肥沃高地,由於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導致發展遲緩,恰帕斯的山區仍然是一個個的小型聚落,分別居住著不同族群的土著印地安人,這種情況在「泛美公路Pan American Highway」進入恰帕斯州後才漸進改善。(泛美公路為西元1923年由美洲國家組織第五次泛美會議中決定興建一條縱貫南、北美洲的公路,北起「阿拉斯加Alaska」的「費爾班克斯Fairbanks」,南迄「智利Chile」的「蒙特港Puerto Montt」,此外還包括南美洲內東西向的公路網,連接17個南美洲國家的首都,使得整個泛美公路系統長達47’515公里,1950年後開始陸續通車)。
西元前200年起,在「恰帕斯」中部山區和南部海岸就已經受到「奧爾梅克Olmec」文化的影響(奧爾梅克人出現在西元前1000年至800年間),一直到西元250年起的古典時期,接續的「馬雅人Mayan」開始往「恰帕斯」東部(今瓜地馬拉Guatemala交界處)、東北部潮濕的低地雨林發展,在西元7世紀到9世紀間發展出璀璨的馬雅文明,也建立了許多恢宏壯麗的馬雅城市,像著名的叢林古城「帕連奎Palenque」、丘陵上以多層台階露台構築的古城「通尼那Tonina」,以及精彩絕倫的建築物,如鄰近今日「瓜地馬拉」邊境的巨大階梯狀建築物「波南帕克Bonampak」和精工砌造的巨大紀念碑狀建築物「雅哈齊蘭Yaxchilan」。事實上古典時期馬雅人居住的彊域幾乎遍及了鄰近的「瓜地馬拉」、「貝里斯Belice」和「宏都拉斯Honduras」,形成了自「加勒比海Caribbean」至太平洋岸的廣大馬雅文化圈。 殖民時期的恰帕斯 西元1528年起由於西班牙遠征者「Diego de Mazariegos」的入侵,在今日「恰帕斯」首府「圖赫特拉Tuxtla Gutierrez」北方,也就是如今被設為國家公園的「Canon del Sumidero」擊敗了當地好戰的土著,在隨後的10幾年,當地主要的土著馬雅人更是持續的對抗,同時逐漸退往東部瀕臨「瓜地馬拉」邊界「Lacandon」濃密的叢林裏,儘管之後歷經殖民統治、墨西哥獨立戰爭、內戰…等,生活在Lacandon的土著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今日的Lacandon被稱為特殊的一支馬雅族群,依然保有本身的傳統文化、語言和生活習慣,而西班牙人也始終無法有效的控制整個「恰帕斯」,雖然如此,隨著西班牙人的遷入,也帶來了疫病,使得「恰帕斯」百分之70的土著死於西班牙人帶來的疫病。 事實上在西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在美洲大陸上居住了超過兩仟萬的土著,然而隨著歐洲人的入侵,也直接帶來了土著印第安人毫無免疫力的疫病,包括腺鼠疫(黑死病)、天花、白喉、結核病….等,使得歐洲人在殖民統治美洲的初期,當地土著並不因為殖民者的直接屠殺,而是經由疫病的傳染死亡,至僅存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口,可見癘病之害較槍炮尤甚,然而公平的是,哥倫布的發現美洲大陸也直接將梅毒病毒帶回了歐洲。 在西班牙人入侵「恰帕斯」之初,其遠征軍的大本營一直放在「瓜地馬拉」的「安提瓜Antigua」,因此對於新入侵的「恰帕斯」內的土著和殖民者根本無暇監管,也因此造成殖民者強佔土地奴役土著,直到西元1543年由居住在「多明尼加Dominican」的「Bartolome de Las Casas」神父出任「恰帕斯」地區第一任主教開始為當地土著爭取權益,包括通過法律歸還印第安人遭強佔的土地,解除殖民者對土著奴隸般的勞役,改善疫病對印第安人的影響…等,至今在「恰帕斯」還有一個重要的殖民城市以其名字為名。(Bartolome de Las Casas生於1474年西班牙的塞維亞Seville,1498年隨哥倫布前往美洲,1502年居住「海地Haiti」,1510年任命為神父,1516年倡議殖民政府保護海地土著權益,1522年遷往「多明尼加」,1543年出任「恰帕斯」地區第一任主教,1547年返回西班牙,1566年逝世於「馬德里Madrid」)。 在恰帕斯中部山區重重的山巒中,偶有山凹間平坦的谷地,座落著印第安人的聚落,在這許多的聚落中有許多至今仍然排斥外來的文明,過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語言,唯一和外界往來的是販售傳統的編織物和手工藝品,雖然開放觀光客入內參觀,但是嚴拒拍照攝影包括人物、房舍甚至周遭的風景。 這是一個大景的拍攝,主要是記錄山中的村落,以廣角鏡頭儘量包容入鏡的範圍,因此只要能呈現村落的全貌目的即達,在選擇拍攝位置時,能拍攝全景是第一個考量,再來找出有前後景對比大的位置,這幅畫面有極接近拍攝位置的枝幹和草地,使得畫面立刻可以表現出前後的距離感和層次,還好谷地內的光線均勻又是俯拍的角度,所以以正常曝光即可。
所有圖文未經書面授權前 僅供參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