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20 01:06:33瀏覽1476|回應8|推薦110 | |
眾所周知,美國私立大學財大氣粗,例如哈佛,校產基金將近三百億美金,的確嚇人!其他歐美私立名校的校產基金,沒有幾百億,也有個幾十億。這事非常重要,要是沒這些錢,怎麼請得起知名教授和科學家、文學家駐校?怎麼買得起天文數字的科研設備?這些設備動不動就是數百萬美元,而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如果沒有千萬美元以上的研究經費吸引,誰會受聘? 問題來了,公立大學怎麼辦?校友捐款雖然熱情,杯水車薪,實在不夠。學校要好,現實得很,『錢』,沒錢無法辦事。 說來湊巧,過去八年,我正好居住在一個公立大學旁邊,常常到校園裡走動,雖然不知道運作的細節,我的確見證了一個窮兮兮的公立大學,改頭換面,大肆建設,還聘請了國際知名學者來主持研究計畫(聽說一個專案,兩~三千萬美元)。這個大學叫做卑詩大學(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八年前,我選住UBC旁邊,除了遵循孟母三遷古訓之外,曾經夢想過再修個學位,學學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歷史,尤其是中國百年近代史(兩岸歷史課本粉飾太多,可信度不高),後來,因為英文程度不夠打消了念頭。為了多多少少沾點學術氣息,我還是常常到校園裡走動,對UBC這些年的改變,一一瞧在眼裡。 當年第一次走進校園時,實在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知名的UBC嗎?怎麼這麼「悲慘」,一棟棟教學建築破舊不堪,運動場地普遍爛爛,路邊荒草長成十吋長,連剪草的錢都沒?教職員宿舍學生宿舍老舊不堪,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名校。即使不同機構排名,UBC一直都是全世界前四十名的大學啊! 那一年,我也去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玩了一趟,呵!簡直不能比,華盛頓大學校園,棟棟光鮮亮麗的大樓巍巍矗立,草坪綠油油剪得整整齊齊,不問便知這學校有錢得很,怪不得在美國大學排名中越來越往前挪。大樓前標示著一些牌子「Mary Gates」、「William Gates」,應該是捐建大樓人名吧!嘿!這家族真是有錢,想必至少捐了好幾億。咦!Gates這名字好耳熟,該不會是~~?朋友大笑我老土,「拜託!William Gates 就是Bill Gates,懂了吧!」原來如此。 八年之後,現在的UBC已然變了個樣,新大樓一一落成啟用,還不斷翻新原有大樓,運動場地也截然不同了,綠油油的一片又一片球場,足球場、橄欖球場、棒球場、曲棍球場、、、,每逢週末,許多球隊在此訓練競技,那場面真是賞心悅目。我更常在校園裡走動了,因為越來越美。 UBC怎麼做到的?公立大學一般沒有大筆校產基金,根據資料顯示,UBC百分之六十左右經費來自聯邦和省政府,百分之二十左右來自於學費收入,其他來自於銷售、投資收益以及私人捐贈。UBC沒有Bill Gates,但是還好有「香港人」。 一九九零年代,大批香港人移民溫哥華(應該超過20萬),其中有許多富豪,這些富豪來了之後,捐款不少,賺錢也不少。如果來溫哥華玩,應該可以見到不少「香港姓」的捐贈建物,例如UBC的Chan Centre音樂廳,兒童醫院的研究大樓Chan Center for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and Chieng Family Atrium等等。這些富豪的子女讀UBC的也不少,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商學院新大樓牆上就有他的名字。 光是捐款還不足以大肆建設UBC,香港人善做生意有名,於是乎UBC校園內出現一區又一區,一棟又一棟的高檔住宅大樓。學校當然不允許販賣土地,於是建築商和UBC簽約,租用土地99年(咦!該不會是學英國人租借香港吧?)蓋房子出售出租,一蓋好幾千戶。建商賺錢,學校出租土地收益想必也是極大數目,99年的地租啊!除了第一大筆之外,還每年續收年租,多棒! 剛開始僅小小試行一區,接著一區又一區不斷推出,硬是把一所破破舊舊的大學變成了美輪美奐的「看起來真是不一樣」的美麗大學城。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溫哥華是加拿大房地產最貴的地區,而UBC附近更是貴中之貴,應該說是全加拿大最昂貴的地段。可想而知,建商們賺翻了(香港建商當然不會缺席),而UBC自此財政情況大好,新教學大樓、新研究中心、新宿舍蓋個不停。 大學要辦得好,唱高調沒有用,一切需要「錢」!建築設備要錢,優良師資要錢,研究經費更是要錢,沒錢絕對是萬萬不能。老叟誠心建議,台灣的公立大學可以學學上面所述「出租校地」這一招,台大、清華、成大、中興、、、這些公立大學校地都不小,位於市區,割一塊充當建地(當然需經立法許可),出租99年,建商學校兩相獲利,教育部補助經費壓力大減,學校研究發展經費大增,何樂而不為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