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證一個公立大學如何自立自強
2010/09/20 01:06:33瀏覽1467|回應8|推薦110
眾所周知,美國私立大學財大氣粗,例如哈佛,校產基金將近三百億美金,的確嚇人!其他歐美私立名校的校產基金,沒有幾百億,也有個幾十億。這事非常重要,要是沒這些錢,怎麼請得起知名教授和科學家、文學家駐校?怎麼買得起天文數字的科研設備?這些設備動不動就是數百萬美元,而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如果沒有千萬美元以上的研究經費吸引,誰會受聘?

問題來了,公立大學怎麼辦?校友捐款雖然熱情,杯水車薪,實在不夠。學校要好,現實得很,『錢』,沒錢無法辦事。

說來湊巧,過去八年,我正好居住在一個公立大學旁邊,常常到校園裡走動,雖然不知道運作的細節,我的確見證了一個窮兮兮的公立大學,改頭換面,大肆建設,還聘請了國際知名學者來主持研究計畫(聽說一個專案,兩~三千萬美元)。這個大學叫做卑詩大學(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八年前,我選住UBC旁邊,除了遵循孟母三遷古訓之外,曾經夢想過再修個學位,學學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歷史,尤其是中國百年近代史(兩岸歷史課本粉飾太多,可信度不高),後來,因為英文程度不夠打消了念頭。為了多多少少沾點學術氣息,我還是常常到校園裡走動,對UBC這些年的改變,一一瞧在眼裡。

當年第一次走進校園時,實在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知名的UBC嗎?怎麼這麼「悲慘」,一棟棟教學建築破舊不堪,運動場地普遍爛爛,路邊荒草長成十吋長,連剪草的錢都沒?教職員宿舍學生宿舍老舊不堪,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名校。即使不同機構排名,UBC一直都是全世界前四十名的大學啊!

那一年,我也去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玩了一趟,呵!簡直不能比,華盛頓大學校園,棟棟光鮮亮麗的大樓巍巍矗立,草坪綠油油剪得整整齊齊,不問便知這學校有錢得很,怪不得在美國大學排名中越來越往前挪。大樓前標示著一些牌子「Mary Gates」、「William Gates」,應該是捐建大樓人名吧!嘿!這家族真是有錢,想必至少捐了好幾億。咦!Gates這名字好耳熟,該不會是~~?朋友大笑我老土,「拜託!William Gates 就是Bill Gates,懂了吧!」原來如此。

八年之後,現在的UBC已然變了個樣,新大樓一一落成啟用,還不斷翻新原有大樓,運動場地也截然不同了,綠油油的一片又一片球場,足球場、橄欖球場、棒球場、曲棍球場、、、,每逢週末,許多球隊在此訓練競技,那場面真是賞心悅目。我更常在校園裡走動了,因為越來越美。

UBC怎麼做到的?公立大學一般沒有大筆校產基金,根據資料顯示,UBC百分之六十左右經費來自聯邦和省政府,百分之二十左右來自於學費收入,其他來自於銷售、投資收益以及私人捐贈。UBC沒有Bill Gates,但是還好有「香港人」。

一九九零年代,大批香港人移民溫哥華(應該超過20萬),其中有許多富豪,這些富豪來了之後,捐款不少,賺錢也不少。如果來溫哥華玩,應該可以見到不少「香港姓」的捐贈建物,例如UBC的Chan Centre音樂廳,兒童醫院的研究大樓Chan Center for Family Health Education and Chieng Family Atrium等等。這些富豪的子女讀UBC的也不少,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商學院新大樓牆上就有他的名字。

光是捐款還不足以大肆建設UBC,香港人善做生意有名,於是乎UBC校園內出現一區又一區,一棟又一棟的高檔住宅大樓。學校當然不允許販賣土地,於是建築商和UBC簽約,租用土地99年(咦!該不會是學英國人租借香港吧?)蓋房子出售出租,一蓋好幾千戶。建商賺錢,學校出租土地收益想必也是極大數目,99年的地租啊!除了第一大筆之外,還每年續收年租,多棒!

剛開始僅小小試行一區,接著一區又一區不斷推出,硬是把一所破破舊舊的大學變成了美輪美奐的「看起來真是不一樣」的美麗大學城。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溫哥華是加拿大房地產最貴的地區,而UBC附近更是貴中之貴,應該說是全加拿大最昂貴的地段。可想而知,建商們賺翻了(香港建商當然不會缺席),而UBC自此財政情況大好,新教學大樓、新研究中心、新宿舍蓋個不停。

大學要辦得好,唱高調沒有用,一切需要「錢」!建築設備要錢,優良師資要錢,研究經費更是要錢,沒錢絕對是萬萬不能。老叟誠心建議,台灣的公立大學可以學學上面所述「出租校地」這一招,台大、清華、成大、中興、、、這些公立大學校地都不小,位於市區,割一塊充當建地(當然需經立法許可),出租99年,建商學校兩相獲利,教育部補助經費壓力大減,學校研究發展經費大增,何樂而不為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AMANOLDMAN&aid=4427903

 回應文章

dp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用知識當武器
2010/09/26 00:08
我覺得拿軍購的錢來補教育,不是挺好的嗎?
★祝您有美好的每一天!★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6 06:01 回覆:
唉!軍購是保護費,非自願,更是無法減少。
買來的都是爛東西,因為不重要,不過是交差了事,
好東西絕不會賣給台灣。

教育預算是該增加,可以增稅的項目其實相當多,不愁~
例如:股票交易稅、土地增值稅+房地產交易稅(均依交易實價課徵)、、、
還有:被黑道收走的攤販稅,官商勾結的「免稅」、、、
數不完~~~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華盛頓大學校園的確美
2010/09/24 00:00
樹齡也很大, 應該不是有gates才種的 =)
記得許多大學都有看到校友牆, 一塊小碑不知賣多少.....

現在台灣也在看齊經營之道了
不漂亮, 還真找不到好學生哩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4 00:27 回覆:
我去過華盛頓大學三次,百年櫻花樹盛開的時節(四月),美瘋了。
Gates 家族捐的可是一棟又一棟大樓,沒有幾億美金是不可能的。
Mary Gates(Bill Gates 的母親)本身就是女強人,銀行家,華大董事會成員。

我認為,台灣的大學太多了,人人讀大學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台灣的大學學術研究競爭力必須集中在幾個大學,分散了就散了。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o....
2010/09/22 23:47

這個籌經費方式在台灣不一定行得通  …  總不能把學校變成大雜院吧?

中秋節快樂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3 01:26 回覆:
我想也是,說說當參考吧!
中秋節快樂!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要先訂好生活公約
2010/09/21 06:06

頂樓不可以加蓋,陽台不可以改裝,鐵門窗的型式,衣服要晾在哪裡,汽機車不可以亂停 …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2 06:47 回覆:
這個嘛!
在加拿大,法條鉅細靡遺(聽說市政府光是「招牌」的規例就超過 60 條),加上「雞婆」的人多得是,一違規就有人通報,一有人通報就來開單,限期回復原狀,所以大家都很乖。
在台灣,法律已經明文規定的都無法執行了,還談什麼生活公約?誰理你?
 


朱穎立(人類動物園....長頸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見識了
2010/09/20 18:14

前一陣子,台北有個學校也走這種租地給建商的方式,結果給市議員給逮到了,痛批一陣,就無疾而終了。

加拿大地廣人稀,大學可以幹這種【租借土地】的事。可是我覺得還是不太妥當,畢竟99年是很長的時間耶。

是不是短視近利?可能需要時間來考驗吧!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1 03:31 回覆:
公立大學應該這麼做,但私立大學不行,
私立學校本來就是來賺錢的,當然不能放水,
我覺得政府補助私立學校的額度已經太離譜了。
(當年這些私立學校都是特權創立)

然而那些一流的公立大學卻是經費不足,
沒錢怎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呢?


crystal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厲害!
2010/09/20 13:45
果然香港人沒白捐! 聽說溫哥華又名"Hongcouver"哩!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1 03:24 回覆:
的確,溫哥華香港人的勢力實在驚人,加上老僑廣東人,
說廣東話的族群,在此地真是無所不在,
無論政界、商界、校董、、、,到處都是講廣東話的。
他們英文強、通常會講國語,甚至其他語文,
加上財力雄厚,善於做生意,競爭力比土生土長本地人還強。

所有華人跟著沾光,到哪裡去都有人笑臉對待。
只是,唉!我不會講廣東話,這有點不行,
溫哥華前任市長(白人),人家可是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啊!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來是很值得借鏡。。。
2010/09/20 13:20
可是加拿大地廣人稀,而台灣的情勢卻極端相反。。。
如果台灣也用這一招,那些佔地原就小多了的台灣的大學(在台灣可有一個大學是一個城的規模?)最後會不會被建商瓜分成零碎?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1 03:13 回覆:
如果台灣的大學要在世界舞台出頭天,
目前的學校經費幾乎可以說,不可能。
沒有錢,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絕不可能。

例如台大,要割個一千坪地出來,並不困難,
依那附近地價,一定很值錢。
學校用地不能賣的,建商通常喜歡自己養地,不會大肆進攻的。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UBC
2010/09/20 09:03

的確如安大哥所言,UBC美侖美奐,蜂鳥對裡頭一座考古人類博物館,印象很深。

學校有了錢,大興土木,裡頭的學子、周邊的鄰居,賞心悅目,可是,我聽說UBC對學生生涯規劃、就業輔導沒放心思,畢業生找不到事的,非常普遍....

這方面,你在地人的了解如何?


安歐門(IAMANOLDMAN) 於 2010-09-21 03:02 回覆:
我的感覺,加拿大人一向崇尚自然,不太喜歡規劃,有點散散的味道。

小孩子一超過 18 歲,就是成年,成年人理當自己決定,自己想辦法。
鄰居英裔白人,父母是醫生和律師,小孩讀大學自己貸款還去打工,
(兒子同學,成績一等一,卻不急著唸大學,跑去歐洲打工遊歷)
這樣的孩子踏出社會後,很少找不到工作的。

UBC 畢業生的確聽說不少失業,通常是眼高手低或走錯路子,
因為 UBC 並不是就業型大學,而是以學術研究為主,
通常讀 UBC 的學生是應該繼續深造的,
例如法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

如果想大學畢業之後就業,本地人都是去讀專業技術學院,
例如 BCIT (卑詩理工學院)、、、,未來發展或許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