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7 14:18:01瀏覽4249|回應1|推薦18 | |
小時候,仲夏季節常有一大群四破魚(藍圓鰺)游進我們灣裡,夜裡,這裡的小漁船划在灣裡「作占」(以燈火誘魚,並將魚群引進網裡的漁法) 。海面常見燈影點點,灣裡彷彿聚了一場夜市熱鬧。 捕魚那些年,沿海海域來了幾艘外港漁船「三腳虎」(中型燈火圍網漁業,以燈船引魚進網的圍網漁撈作業)。我們船長說:他們啊,時常一網就是數十噸魚,常常抓到漁艙爆滿。儘管我曉得這是一種太有效率並有過漁顧慮的漁法,但當我們船隻旁過作業中的「三腳虎」船邊,我還是被他們船下煥照如澄澈藍玉般的光影吸引。 後來有機會搭日式大型圍網漁船和遠洋魷釣船出海觀察漁撈作業,這兩種作業前者使用圍網後者以鉤垂釣,但同樣都得先點燈聚魚。 好幾次我站在舷邊,看著一黃一綠兩盞誘魚燈,從撐出船外的長杆沒入夜暗水裡。電力漸強,燈泡亮度漸增,水下燈光融化般水波間散漫開來,船下原本深凝的暗,海水漸層漸次,溶光析透,船下立方水體真像是墊在船下偌大的一塊璞玉,在燈光水影的巧工琢磨後,漸次露出溫潤光澤。 為了焦聚船下誘魚亮度,這時,甲板燈全熄了,船隻猶如海面一幢黑影,受水底光團托住而整艘浮晃於光影水面。 船下水光透藍帶綠,水色靛綠滲藍,無論如何,光已溶在水裡,這一刻,光的顏色不再是以空氣為媒介所傳達的熾亮,海洋寬厚,讓海水成為大塊大塊不同程度的柔焦透鏡,此時,光的顏采、光的溫度,全都去稜去角,溫溫透澈。 這輩子見過不少光,夜景、煙火、晨曦或晚霞,還是要說:「再也沒有比溶進海水更美的光。」 好幾次我在舷邊讚嘆這漁船夜撈作業才看得到的聚魚光景。 果然,很快的,甲板上的我立刻知覺,周遭不只是我受這溶水燈影的迷惑。 舷邊海面很快漂聚了一群密密麻麻粉塵般的甲殼類浮游動物。他們有些沉靜漂游,有些衝來撞去不安躁動,有些不停繞圈圈打轉,這些浮游動物個體小辨識不易,但若依著他們光暈裡的活動樣態來分別,我猜想,他們應該種類繁多。 接著,光暈外圍,突起兩響水聲,五、六隻小魚莽撞刺進光圈裡,也不曉得為的是這般迷離的光或是為了食物,他們害怕被看清楚身影似的,光暈裡匆匆東撇西閃,逛了一圈,很快又閃離到光圈外的黑暗中。那頭漂進來七、八隻魷魚,半透明身子,水流梳著他們觸手,一隻隻輕揚著尾側波浪軟鰭,他們姿態優雅,大方多了,宛若懸在風底唯恐讓人看不清的一條條絲綢布巾。 衝起撞落四處敲鑼般的破裂水聲越來越多,越來越激昂,各種魚隻活動聲響愈是熱絡,行止逐漸大方,溶水的燈火約集他們,這場海上夜市已成氣候。 我曉得這只是海面所見,誘魚燈沉下的可是三度空間,那燈火沉溶的深深水下,不知已聚集多少受光影誘惑的魚群。 日式圍網船駕駛艙裡的漁撈長看了看漁探儀一眼,一臉微笑轉頭跟我說:「我們船下少說聚集了五、六十噸魚。」 多年漁撈經驗,我總是訝異於魚的趨光性。明明是陷阱,他們還是一大群一大群勇往直前的受光吸引,癡癡呆呆的聚在燈影下等著圍網過來將他們一網打盡。 對魚來說,光不是食物,也不是樹葉行光合作用般必要,為何他們如此受光吸引? 可是跟我一樣,為的是觀賞讚嘆這溶進水裡極美的光,或者為的是清冷大海中如一盞燭光散逸的微微暖意,或者,這溶於水的光含帶著我們人眼無法辨識的致命誘惑。
公轉、自轉、大轉、小轉,老天奧妙的給天地萬物晝和夜,給我們光明和黑暗。晝行夜棲,或晝棲夜行,萬物都在同一片舞台上展演,差別只在打了光的白天或去了光的黑夜。降雨和洪水,海水淹沒地表七分,分別了海陸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分別了陸棲的和水棲的。 世界若真有創造者和掌理者,管陸地的、管海洋的,管白天的和管黑夜的,界線清楚分明。 人是越了界,在黑暗裡點燈。 我設想,若有天夜裡,鄰近天際忽然垂下一盞如此巨大且極美的光,而且從來不曾見過,我應該會好奇的過去瞧瞧,即使明知這光可能是個陷阱或潛藏著致命的危險,我還是會試著小心翼翼的接近,隨後,我發現好奇的人越聚越多,人越多就越安心,大家擁擠在一起取暖般安心的仰望這盞龐碩且極美的光,完全忘了潛藏的危險,完全失去警覺。
許多年以後,我才彷彿明白了這溶進水裡的光如何誘惑魚群。
本文發表於2015年7月 《鄉間小路》雜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