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27 11:36:34瀏覽1323|回應2|推薦22 | |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年少時讀蘇軾「秧馬歌」: 「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肋低; 背如復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
驚覺,蘇軾是要用文字記錄當時一種耕作的農具。這種農具至今仍在有些地方使用。
文字不準確,但使用廣泛,而且相對可以流傳較久遠。
不久前,朋友招呼去看一篇有趣的文章:媽媽的<<蚯蚓歌>> (以下A)。 幾乎瞬間就被它豐富的內容吸引,那看起來是一首童謠,作者非常用心,用文物採集的態度紀錄了她媽媽唱的一首蚯蚓歌,說媽媽是跟媽媽的四叔學的。
這讓我想起,大約在1995-2000年間,我曾有一個念頭,要做一個「消失中的古老技藝」,當時首先訂了三個題目:塌塌米製作、豆腐製作、婦女挽面。
那段時間的有一天,我走過東門街,忽然有人喊住我,是一個塌塌米店的老闆。 他說:「我是這條街上惟一投給你的一張票。」
也就是說,那次選舉,東門街投開票所開票後,有一個候選人得到惟一的一張票,那個人是我,而投票人就是當時喊住我的店東。
跟他聊了很久,決定選他作為第一個題目。 豆腐製作好像是相中關西一家傳統豆腐作坊,挽面是當時剛好知道一位年長的婦女有這個手藝。
我並非藝文人物,雖然動念,卻連一步也沒有踏出去。
採集、紀錄即將消失的文化,卻一直是我心中一個無聲的頻率。
童謠蚯蚓歌用辨證體裁,一問一答,點唱了農民生活中的事物,把一個慢慢消失的社會型態描繪下來。
今天廣泛查找網路資訊,赫然發現,蚯蚓歌是潮汕戲曲「桃花過渡」中的一個片段,其起源是明朝萬曆年間刊刻的潮汕戲曲「蘇六娘」。 有一個名叫桃花的女子召喚擺渡的船夫渡伯,要過河去,兩人在渡河中鬥唱,蚯蚓歌就是鬥唱的一段。
潮汕戲曲「桃花過渡」顯然在台灣落地生根,傳唱甚廣,連客家戲曲中都有(附註2)。 而桃花過渡中的蚯蚓歌,已經成為一首獨立優美的戲曲,無須戲台表演,就可傳唱。
我無能力研究蚯蚓歌透露的社會文化,但是至少點唱到的事物引起興趣,那些東西,也都是我童年成長中熟悉的事物。
今天查找了潮汕戲曲「桃花過渡」(又叫桃花搭渡),做了外觀比對,至於內容欣賞,後有時間。
為之記。
蚯蚓、蜻蜓、蟬、螃蟹、青蛙、水缸、土笛、火更、笛子、米篩、竹床。 土蚓子、水田蜻、紅姑蟬、水毛蟹、老水蛙、水庵缸、土坯富、竹火管、桐簫品仔子、竹米苔、竹眠床。 蚯蚓子、水蜻蜓、樹蟬、水毛蟹、老水蛙、水缸、土吹笙、竹火吹、洞簫笛、竹米篩、竹眠床。 蚯蚓、田蟹、喊歌蟬、竹蜻蜓、田水雞、土水缸、土嘰咕、竹煙筒、竹簫仔、菜頭獺(按1)、柴三弦、鱷魚恤、手車仔、酸楊朵、膠東鳥、鉸仔刀(按2)、大銅鑼。 按1:菜頭獺,男方唱菜頭抽,女方稱無菜頭抽這個東西,是菜頭獺,並怪渡伯「獺」,渡伯於是就著「菜頭獺」往下唱,桃花過渡歌詞中亦寫菜頭獺。係柴做釘打之物,疑為樂器。 按2:鉸刀,剪刀也。 E.桃花過渡歌詞中: 蚯蚓、田蟹、寒埠、竹沙夜、田水雞、土水缸、土嘰咕、竹煙筒、竹簫仔、菜頭獺、柴三弦、鱷魚恤、手車仔、酸楊朵、膠東鳥、鉸刀仔、大銅鑼。
內容對比: A: (1)蚯蚓、(2)蜻蜓、(3)蟬、(4)螃蟹、(5)青蛙、(6)水缸、(7)土笛、(8)火更、(9)笛子、(10)米篩、(11)竹床。
B: (1)土蚓子、(2)水田蜻、(3)紅姑蟬、(4)水毛蟹、(5)老水蛙、(6)水庵缸、(7)土坯富、(8)竹火管、(9)桐簫品仔子、(10)竹米苔、(11)竹眠床。
C: (1)蚯蚓子、(2)水蜻蜓、(3)樹蟬、(4)水毛蟹、(5)老水蛙、(6)水缸、(7)土吹笙、(8)竹火吹、(9)洞簫笛、(10)竹米篩、(11)竹眠床。
D: (1)蚯蚓、(2)田蟹、(3)喊歌蟬、(4)竹蜻蜓、(5)田水雞、(6)土水缸、(7)土嘰咕、(8)竹煙筒、(9)竹簫仔、(10)菜頭獺、(11)柴三弦、(12)鱷魚恤、(13)手車仔、(14)酸楊朵、(15)膠東鳥、(16)鉸仔刀、(17)大銅鑼。
E: (1)蚯蚓、(2)田蟹、(3)寒埠、(4)竹沙夜、(5)田水雞、(6)土水缸、(7)土嘰咕、(8)竹煙筒、(9)竹簫仔、(10)菜頭獺、(11)柴三弦、(12)鱷魚恤、(13)手車仔、(14)酸楊朵、(15)膠東鳥、(16)鉸刀仔、(17)大銅鑼。
異同: 1、 潮汕劇曲中對唱提到17項東西,台灣對唱中只有11項。 2、 潮汕與台灣對唱之前9項都源自桃花過渡,次序也相同,只是田蟹與蜻蜓次序對換。台灣追加第10、11項,並以竹眠床結束。 3、 潮汕劇曲中自第10項起,繼續點唱生活中的事物,而且所點唱的是甚麼,漸不可解。尤其,沒有竹床,也就是,沒有涉及男女之事。 4、 潮汕劇曲中的恤是很新的用語,不可能是明朝源版中就有。
客家三腳採茶戲桃花過渡 (無蚯蚓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klQf_n9tQ
附註1: 會叫歌:e叫歌 不會叫歌:muei叫歌。 在潮汕戲曲「桃花過渡」的字幕中有個字,由上「不」下「会」垂直堆疊而成,聽其發音,為buei,可能是潮汕字,就是不會之意,其發音剛好就是不會切,也就是台語的muei。 這個台語的muei,今人多寫成「袂」,據陳世明先生意見,其漢字應為「沒」,為台語之「無會」連音。換言之,以「我會叫歌」為例,肯定句是「我會叫歌」,否定句是「我無會叫歌」,「無會」連音,是為「沒」。 例如「袂見笑」,若依陳世明意見,應為「沒見誚」。(其實,「沒見笑」在中文中也成立)。 依此,不會叫歌,應寫作「沒叫歌」,若理解成「沒有叫歌」,也是通的。
附註2:黃文正,「『桃花過渡』小戲之形成探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33期,頁67-98,2016年12月。
附註3: 桃花過渡歌詞: ………………….(前略) 渡伯:“话话话”照生么真实输伊了,唔输服,重换再来斗蚯蚓歌! 渡伯:卖惊就来!蚯蚓蚯蚓歌,出世翻了沙竹箸长竹箸,大伊做就哙呀哙叫歌! 桃花:“寒埠”巡伊是树顶生树顶大还有六脚共四翼伊正哙呀哙叫歌。 桃花:涂水缸伊是涂来做火来烧,伊正“卖”呀“卖”叫歌。 渡伯:者菜头抽 桃花:嗄,无这菜头抽,“硬虎”着“獭”! 桃花:菜头“獭”伊是柴来做铁来钉伊正“卖”呀“卖”叫歌。 渡伯:手车仔伊也是着纱挨被纱累纺着叫伊做年就会呀会叫歌 桃花:胶东鸟伊是嘴尖舌仔利伊正会呀会叫歌 ……………………………………….. (以下略) 附註4: 蚯蚓歌歌詞 陳俊龍 2019年
旦:彼隻 (嘻咧) 蚯蚓仔囝, (嘿) 蚯蚓仔按怎是會叫歌? 生:彼隻 (嘻咧) 蚯蚓仔囝伊是腰來長 (擱) 身呀來軟,是開土空 (擱) 作呀眠床, (嘿) 嘸才會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隻 (嘻咧) 水田嬰 【註一】 伊嘛腰來長 (擱) 身呀來軟,伊那未叫歌? 生:彼隻 (嘻咧) 水田嬰伊是六腳兼四翅,是天頂飛, (擱) 樹呀枝煞, (嘿) 嘸才未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隻 (嘻咧) 安姑ㄘㄟˊ 【註二】 ,伊嘛六腳兼四翅,嘛是天頂飛, (擱) 樹呀枝煞,伊那會叫歌? 生:彼隻 (嘻咧) 安姑ㄘㄟˊ,伊是腹肚下 (擱) 一個枕 【註三】 , (嘿) 嘸才會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隻 (嘻咧) 水毛蟹,伊嘛腹肚下 (擱) 一個枕, (嘿) 伊那未叫歌? 生:彼隻 (嘻咧) 水毛蟹伊是土在鑽 (擱) 水呀在鑽, (嘿) 嘸才未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隻 (嘻咧) 老水雞 【註四】 伊嘛土在鑽 (擱) 水呀在鑽, (嘿) 伊那會叫歌? 生:彼隻 (嘻咧) 老水雞伊是嘴尚闊,肚尚大,西北雨, (擱) 一下落,跳出窗子外,(擱)嘸才會咿啊哦,唏啊嗖,咿咿哦哦,唏唏嗖嗖, (嘿) 嘸才會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粒 (嘻咧) 水甕缸嘛是嘴尚闊,肚尚大, (嘿) 伊那未叫歌? 生:彼粒 (嘻咧) 水甕缸是土來做 (擱) 火呀來燒,是燒紅紅, (擱) 燒死死, (嘿) 嘸才未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粒 (嘻咧) 土嗶噗 【註五】 嘛是土來做,嘛是火呀來燒,嘛是燒紅紅, (擱) 燒死死, (嘿) 伊那會叫歌? 生:彼粒 (嘻咧) 土嗶噗伊是頂一空, (擱) 下呀一空,是兩空相讓倘, (嘿) 嘸才會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支竹火管嘛是頂一空, (擱) 下呀一空,嘛是兩空相讓倘 【註六】 , (嘿) 伊那未叫歌? 生:彼支 (嘻咧) 竹呀火管伊是竹來剉,師傅做,是剉齊齊, (擱) 剉離離, (嘿) 嘸才未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支洞簫品仔子,嘛是竹來剉, (擱) 師傅做,嘛是剉齊齊,嘛是剉離離, (嘿) 伊那會叫歌? 生:彼支 (嘻咧) 洞簫品仔子,是有挖空彼濟 【註七】 ,吹了嘸才會五六上工尺。 旦:你甲我騙,彼塊 (嘻咧) 竹米笞甘無空彼濟 【註八】 , (嘿) 伊那未叫歌? 生:彼塊竹米笞是師傅絞,是絞緊緊, (擱) 絞死死, (嘿) 嘸才未叫歌! 旦:你甲我騙,彼頂 (嘻咧) 竹眠床,嘛是師傅絞,嘛是絞緊緊, (擱) 絞死死, (嘿) 伊那會叫歌? 生:彼頂 (嘻咧) 竹眠床,是兩個老尪婆 (擱) 在塊睏,睏甲三更共眠半,伊就腳來ㄆㄨㄚ,又擱手呀來ㄇㄨㄚ,呀ㄇㄨㄚ一下去,嘸才會咿呀歪,唏呀甩,嘿咿咿歪歪,唏唏甩甩, (擱) 嘸才會叫歌。會 ~ 叫啊 ~~ 歌ㄟ ~ 【註一】水田嬰:蜻蜓; 【註二】安姑ㄘㄟˊ:蟬 【註三】枕:臍 ; 【註四】水雞:青蛙; 【註五】土嗶噗:陶笛 【註六】相讓倘:相通 【註七】挖空彼濟:挖這麼多洞 【註八】甘無空彼濟:難道沒這麼多洞 這首歌的基本形式是: 女生問了一個問題:「 …… 伊那會叫歌?」 男生回答:「 …… 嘸才會叫歌。」 女生又說:「你甲我騙 …… 伊那未叫歌?」 男生解釋:「 …… 嘸才未叫歌!」 女生又唱反調,找一個形似神不似的東西:「你甲我騙 …… 伊那會叫歌?」 如此循環反覆,唱出了許多我們不熟悉的名詞,唱出了這些東西的特色,更唱出了傳統淳樸生活中的機智與趣味。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