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5 22:19:47瀏覽353|回應0|推薦0 | |
西元1814年,這一年拿破崙所率領的法國軍隊戰敗,結束了多年的戰爭。法國人民雖然因此而得到喘息的機會,但敗戰的陰影卻深深的留在人們心中。不過,這一年對法國人來說,也有讓他們感到喜悅與光榮的地方;那就是,一位深受世人們景仰的「愛的畫聖-米勒」在法國誕生。 米勒的個性從小就很內向,他很少和同學一起玩耍,放學後不是到田裡幫父母工作,就是待在家裡看書。每當米勒閱讀書籍時,都會被書中那些美麗的圖畫所吸引。他驚奇的欣賞著這些畫,內心也同時充滿了想要提筆畫畫的念頭。於是一有空,他就拿起木炭在紙上作畫。由於當時家境並不富裕,很會替家裡著想的米勒不想向爸媽開口要求買畫筆,便想辦法利用樹枝燒成的木炭作畫。起初,他只是隨手亂畫;不久之後,他就已經能夠畫出和原版一樣的畫作了。 童年的時候,有一天放學時,米勒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三個高年生正在欺負低年生,他便跑過去對他們說:「快住手!你們這樣欺負弱小,不會感到羞恥嗎?」沒想到這幾個高年生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出手圍毆米勒,米勒也不甘示弱的跟他們打了起來。就在他們打成一團時,剛好被路過的老師發現。老師立刻加以制止後,發現了米勒,便責怪的說:「米勒,我本以為你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沒想到你也會跟人打架,真是太不應該了。」米勒聽了立刻回答:「我並不想打架,但是他們欺負弱小,實在過分,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老師了解真相後,就不再生氣了。這是米勒在學校裡唯一的一次打架紀錄,他天性善良,喜好和平,從不與人爭執;但是只要發現有人違背正義公理的事,他就一定會挺身而出,毫不退縮。 學業結束後,米勒每天很早就起床到田裡耕作,無論是播種、鋤草、割麥,他都做得很好,確實幫了父母不少忙。雖然工作辛苦,但米勒從不埋怨,長時間的農事經歷反而讓他體會到,唯有大自然才是最美的景觀,也唯有辛苦工作的人才是最直得尊敬的人。米勒在空閒時除了努力畫畫以外,也經常利用時間讀書來充實自己,像莎士比亞、歌德、雨果的作品,他都用心讀過。文學名著培養了米勒的藝術靈魂,而田園的讚美詩更啟動了米勒的繪畫動機。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成為畫家。 他的畫作或許描寫著窮人的痛苦,但絕非是用來刺激人們對富裕階級的嫉妒。甚至反過來,對米勒而言,他想要呈現的是痛苦在信仰裡面,或許也是一種美善,在苦難中的人們,反而有與永恆更加地親近的幸福,而這種不是一般沒有信仰的人可以體會到的思考。米勒並非那種理論派,歌頌貧困,美化苦難,而自己過得豐衣足食。事實上,他們全家長期處在拮据貧困、飢寒交迫的困窘中。1856年,他在一封信裡寫著「怎麼辦呢?沒有錢付房租,而最要緊的是讓小孩吃飽。」1857年他畫了《拾穗》。畫《晚禱》1859那年的寒冬,他寫著,「我們只剩下兩三天的柴,妻子下個月就要分娩,我已一貧如洗,走投無路。」米勒之所以被世人們稱為「田園畫家」及「愛的畫聖」,都是根源於他在少年時就已經對大地與勞動者充滿了愛的緣故。 宋思爾:「天啊,這的的確確就是晚禱!我聽得到教堂的鐘聲!」 ---------------- 小河馬筆記 中國膠彩畫大師郭雪湖的師傅鄉原古統和蔡雪溪都說:「一位畫家要學的其實只有『品格』,至於技巧之事人人皆可達成。」郭雪湖能畫出偉大的畫作,就是靠「品格」。從故事中我們亦可看到,第三段中安靜內向的米勒挺身而出保護弱小,成人後又畫出以大自然、勞動者為主的名畫—拾穗及晚禱。這些,也都是日常生活中、小細節中便能看出的,高尚的品格。不由得令人感嘆:不論是政治上、生活中都會有人只追求名與利,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品格。 --------------- 半仙老師回饋 人的一生會面對很多選擇,陪伴我們應對事情、權衡輕重的,或許就是「品格」這位忠實老友了!它知道你不為人知的辛苦、它守護你冷暖自知的天地良心,人潮蜂湧而來,他提醒你腳下可要打穩馬步、小心踩空;人群遠離的落寞時刻,它如星辰般獨自生輝,守望你度過漫漫長夜。他是很多偉人最倚重的好友,它「有品且格」,它一直在你心中,未曾遠離,康德曾說:「天上閃亮的是繁星,在我心中永恆照耀的,是道德!」 --------------- 河馬媽媽來插花 我喜歡把共同的感動,放進你們的心裡。 回憶2008年6月27日那一天,我們去看米勒展,有的同學展場逛一圈,就急著去販賣部尋寶,有的同學很認真的聽解說、做筆記,你和同學擠在人群裡說:喔,這就是《拾穗》…,我站在《賣牛奶的女孩》面前久久不捨離去;那一天,我們唱「今年夏天」送蘊萱。一年後成昀媽媽都還跟我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在史博館圍牆邊的樹蔭下,蘊萱哭紅了眼…」 回憶裡有好多難忘的鏡頭,希望米勒故事、米勒畫作,以及因著米勒而生的情景,永遠在你心裡。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