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目前政治亂象須學商鞅變法才可根治
2013/07/06 09:08:37瀏覽216|回應0|推薦0

 

  
                  台灣目前政治亂象須學商鞅變法才可根治
 
 
       台北市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已讓台北市政府及馬政府威信大損,該案因私人小利妨害台北市大利,執法前未深思,執法中未堅決,執法後政府態度又變化,這就是傳統儒家優柔寡斷的實例,一旦民眾嘗到甜頭看破政府的威信,則推行任何政策困難度都會大增,政府施政效率自然不好了!現在又發生大埔農地爭議,行政院認為剩餘四戶不符保留原則,函文苗栗縣政府後,都認為要拆。行政院則是支持內政部立場,並尊重地方政府權責,副總統吳敦義則為了個人以前的承諾,一夕推翻行政院的決策,重傷政府威信。而前些日子朝野聯手夜襲會計法修正案,因漏字讓教授無法除罪;對立法院造成的烏龍,行政院第一時間聲明「不提覆議」,沒想到馬總統親自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向立法院提覆議,行政院的威信受到總統府嚴重的傷害,不知道馬總統及吳敦義有否讀過商鞅變法的故事,商鞅把貧窮弱小的秦國變成併吞六國的最強大國家,憑藉的就是國家對人民的威信,國家對人民要講信用,執行公權力要有權威,總結商鞅變法成功有五個重要因素:鞏固行政權力,建立政府權威,建立信用,加惠人民及採漸進式。
  
一、鞏固行政權力
      行政權力基礎不穩就不能有效率地執法,更不能變法。所以總統要國家施政有效率必須先鞏固行政院長的權力基礎,這個道理儒家懂嗎?馬總統顯然不懂此商鞅強國的大道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發出求賢令,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分兩次變法,從秦孝公登基到正式開始變法,大约5~6年時間,國君的地位早已穩固。從商鞅入秦到正式變法,商鞅與秦孝公已經相處2-3年,兩人已有默契,商鞅基本上已把“法家基本原理和秦國具体情况”相结合了,君臣相知並鞏固權力後才是變法起點。手中權力不穩是不可能變法成功的,變法一定會得罪一批既得利益集團,會衝擊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識,這兩類人一定會反對變法,如果主政者地位不穩,無法做大強力推動,還没等到變法受益者形成氣候,變法就會夭折,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在朝廷裏面反對變法的人都被打到下面州府做官,這些去執行他們反對的新法,新法怎能成功?戊戌變法為何失敗?光緒權力不牢固,高層無共識,即使没有慈禧太后的存在,變法也很難成功。從古看今,馬總統若不能充分支持行政院長權力,充分授權江院長,反而打擊行政院在民眾心內的權威形象,這個行政團隊註定要失敗的,吳敦義個人的承諾事小,行政院的施政威信關係國家前途,孰輕孰重馬總統難道不知道?  
  
二、對人民下屬要立信
  缺乏公信力,施政及變法都很難成功,施政或變法成功必須要有民眾支持響應,這就是公信力。也就是說,權力是用對來付體制内的反對派;公信力是用來號召普通百姓。商鞅在變法前,搞了一個“千金徙木”,給當時無法制信用的秦國老百姓上了一課,“立信”之后,才正式發表施政命令。商鞅動了很多腦筋,法家就有這個本事,知道要去因勢利導,儒家總是吹噓不腳踏實地一板一眼去做,根本不去考慮大眾的感受,最后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段話正是馬政府當今施政的敗筆寫照,政令朝令夕改如何取信於民,如12年國教既未深思熟率,又未公開討論利弊,實施過程一改再改,這怎會成功?少數既得利益者或別有動機者上街頭抗爭,再找些無知學生或媒體鬧場,就能改變政府的決策,以後有樣學樣,紛爭不斷,所以簡單說馬總統學法律卻不懂法家治國基本道理就是依法執政,鐵面無私,法若有漏洞應趕快修補,執政黨應在立法院依法表決,朝野協商並不符依法行政,人民不信任政府就是亂政來源,朝野協商就是立法院的亂源。
  
三、對高官上層要立威
  商鞅政令施行滿一年時,秦國人民認為不便者數以千計,於是太子犯法。商鞅認為高層不守法則法令當然無法推行,照罰太子的師父等人,於是秦百姓皆守法。立威是針對上層高官,不把反對變法的勢頭打下去,變法就早早夭折了。可以看出,没有鞏固的權力,不可能给予反對者沉重的打擊。但是有了權力,還要敢於做必要的立威,現在馬政府的高官及團隊經不起考驗,林益世及賴素茹貪污應重懲立威,對於財大氣粗又反對朝政的財團應追查其不法獲利之罪證起訴,對於散布謠言,擾亂社會之煤體亦應依法懲戒,馬總統有權力卻不敢用甚至不會用自然無法立威。  
四、惠人
      若没有人從施政變法中受益,就没有人支持施政或變法,施政或變法要獲得最終的成功,關键在於變法必須有人受益,受益的人越多,支持變法的人就越多,反對派再想變天就難了。史記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鞅變法的最終成功,在於秦國出現了一批軍功貴族,這個軍功集團,涵蓋各個人群,對應的就是二十等爵的爵位高低。這股勢力是变法的最大受益群体,他们必然支持變法内容。馬總統應在少數人阻撓施政時找出多數人獲利的真象,訴諸表決,當多數人反對時要檢討施政細節,千萬不要有『先求有再求好』的錯誤觀念。
  
五、要循序漸進不能一步到位
  馬團隊若經濟不好其他都是空談,所以不要集著推行12年國教或募兵制這些可能動搖國本的百年大計,應設法提倡科技、愛用國貨,讓人民愛國家,賺錢建設的事趕快做,花錢搞破壞的事暫緩執行,要重建重工業、恢復製造業、創新文創業、精緻服務業、瞭解觀光業、發展高科技農漁業、建設自主國防的軍火業。
 
六、結語
     抗爭妨害經濟發展,殺傷政府威信,不合理的抗爭一定要排除並懲處,合理的抗爭要儘快溝通與舒解,中央政府不能旁觀看戲,否則無人敢在這塊土地投資與建設。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788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