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4 03:35:21瀏覽574|回應0|推薦4 | |
五、由化石燃料的枯竭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廣義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及美國近來大力開採的頁岩氣及日本深海開採的可燃冰,這些都是古代動植物埋藏地下轉化生成,化石燃料的耗竭是21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的危機,沒有了石油交通工具將停擺,石化工業也沒有原料,人類文明將大幅倒退。現代農業相當倚重合成化學肥料,這些肥料需要相當多的能源來合成。如果沒有了豐富而廉價的能源,我們勢必無法提供足夠的肥料維持目前農場的高效率糧食生產,環保人士提倡的可再生能源除成本高外其產能無法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因此使用核能是必須的,它可延長石油及天然氣的壽命,利用這段時間人類可發展替代能源。 事實上化石燃料在人類能源使用上扮演極重要的腳色,好像一棵大樹的樹幹,核能及再生能源是兩個枝幹,未來樹幹將由氫能取代。
六、避免溫室效應帶來劫難必須使用核能 由於氣候變遷,本世紀末以前,全球半數人口恐將面臨糧食匱乏危機。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David Battisti指出:「氣溫因素對全球糧食生產將造成可觀的衝擊。」,聯合國「氣候變化跨國委員會」(IPCC)2007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上指出,如果地球暖化繼續,全球將面臨糧荒、水災、旱災、物種滅絕等「末世」巨災,製造數十億「氣候難 民」。由於燃燒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是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之一,而核能發電的穩定性及便利性又非再生能源所可取代,因此為避免溫室效應帶給人類的災難,核能發電的必要性是無庸置疑的。核能發電每年為我國減少3,000萬噸排放,幾乎減少的13 %的CO2的排放,相當於每年替社會節省3,940億的碳稅。更重要的是,若不大力發展核能,不知如何在2010年達到京都議訂書的減量目標?
七、由科技的進展來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目前核能電廠大部分是以熱中子引發鈾-235核分裂產生能量,由於地球上的鈾礦資源有限,先進國家已研發出快中子滋生式反應器,最後之目標是發展核融合反應器即人造太陽,由於核能科技的進展日新月異,故核能是是追隨時代腳步的能源。核能發電可以科技改良,徹底解決人類能源需求是具有發展願景的能源。
八、由國家能源政策來看核能發電的必要性 能源政策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日本為例,日本的能源政策希望可以在2030年時將核能發電配比提高至40%,日本的國家能源政策主要考量是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及減少對國外進口能源的依賴,相關的核能政策為(1)繼續讓核能成為電力的主要來源(2)處理用過鈾燃料(3)發展快滋生反應器以充分利用鈾資源(4)促進大眾瞭解核能並強調核能的安全及防止核武擴散。2006年5月執政的自民黨鼓吹加速快滋生反應器的使用並稱之為基礎國家科技,日本在第四代反應器的設計上早已領先全球其重點研究放在鈉冷卻快滋生反應器上。 南韓科學技術部對2007年至2011年的第3個全面核能發展計畫中,希望將南韓的核能工業提昇為全球前5大國之一。在強調核燃料生產的同時,積極建造韓國自行研發的進步型反應器,APR-1400。 我國與日本、南韓相同均是能源進口國,為了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我國必須效法韓日大力發展核能,在緩和溫室效應前題下,廉價穩定的核能是發展重工業及經濟的基礎。最近有兩項經濟建設包括台塑一貫作業煉鋼廠及中油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可提供就業機會達21萬人,但因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受阻於環境評估審查,若採用核能則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於國家經經濟發展。 正確的能源政策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先進強國與金磚四國的能源政策均涵蓋核能,3E政策就是(1)促進經濟發展,核能成本最低有助經濟發展(2)能源安全,核能持續發電可達約2年是最穩定能源(3)環境保護,核能不排放CO2符合世界環保潮流。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