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應務實的拚經濟不要務虛的玩文字遊戲
2016/03/25 06:11:17瀏覽344|回應1|推薦15

台灣應務實的拚經濟不要務虛的玩文字遊戲

 

一、台灣無籌碼應先拚經濟

     目前無論經濟或軍事上,台灣都無籌碼對抗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出席博鰲論壇時,對於520民進黨執政直言,不奢望什麼,但盼望看到些什麼。有台灣記者提及蔡英文日前受訪時期待大陸再給點善意,陳德銘回應稱,釋放善意、兩岸所有的會談、工作溝通都是在認同“九二共識”,或認同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前提下進行。他表示,近期大陸領導人多次談及對台立場,目前正靜等台灣新執政團隊的回應。陳德銘指出,大陸不會因台灣政黨更替,改變立場和政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陸「全國兩會」發表涉台談話,大陸總理李克強的工作報告也提及兩岸關係,連大陸的「十三五」規劃都考慮到將來兩岸溝通方便,興建經海底隧道的北京到台北高鐵,談到當前兩岸服貿、貨貿進展時,陳德銘開玩笑地說,台灣的監督條例草案還沒通過呢,針對台灣參與亞投行的時程,陳德銘說,「目前就這樣了」。他表示,大陸已表明態度,台灣也有自己的問題。習近平已明確表明歡迎態度,但台灣具體用什麼名義參加,雙方還要討論。綜合上述,台灣如果要務實地拚經濟就要加入亞投行,而且要儘快簽妥服貿集貨貿,進而加入RCEPTPP。但球控制在大陸,若台灣只求意識形態的虛名,將落得經濟全盤落空。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曾任商務部部長的陳德銘說,目前的美國大選帶給TPP(跨太平洋關係協定)很大變數。台灣不談服貿想入TPP是不切實際的。

 

二、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是否更嚴峻

    也是台灣人的經濟專家林毅夫對蔡英文提出建言,他說,政治是為經濟服務,蔡如果把經濟放在頭一件事,兩岸關係應會變得比較好,「台灣經濟如果變好,別人都會尊重我們」。林毅夫在博鰲論壇表示,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希望兩岸政治家有智慧來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博鰲論壇前天公布亞洲競爭力報告,台灣連續兩年在亞洲四小龍墊底。林毅夫說,在八○、九○年代,本來台灣景氣每一項都贏韓國,不論是人均收入或人均GDP,都比韓國高百分之廿到卅;現在卻反過來變台灣輸韓國百分之廿、卅,甚至到百分之五十,林毅夫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經濟的事情應該按經濟的規律來辦,政治不要妨害經濟,尤其台灣的經濟若輸別人,等於每一項都輸別人。台灣經濟如果變好,別人才會尊重我們,林毅夫表示,有責任的政治人物如果真的愛台灣,第一件要想的事,就是怎樣讓台灣經濟變更好,林毅夫說,政治是為經濟服務,如果蔡英文能把經濟放在頭一件事,讓經濟掛帥,「我想,(兩岸關係)就會比較好」;千萬不要因政治原因,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三、藥學南韓務實參加亞投行

    參加亞投行從中可獲取經濟利益,台灣為什麼不參加,因為仇中怕被矮化之政治因素,南韓為甚麼積極與中國簽訂自由經貿協定(FTA),因為可獲取龐大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台灣為什麼卡死服貿協定,因為民進黨仇中認為服貿出賣台灣的政治因素,同樣的事情一直重演,南韓朴槿惠率領南韓史上最大規模經濟使節團訪華,出席中國政府在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最大原因還是落實FTA的經濟利益,連戰參加同樣的慶典被臭罵也是基於政治原因,民進黨從不以經濟角度討論兩岸問題,台韓的不同做法,造成兩國經濟衰盛差別。韓中締結自貿協定(FTA)後,生效後第一年,預計可獲得27億美元的貿易擴大效果。

     此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即便外交安保因素在韓國選舉時的重要性越來越降低,取而代之的則是對於經濟民主化議題的重視。然而,不論外交國防亦或是對外經貿,透過「連結政治」的影響,對外經貿的政策越來越容易影響到國內政治。而基於國內選舉因素的考量,這也使得韓國政府越來越需要小心謹慎地處理國防、外交、安保以及經貿的涉外事務,並且必須開始得以所謂的「民主政治」原則來處理所有的對外關係。不論從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經貿發展程度、民主發展程度、亦或地理區域位置,韓國的發展狀況都足以做為台灣很好的參考與比較座標。目前韓國積極在大國之間尋找做為區域「中等強國」的出路,並且嘗試以「軟外交」、「推銷外交」與「公共外交」來擴展韓國的外交生存空間,這些都是仍在積極謀求國際生存空間的台灣,可以仿效的作法。

 

四、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不利台灣的變化

     中國大陸不顧與我「外交休兵」的默契,宣布與甘比亞建交;國台辦也以「技術」問題,「漏接」來自陸委會的熱線電話。海協會長陳德銘逕自稱貨貿協議已經「談完」,亦是讓台碰壁。兩岸自2008年以來好不容易建立的政治、經濟的協商互信可能相繼「斷鏈」?所謂「斷鏈」,包含「經濟鏈」與「外交鏈」兩個概念。中國大陸在2004年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後,台灣經濟成長動力幾以大陸為依託,在兩岸互信的基礎下尋求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在「外交鏈」方面,兩岸則在一定的互信基礎下建立制度性協商,經由「外交休兵」的共識停止邦交競逐,台灣藉此參與國際組織並拓展國際空間。「兩岸協商—外交空間—國際參與」便是台灣外交鏈的三環節。

     簡言之,無論在經濟鏈或外交鏈,兩岸關係都是台灣經貿和外交的重要環節。一旦兩岸關係生變,不僅影響我國對外關係,也勢必影響台灣產業的生存發展,進而衝擊經濟成長。也因此,看待兩岸關係,不能僅從意識形態出發,而忽略它對台灣經濟和對外關係的重要性。長期以來,有些人認為台灣的經濟可以跳過大陸,僅靠國際或內需,於是民進黨提出「新南向政策」,要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然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早已成形,在東協與中國大陸緊密的外交關係下,如果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新南向政策」在東協國家也恐將橫生阻力。換個角度看,台灣若能藉由穩定的兩岸經濟關係,找到融入區域經濟的契機,並透過新興市場的開拓來支撐國內的產業升級,這才是維繫台灣經濟發展鏈的明智之舉。有些人則認為台灣的對外關係可以繞過中國大陸,只需仰賴美日的支持;。然而,近年中國崛起,在許多國際問題上,美日都需要假手北京的協助解決,民進黨如果聰明的話,應藉由穩定的兩岸關係在區域問題上借力使力,才能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51344331

 回應文章

木頭豬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1 11:01

我看法比較悲觀,服貿,貨貿是 ECFA 後續,往後還有不少談判,到完成 ECFA 會是什麼?

數月前,談了十多年的 CEPA 終於完成,如果用 CEPA 去解釋 ECFA 與所想是兩回事

一般講法兩岸貿易協議完成,大陸不會反對台灣和其他國家建立貿易協議

沒有聽過香港談什麼 FAT,因為無須要,香港是搭 CEPA 順風車,即是大陸簽貿易協議香港也包括在內

從利益看是一份大禮,但從政治看台灣不可能接受.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6-04-01 06:36 回覆:
沒錯!我也很悲觀!但台灣多少人醉生夢死!民進黨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