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產業空洞化危機
2016/03/18 23:23:09瀏覽842|回應1|推薦15

  台灣的產業空洞化危機

 

一、前言

      台灣的大選令人失望,政治人物都不提如何振興台灣經濟,坐看人民低薪失業而束手無策,其實台灣的產業空洞化非常嚴重,以家電為例,台灣大賣場幾乎無國產品,連大同洗衣機也是南韓LG代工,滿街跑的汽車均是進口車,台灣到底會製造甚麼?台積電及鴻海的電子代工產業是能立足世界的少數產業,但代工利潤低難成大器,台灣的領導人難道不會學南韓嗎?踏著南韓的步伐就差不多可救台灣經濟。台獨仇中意識型態排斥利用中國巨龍發展經濟是嚴重的錯誤,政經是可以分離的,日本與中國大陸關係雖不好,但大賺陸客觀光購物財,這是務實的做法。

      經濟專家也是台灣人的林毅夫很早就指出,台灣的經濟發展原本在南韓之前,但從1990年代中期起逐漸下滑反遠輸南韓,「我覺得是政治干預了經濟」。他認為,當時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南進政策」,讓兩岸在經濟上應該有的整合沒有整合,無法利用技術發展的潛力,結合大陸快速經濟發展提供的市場。於此同時,四小龍之一的南韓,經濟反而比較有效利用大陸,不斷開放、發展的機會,促使產業升級,進而趕上台灣。另外,他也提及,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些後續協議雖然簽署,卻一直沒有通過,兩岸應該有的整合一度更惡化,「受到人為干預」,太陽花反服貿持續這種政治干預經濟氛圍,讓南韓笑得合不攏嘴。

 

二、工業4.0在台灣不能空談

     由於自貿協定遲遲無進展及產品競爭力下降,再加上政治的干擾,台灣的製造業岌岌可危令人感到焦慮。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年輕人受到教育失敗的影響,不但就業困難且缺乏國際視野,及創新創業的精神。台灣的傳統低科技 產業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但東南亞國家已漸漸侵占這些市場。日韓的重工業及高科技又遠超過台灣,台灣政府不管藍綠均缺乏產業轉型發展人才。

另一方面,美國等發達國家重新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價值,鼓勵和支持本國製造業的發展,部分製造業開始回流本土。中國的製造業已非昔日阿蒙,所謂紅色產業鏈遲早要侵吞世界市場。在普通消費品領域,“中國製造”早已是世界第一,但在非消費品製造領域,除了一些低附加值產品,中國製造的亮點乏善可陳,台灣的製造業高不成低不就相當危險。而台灣在高精度工作母機製造、精密儀器製造、高精度零件製造、新材料、新能源設備製造等領域均尚空白。

    目前一場製造業領域的巨大變革正在襲來,也給台灣製造業帶來了新機遇。在焦慮的同時,這就是被稱作“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在《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中,將隨著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在製造領域形成的資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絡與實體物理系統”定義為工業4.0。舉一個案例:在家裡的普通電腦前,通過智能裁縫、定制平台,消費者只需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在網上完成服裝體型採集,版型預選,圖案配飾,色彩搭配等DIY設計。輕敲鍵盤就能通過網上虛擬試衣系統視頻掃描量體,在電腦上形成身高、體型等三維數據畫面。然後可以從平台上提供的大量面料、色彩、圖案、款式中進行選擇,虛擬展示服飾穿著效果,並確認最滿意的效果,系統將數據傳輸到互聯網的生產設備上,馬上進行生產,72小時內,就可以在家中坐等收穫,讓傳統的服裝手工製作,變成智能化的生產。

    工業3.0時代,製造業的競爭力多來自於大企業的高額技術、設計投入和全球化的大規模經營、標準化製造所產生的品牌效應。而在工業4.0時代,變革將發生在從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將帶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全面變革。工業4.0將更趨向於生產的分散化,目標是建立高度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模式。在新的生產模式下,本土市場、服務精神、互聯網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的權重將提升,而中國企業的後發優勢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將進一步凸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熱潮加上中國已有的工業化和信息化基礎,在工業4.0時代逼近的時刻,台灣製造業應該從困頓焦慮中看到機遇。

 

三、南韓重視大陸市場,由開發大陸市場走向世界市場,台灣卻鎖國封閉成井底 之蛙

     韓聯社報導,三星高層與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與副總理李克強早已建立密切的關係,三星改變經營戰策在大陸產銷產品,迥異於以往僅將大陸作為製造基地,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工生產出口。三星積極搶攻大陸市場成果豐碩,三星目前稱霸大陸手機與3D電視市場。而台灣反對黨及不知蓋頭鰻死活的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團體卻棄中國大陸市場如敝屣,實在令人感傷!三星電子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內竄升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龍頭,靠的是洞察產業趨勢、擴大產能、擴大廣告支出,以及鞏固電信業者關係等4大要素。

      南韓媒体稱全球四成电視機都是南韓製造,韓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的廣告、行銷綿密又到位,韓國廠商贏過台灣,絕對不是只靠政府而已;台灣業者的問題在「代工久了,奴性太重,永遠都在追隨。」韓國廠商和台廠的恩怨情仇,近幾年愈演愈烈。早在2008年,三星從台積電挖走了多名核心開發人員,2010年在歐美反托拉斯案中,三星以轉做污點證人,讓台廠友達和奇美電被課重罰,還要經理人在美被關。此外,每次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匯率波動時,韓元匯率總是一馬當先的大貶特貶,市場解讀是韓國政府刻意壓低匯率、協助企業出口;國內科技業大老就曾多次公開「指教央行,要求央行效法韓國的低匯率政策。」,台灣政府在品牌上沒有著手,在國外很少看見台灣品牌。但一般人卻很難想像,像突尼西亞、古巴等非洲及中南美洲國家,到處都有三星和LG的廣告看板,台廠商就很難做到這樣。顯示韓國人很會做生意,且在全球都有深耕品牌。

 

四、台灣做了許多不正確的政策

()產業發展政策錯誤,未全面發展重工業,產業不均衡,高科技及高附加價值

    產業少

      如果抽離兩岸因素和FTA因素,便能看出看韓國出口競爭力的明顯提升,以台韓均無FTA的日本為例,1993年韓國產品占日本進口比例是台灣1.21倍,2012年增加到1.79倍。另以台灣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美國為例,1993年韓國產品占美國進口比例,只有台灣68%,但早在韓美FTA生效之前的2010年,韓國就超過台灣成為1.36倍。換句話說,台韓競爭優勢逆轉,主因是韓國產業升級贏過台灣,包括技術研發、產業多元化、經營品牌。1999年韓國研發投資已經高達GDP2.8%,不但遠超過台灣1.9%,甚至比美國2.7%還高。韓國出口競爭力領先台灣,近十年廣泛簽署FTA得到的關稅減讓,其實只是錦上添花,早在爭取到更佳貿易條件之前,韓國已先強化產業體質,準備好全球擴張的升級條件。

     從南韓產業的出口類型上,可以明顯看出韓國出口產品主要類型較台灣分散,汽車、電子產品、電子零組件為三大主要支柱,且汽車成為南韓的第一大出口產業,從出口的表現與國民經濟成長率的帶動以出口為主看來,汽車產業的確是推升經濟成長的動力,南韓與台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出口產品的類型較廣泛,出口比重分佈亦較為平均,不像台灣高度集中於電子零組件,南韓的重工業從煉鋼、汽車、造船、飛機、軍火到核電廠輸出非常完整,台灣若不發展重工業是無法擊敗南韓的。台灣的經濟與南韓相比的差異在於南韓各項工業均衡發展,現代汽車、造船甚至造飛機潛艇及核電廠的重工業都有,重工業就像機器人的四肢軀幹,再加上南韓的三星電子構成機器人的五官是一個功能健全的機器人,台灣因為假環保一昧排斥重工業,只重視電子產業,造成台鐵花170億買日本火車箱,台電花幾百億買發電設備,國防部花千億買武器,如同無驅幹的機器人,電子產業只能耳聰目明無法移動軀幹,所以經濟無法像韓日向高科技轉型,也無外銷競爭力。

()政府縱容環評惡法及抗爭使外資不來工廠外移

      誰把台灣弄窮了,環評惡法的假環保阻撓經濟發展,例如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備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170億美金),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指台塑六輕致民眾罹癌風險增加遭台塑控告涉誹謗,但台北地檢署不起訴,因此大家可任意詆毀經濟建設不用負責,不合理化環評制度使招商空談。

()摧毀職業教育不重視科技研發,廣設空洞大學,搞平庸化12年國教自毀競爭力

()募兵制浪費公帑讓國軍戰鬥力減弱又募不到足夠兵源

()選舉太多無法選賢與能,地方自治造成中央地方對抗施政困難

()反核錯誤能源政策與南韓中國大陸支持何能形成反差

    台灣不產天然氣,發電廠逾三成燒天然氣造成電力公司虧損嚴重,不平等購電合約讓財團賺取不公平利潤。

 

五、台灣用不正確的順序實施政策多半灰頭土臉

()應先拼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再作其他施政

     政府在未改善經濟、降低失業率及提高薪資前去搞12年國教、募兵制及稅制改革是錯誤的順序。

()應先搞兩岸貨貿協訂再搞服貿協訂

     經濟學者馬凱指出,本來服貿與貨貿都同步在談,政府錯在把本來最複雜、最困難的服貿放在前面;既然服貿引起爭議,政府可以暫時擱下服貿,全力去推更重要的貨貿,馬凱說,大家真正應該認識的是貨貿能不能過,因為貨貿才是真正的主體,即使服貿過了,貨貿所面對的問題一點都沒有改變。

()封存核四前應聽聽全國各階層聲音

()應依法行政,在第一時間處理違法聚眾、圍警局、圍立院及暴力事件

()把握日本重啟核訊息及對岸福建核電建設消息發布讓民眾不要被一種聲音蒙騙。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50548621

 回應文章

maverick256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9 11:48

在大陆看到有关台湾的新闻还是比较的少的,翻了很多udn的blog,发现这位博主分析能力还是想到到家的。。。。另外,个人觉得,跟大陆搞不搞好关系是另外一回事,最重要是要自己强,自身的强大才有谈判的砝码,不应内耗。

(大陆观光团到此一游)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6-03-19 12:19 回覆:
謝謝來台觀光!你說得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