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非核加無煤是絕路
2016/02/29 13:31:13瀏覽546|回應2|推薦20

台灣非核加無煤是絕路

一、前言

     媒體報導蔡英文面對環保團體提出「非核」之外的「無煤」訴求,表示驚訝與困難,環保團體提出「2025非核無煤家園」訴求,就像無錢的人卻想過奢侈豪華生活一樣。在標舉「非核家園」的大旗下,蔡英文提出的能源政策,包括電源開發、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等方向。事實上,一個正常國家應同時考慮穩定能源(Energy)、經濟發展(Economy)與環境保護(Environment)的所謂3E並重策略,但3E間的矛盾與衝突使人們很難拿捏而引發紛爭。人們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透過能源的合理使用,也能更美化環境。例如建造省能綠建築,不僅因創造經濟活動而增加國民所得,更可減少傳統鋼筋水泥等耗能建材對環境的破壞。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已從選前的畫大餅進入執政的面對現實階段,能源議題、環境政策與產業經濟,都必須作深思熟慮。在再生能源尚難撐大局情況下,立即廢核,勢必要增加燃氣或燃煤的比重而違背減碳趨勢,若造成缺電不僅企業出走,人民要面對低薪失業及無充足電力可用之痛苦!

 

二、德國能源轉型的困局 

     表面上看,德國的能源轉型是成功的,過去20年不僅將清潔能源在初級能源消費比例由1.2%提升到了18%,還將原油消費量降低了16%。然而這一切並非沒有代價,清潔能源產業實際上依賴政府大力補貼才得以維繫。在目前歐洲整體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之下,這種壓力顯得尤為明顯。 2013年,德國對清潔能源的財政直接補貼將達到180億歐元,而與之相關的各類政府支出佔總財政支出的比例將達6%以上,清潔能源已經成為政府的沉重包袱。德國是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最高的國家,佔國家總發電量的 35%,其中風能貢獻的發電量達德國整體電力的 15%。但是德國在發展風能產業上不見得都是對的,風能取代燃煤是件好事,但太多風能可能也是負擔。西方國家把城市郊區變成風力與太陽能電廠,而把高污染工業推向新興國家。《經濟學人》報導指出,風與太陽做為電力來源有兩大缺點,第一是不穩定,冬天即便有太陽但光照不足,歐洲冬天風也小,去年 1 20 日來自德國所有太陽能與風能的發電量最高峰只有 2.5 千兆瓦,只佔當天總發電量 77 千兆瓦的一小部份,在 6 月初太陽能與風能發電量合計有 42 千兆瓦。第二個問題是免費,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的平準化成本仍比燃煤與天然氣發電廠貴,但由於政府補貼,業者可以透過上網電價來賺錢,綠能業者在批發市場上幾乎沒有成本,核能發電站競標價也低,其次是褐煤發電廠,再來是硬媒發電,最後是天然氣發電廠。這使得能源公司開始追逐低成本的電廠,太陽能與風能激增壓低結標價,扭曲德國能源市場。報導指出,「因為政府承諾在 2022 年終結核電,煤有可能在德國能源供應佔比中愈來愈重要。」

      德國最大的燃煤電廠現在隨著天氣狀況來調整發電量,褐煤已經是不穩定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最好的夥伴。德國卡在燃煤問題上,很有可能無法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德國保證 20 年再生能源上網電價,德國消費者又得對不是特別乾淨的能源付出高昂價格,今年上半年家庭每小時每千瓦電力付出 0.3 歐元,法國只付 0.16 歐元。經濟學人報導,「德國政府發放巨大的長期太陽能補貼是不明智的,這麼快放棄核電更是瘋狂。」,德國最大的錯誤是承諾要淘汰燃煤發電,轉向再生能源,但忽略風能與太陽能成本,佔整個能源系統比重,會比實際增加的發電量上升的更快。德國如果徵高額碳稅,也可以逼迫市場改革,淘汰高污染電廠,逼迫再生能源業者自行承擔冬天間歇期成本,但是德國什麼都沒有做,興建長距離傳輸線的努力受到非既得利益者的阻礙。風電大國丹麥即放棄仰賴風力發電,他們與水力發電的國家挪威要電。

    得益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德國能源轉為供大于求,對鄰國的能源出口量也在刷新,在此背景下,“廢核”帶來的市場空白被骯髒的褐煤取代。德國能源轉型的爭議很多,富有的家庭裝設光電系統,這些能源轉型成本加重低收入戶負擔。能源貧窮戶數2008年為550萬戶(全國 13.8%)2011年上升至690萬戶(全國17%)。而對於福島核災,德國過度反應,2011年德國自行關閉核電廠,危及鄰近國電力供應安全。德國反對核能是「德國焦慮」的結果,反對再生能源和轉換能源系統(Energiewende)的聲浪在德國出現。Energiewende是德國經濟的負擔,這將推高能源價格,減少工作機會,導致產業外移。再生能源獲得巨額補貼,而核能和化石燃料有按市場規則行事,關閉核電廠將威脅德國的國家能源安全,導致從其他國家更多的電力進口,再生能源破壞德國及鄰近國家電網的穩定性,德國是利用電網傾銷其過剩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給無法與之競爭的鄰近國家,風能和太陽能對德國電網供電的貢獻相當地小。德國正在建設燃煤電廠和燃燒更多的煤淘汰來取代核電退場,碳排放量正在上升。實際上,德國監管機構聯邦經濟技術部也稱德國消費者們已忍受各種費用的上漲,包括可再生能源附加費(RES 2000 年的每千瓦 0.9 分上漲到了 2015 年的每千瓦 6.17 分。

 

三、2015年中國電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增加水電和核電開工規模

    相比風電和太陽能風電,水電和核電不僅同樣具有良好綠色低碳性能,還有發電成本較低和發電容量效用高的比較優勢,在嚴格控制電源總開工規模情況下,可適度增加開工這兩類項目規模,為拉動和穩定經濟增長、促進電力結構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保障電力中長期安全經濟供應發揮作用。

()以科學方法安排煤電超低排放改造

    隨著《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准》的實施,電力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2014年電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分別較排放峰值下降了54%38%76%GB13223-2011標准已經是世界最嚴標准,在此之上進一步要求超低排放改造,建議,一是需要高度重視超低排放改造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並將行政要求逐步納入法制軌道。二是在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要統籌協調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的時點,因地、因廠、因煤制宜科學選擇技術路線,科學安排合理改造工期,保障電力熱力的供應和環保設施的改造質量。

()中國核電發展趨勢

     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將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電站,並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將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照此速度,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建設預計投資上萬億元。與以前的五年計劃中每年新建35座核電站相比,今後將加快速度,2020年之前,發電能力將提高至5800萬千瓦維2014年底的3倍;到“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的2030年,中國預計將有110座以上的核電站投入運行,這一數量超過美國。核電正在成為中國的新出口支柱產業。

      2013年底,三峽集團官網則顯示已將核電確定為清潔能源的主要業務。除了與核電技術的企業合作外,也有能源企業在積極搶占核電站選址,如華能在江西和黑龍江、中電投和華電在河南完成了選址工作。 “內陸核電開啟的安全保障已具備。”201535,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並將“安全發展核電”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言及核電時他強調,要在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啟動新的核電項目。

()中國氣候問題必須發展核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巴黎歸來談氣變」的國務院新聞會上表示,為了達到中國制定的2030年氣候目標,「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中國確定的目標是至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至20%,同時減排42%。據世界核能協會的統計,中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0部,在建的有24部。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稱,中國將在2016年至2010年間投資5000億元發展新一代核反應爐。

()中國的煤電技術

    美國《紐約時報》稱2010年以來,中國國企在27個國家已完工、開始修建或宣布修建計劃的燃煤電廠有92座,「遍布亞洲」。中國已經徹底消滅了無電人口,但對其它發展中國家來說,缺電才是常態。在中國煤電出海的另一個重要市場,菲律賓呂宋島以外的棉蘭老和維薩亞一些地區,每天都要面臨2-4小時的停電。即使是印度這樣「經濟增速將成世界第一」的國家,仍有1.85萬個村莊不通電。為此,印度打算到2020年將煤炭產量增加一倍以上。對於越南、土耳其等希望接班「世界工廠」的國家,電力缺口也是最大瓶頸之一。世界最好的超超臨界發電廠在中國,所謂「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一般是指蒸汽溫度不低於593攝氏度或者蒸汽壓力不低於31兆帕的燃煤鍋爐發電技術。壓力越大、溫度越高,意味著燃煤的效率越高,煤炭的使用量越少。2008年投產的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擁有兩台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發電量占上海需求的10%。世界公認,火電領域供電煤耗每下降10/千瓦時,技術就領先一個時代。去年前5個月,這兩台機組的每千瓦時平均煤耗為273,比德國、丹麥、日本、美國最先進煤電機組的能耗分別低8.3102831,相當於領先一代至二代的水平。

     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按照大陸去年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煤電廠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排放量分別不得高於1005030(特定地區20)毫克/立方米,其嚴格程度已遠超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水平。而「外高橋三廠」的水平是:二氧化硫18.43,氮氧化物15.76,煙塵9.62,甚至比天然氣發電(氮氧化物40-50)更加清潔。2014年,中國也是全球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領域最大的投資者,用於清潔能源生產的總投入高達895億美元,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國(520億美元)。

 

四、西方真的不燒煤了?

     在巴黎氣候大會之前,英國政府表示計劃到2023年限制燃煤電站使用,到2025年將關閉所有的燃煤電站。目前,煤炭發電佔英國電力的近三分之一,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Amber RuddRudd稱:“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說,如英國,依靠污染嚴重、50歲高齡的燃煤發電站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我們需要構建新的能源基礎設施,來適應21世紀。去年8月,奧巴馬公布了《清潔能源計劃》最終版,將減少美國對煤電的依賴程度,不過,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煤炭依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學人》雜誌評論稱,煤炭是一種廉價、便於獲取、裝運和燃燒的能源。它的儲量十分豐富:英國能源巨頭BP證實,現有的煤炭儲量可供人們維持目前的消耗量長達109年。早在300多年前,英國人就開始使用煤炭驅動蒸汽機,1875年,法國人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燃煤發電廠,煤炭成為西方統治世界的最強大武器。而今媒體給人們一個錯覺是西方人已扔掉了這件武器。

2014年,煤電仍佔英國電力供應的29.1%。而在美國,2014年煤電也達39.8

%,穩居第一。

英國未來無煤用啥替代呢?英國政府計劃在2030年前新建8座核電站。 2014年,英國政府成立了核電創新和研究諮詢委員會,向政府提供研究和創新建議,以重振英國核電。欣克利角C核電站是1995年以來英國首個新建核電項目,規劃2016年動工,目前預計2017年左右開工,2023年開始發電。相比英美,缺乏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德國更加難言棄煤。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德國決定在2022年前關閉全部17所核電站,這導致德國大部分電力企業紛紛轉向煤炭發電。至2013年,德國褐煤發電量比例已從2011年的45%上升到52%,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同比上升了1.5%。與此同時,消費者和企業則紛紛抱怨電價攀升,已比美國高出三倍。在未來20年中,煤炭仍然將是發達國家重要的電力來源,而英國關閉了本國高污染的煤礦,也只能是把開采量轉嫁給別國。

     日本將於20164月開放電力自由化,即任何電力公司都可不限區的出售電力。各電力公司為搶攻市場,已紛紛著手籌建大型燃煤火力發電廠。關西電力與東燃通用石油公司宣布將投注3000億日圓在千葉縣市建設發電量達100萬千瓦的大型燃煤火力發電廠,預定2020年代後半啟用,關電為增加提供首都圈的發電量,目前還計畫與丸紅集團合作,在仙台市建設發電量達130萬千瓦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中國電力公司則預定與東京瓦斯、JFE鋼鐵公司合作,在千葉市建達100萬千瓦發電量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九州電力則與東京瓦斯、出光興產合作,計畫在千葉縣建設相當於兩座大型核電廠、200萬千瓦發電量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東京電力則將與中部電力聯手迎擊,擬在茨城縣建65萬千瓦、在福島縣建100萬千瓦發電量規模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日媒指出,日本各大電廠推動燃煤火力發電的主因是,燃料成本約是液態天然氣的一半,石油火力發電的4分之1,在火力發電中是最有價格競爭力的。最近日本媒體才報導,日本政府考慮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20%。然而,燃煤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發展火力發電勢將讓日本更難達成減碳目標,現實與理想之間該如何取捨,日本的電力業者正面臨著嚴苛的抉擇。同時日本各核電機組也陸續再啟動。

 

五、結論

    台灣電力發展自1945年以來,從仰賴水力發電超過90%以上的電力系統,轉變為火力、水力並重,至今發展到高效率的火力及核能發電,輸配電345KV超高壓輸電線路、電力需求面管理,並發展民營電廠、再生能源開發、節能減碳等綠能發展。台灣有豐富的電力發展經驗和技術,但受到制度限制,台灣電業並未向海外發展。未來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將視蔡英文的非核無煤是否玩真的而下降,包括核四封存、核一、核二、核三停役、燃煤電廠發展受環評限制、天然氣發電受限於價格和儲槽容量及再生能源無法作為基載電力都是台灣能源穩定的隱憂,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同時搞非核及無煤的政策。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48372655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29 16:38
你太不瞭解民進黨了,還有那麼多木柴可用,別瞎操心。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6-02-29 21:33 回覆:
說得是!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29 16:36
你太不瞭民進黨,還有那多木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