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的核能發電發展(一)
2014/04/17 23:21:34瀏覽246|回應0|推薦6

 

一、福島事故後中國大陸核能的發展變化

石島灣核電廠是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首個獲准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過去兩年多來,“核恐慌”一直在全球泛濫,中國叫停了所有在建核電項目,展開了全行業的大檢查。到去年年底,隨著山東石島灣核電站、浙江三門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相繼開工,標志著中國“核電重啟”從政策層面落實到了建設層面。可以說,中國“核信心”已經恢復。這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的核電建設雖然慢了幾拍,但追趕進度可以說相當快,而在核能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競賽中”,佔有先機是至關重要的。201210月《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停擺了近20個月的中國核電項目終於重啟,經歷了2012年的重大變革之后,業內普遍認為,2013年將是核電產業除舊迎新、厚積薄發的一年。核電建設已經重啟,在嚴峻的能源供需形勢下,核電的重要性並不會下降,不過安全問題將更加重要。這些,讓新能源產業2013年的前景令人期待。2011年末,在經過9個多月完成對全國41台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3台待建核電機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環設施的綜合安全檢查之后,業內便開始對核電重啟有所預期,因為無論國內國外,都明白發展核電是必然選擇。根據報導,核電重啟后中國首個獲准開建的核電項目——山東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式反應器世範工程已開工。“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應當成為我們改進的一面鏡子。”中國工程院院士、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總設計師葉奇蓁認為,發展核電是中國大陸的戰略選擇,但安全是核電的生命。中國大陸的核電要取得長遠、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安全、高效地推進。

 

二、核能發電是中國的戰略選擇

據稱,由於大營鈾礦的發現,中國的鈾礦儲量將可能超越烏克蘭,進入世界前10名,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大營地區,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鈾礦,其儲量可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一舉讓中國摘下了“貧鈾國”的帽子。資源不足一直是中國發展核能的“瓶頸”。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鈾資源進口量約為15000噸,自產量僅為1000噸左右,對外鈾資源依賴程度超90%。一段時間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找油、找礦,對鈾資源更是下了大功夫,花了不少銀子。今年,中廣核集團從英國人手裡購入了納米比亞的Husab鈾礦,儲量約為22萬噸,排名世界第四,單這一筆就花了6億多英鎊。此外,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有中國企業尋找鈾礦的身影。因為中國買家的參與,國際鈾價在經歷過長期低位調整后進入企穩回升階段。伴隨中國在建核電項目陸續啟動,早有業內人士擔心,國際鈾價恐怕會上演狂飆走勢。在內蒙古發現的大鈾礦,不但大大降低了中國對外鈾礦依賴,同時也給那些尋機炒作鈾礦價格的國際游資一個沉重打擊。據稱,由於大營鈾礦的發現,中國的鈾礦儲量將可能超越烏克蘭,進入世界前10。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石油、天然氣對外依賴都很嚴重。核能是屬於未來的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所佔比例不到2%,連世界平均水平5.5%都達不到。就算按照長期規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達到6000萬千瓦,也隻達到4%。有專家認為,中國“能源結構三階段”包括如下的戰略步驟:一是以煤炭、石油為主的化石能源(佔90%以上)的階段﹔二是以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及天然氣)所佔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三是在多元結構持續數年之后,進入非化石能源佔到一次能源總量的90%以上的全新階段。在這個能源結構大格局的調整中,核能應該是那個撬動整個能源格局大轉變的支點。相對於龐大的生產力而言,中國是能源相對稀缺的國家,中國能源自給的“正道”是技術升級,而真正實現跨越式的技術突破,在能源領域就是核能。本質上,包括光能、風能、生物能在內的所謂“可再生能源”,都是廣義的太陽能,而太陽能本身就是核聚變釋放能量的一種形式。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所能掌握的真正的“無限能源”,也代表了人類技術進步和文明升級的主流方向和未來歸宿。目前核聚變的技術難度太高,短時期內還無法攻克。但隨著核裂變方式的“三代”、“四代”核電項目上馬,中國在核能研發、施工、配套等多個環節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專利,都在為最終實現核聚變發電打基礎。

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在建核電項目,其中以“二代加”和“三代”為主,只有山          山東石島灣核電站具有“四代”屬性。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顯 示    積極發展核能是能源的長期戰略選擇。

1.核電安全技術需步步升級

         強調把安全第一落實到核電規劃、建設、運轉、除役過程,不斷提升既有核電機組安全性能。

2.發展第三代核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新的核電發展路線圖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快速發展第三代核電並成為未來核電技術主流。針對第三代核電AP1000機組的11項在役檢查和維修關鍵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國家級能源科學技術鑑定。

  3.第四代核電技術

研發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中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大項目中國實快堆工程通過科技部組織,標誌著我國核能發展“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發展战略的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着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中國快堆發展究竟要採用何種路線才最符合我國國事關觀?經過多年研究分析,我国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建實驗快堆,打基礎,目的是建立裝置,掌握技述,培養人才,開展實用;第二步,建原型快堆或示範快堆电站,實羨工業應用;第三步,建大型商用堆,實現商業化推。資料顯示,高温氣冷堆採用的是氦氣冷却,即使在1600℃高温下加熱幾百小時,爐心仍能保持完整。“高温氣冷堆爐心的熔點較高,同時採用氦氣冷却,因此在安全性上有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團公司快堆核电站技術領域首席專家徐銤教授表示。

 

三、福島事故後中國大陸最近的核能建設

福島事故後停滯20月之久的中國核電建設已經重啟,20121221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技術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式核電廠開工,1227日江蘇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也開工。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廣東陽江四號核電機組以及福建福清四號核電機組已經相繼開工。“新開核電項目會在未來這段時間內有步驟地陸續啟動,之后還會有幾台AP1000型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機組會陸續開工,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就有福清,寧德及三明三座核電廠共18座機組,反核團體若只能在台灣鬼叫是無助於安全的,非核家園也是自妻欺欺人,只有研發高科技才能掌握核能確保核安。台灣遊覽車常摔落山厓動輒數十人傷亡,從未聽說要禁乘遊覽車,依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調查報告,在日本的民眾、福島電廠的工作人員及附近小孩並無任何的輻射健康效應產生。在事故初期6人死亡也和輻射無任何關係,而海嘯淹死人數逾2萬人。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所屬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於20121228日首次並網成功,寧德核電站一期採用自主品牌的中國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式反應器,建設4台單機容量108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建成後年發電量300億度,對於減少碳排放促進福建省經濟發揮重要作用。寧德核電站一期是中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國產化最高的核電站之一。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及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於遼寧興建的紅沿河核能電廠1號機(該廠共有41080MW CPR機組,年發電量為300億度),於17日首次併聯發電,該廠是東北地區的第一個核電廠,每部機組每年將減少1,000萬噸煤的使用,同時可減少2,4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23萬噸二氧化硫及15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放。遼寧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组於2013217日併聯發電,是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廠於20078月開工,第一期工程建設4台108萬千瓦機组,2010年5月第二期工程再增加2台百萬千瓦級機組,是中國自主創新最多、國產化最高的核電站,它的海水淡化系統開闢了中國内地核電站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提供淡水資源的先河。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機組——三門核电一號機組鋼製安全壳已吊装封頂,將於201410月並網發電。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25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