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韓脫胎換骨 大步躋身核能出口列強
2014/04/16 21:17:04瀏覽1375|回應0|推薦3

 

一、南韓視 核能是新經濟成長引擎
        
極度缺乏天然資源的南韓,多年來積極發展核能發電,不僅建設國內的核能發電廠,同時也發展核能工業拓展外銷,南韓以國家力量輔助引進外國技術,將2010年訂為「核電元年」,從而將核能發展成為國家重要建設產業與出口產業。在國家政策推動與民意普遍支持下,311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對南韓大力發展核電的立場與政策完全沒有影響,也沒有任何時程上的延遲,就在311核事故後第3天,前總統李明博還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參加南韓建造的核電廠動土儀式(圖1)。李明博認為核能是南韓新的成長引擎,他表示南韓滴油不產,核能是補足致命弱點的絕佳利器。李明博也強調,核能產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眾多好處,也能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南韓政府已於20123月舉辦兩場國際核能高峰會,分別是323在首爾舉行的國際核能峰會及326舉辦的國際核能安全峰會。目前南韓運轉中的機組有23座,正在興建的有5座,規劃中的有6座,核能發電比例為33%,核電密度高於台灣(圖2)。新建核電廠的計畫中,新古里34號機預計分別在20132014年間加入商業運轉。201112月初,韓國核能安全委員會發出其國內新蔚珍核電廠12號機的建設許可,這是311之後南韓發出的第一張新建核電廠的許可。這2座機組均將採用140萬瓩的APR1400壓水式反應爐(圖3),預計將在2016年之後分別完工加入營運。
        
身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南韓資源匱乏,極度依賴國外進口石油。有鑑於國際油價一度攀升到1147.27美元,南韓想方設法拓展多元的能源管道。為了滿足電力需求,南韓將興建更多核電廠,更依賴核能發電。預估2022年底前,南韓電力產能將從目前的659億瓦提升到1,009億瓦。南韓政府計畫於2022年之前投資37兆韓元(285億美元)興建12座核電廠、7座燃煤電廠,及11座液化天然氣電廠,以降低對石油進口的依賴,解決日益攀升的能源需求。2022年以前,南韓核能發電所供應的電力將占總電力產能的48%,屆時南韓將可降低對石油電廠的依賴,從1.9%銳減至0.2%。南韓政府評估2022年以前國內每年電力需求將成長2.1%。目前南韓是亞洲第4大原油購買國。
 

        

  圖1  李明博推銷核電廠拼經濟創就業                     圖2  南韓有23部核電機組較台灣多很多

圖3   南韓自行設計的APR1400反應器

二、南韓的核能工業野心
     
2009年底拿下第一筆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核電廠訂單後,南韓核工業界信心大增。由於反應爐市場日漸擴大,南韓目標設定在2030年前吃下全球4,000億美金的反應爐市場。南韓知識經濟部表示,該國打算在2030年前,在全球興建80部核電機組,達到市場占有率2成。南韓將因此成為世界第3大反應爐出口國。由於南韓本身反應爐價格極具競爭力,且有在國內建造的經驗,將會使產品更能站穩全球市場。南韓政府評估,南韓電力公司的APR1400型反應爐,每度興建成本為2,300元美金;亞瑞華公司的歐洲壓水式反應爐為2,900元美金,日本進步型沸水反應爐成本亦同。
      南韓能在日本、美國、法國等核能先進國家的競標下勝出,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訂400億美元建造核電廠的合約,成為第6個輸出核電廠的國家。南韓能整廠輸出建造核電廠,顯示南韓的核能工業,已達世界級標準。南韓是一個有野心有策略的國家,南韓很羨慕北韓有核武同時也想攫取製造新鈾燃料棒及用過核燃料再處理的龐大商業利益,因此南韓向美國談判要求獲得提煉濃縮鈾和再處理核廢料的權利(圖4),但美方以防止核擴散為由並未同意,將繼續談判討論,但南韓官員這種敢向美國爭取自身權益的精神值得台灣官員學習!

    南韓雖說是核電工業界的後來者,但在30多年的發展中核電建設從未間斷過,而其他大多數國家和核電供應商,由於各種原因已中斷核電建設數年甚至數十年。南韓的領導者非常英明,未間斷的核電建設使南韓累積了豐富的核電管理和建設經驗,借助外銷阿联酋二座核電機組,南韓有機會將數十年累積的經驗推向全球,可能獲得更多海外核電項目,這是台灣反核人士所不知為何南韓經濟大贏台灣的原因,南韓國家政策方向正確,官員有前瞻性的視野,這是台灣欠缺的。

南韓向海外推銷的主力反應器APR1400具有先進的設計概念及安全特性。其發電功率為1450MWe,設計壽命達60年,與歐洲壓水式反應器及AP1000等先進核電技術相比,APR1400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出色。南韓正在開發的第三代+(APR+)是一種可供出口的更先進的核電設計,其發電功率達1500MWe,安全水平是APR140010倍,經濟性高出10%,施工周期縮短到36個月,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力,南韓的核電技術先進性是其走向世界的一項硬實力,可創造巨額財富,而台灣反核只是耍嘴皮,對國家經濟建設開倒車。 

圖4  朴槿惠會晤美國政府代表希望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

三、南韓核能發展給台灣的啟示       

1979年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出版的「日本第一」一書盛讚日本社會種種優點,在美、日兩國造成轟動。如今南韓在許多方面已贏過日本,美國智庫「經濟策略研究院」院長佩斯托維玆認為,應該有人寫本新書,就叫「韓國第一」。佩斯托維玆7日在「外交政策」期刊網站撰文指出,南韓人長久以來都相信「日本做得到的,我們能做得更好」,他們已經實踐了。韓國前知識經濟部長說發展核能計劃不會因為日本發生福島事故而改變,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從長遠看,除了發展核能外别無選擇。韓國政府仍將核電廠的出口作為一項主力出口產業推展。韓國反核團體代表李憲錫表示,韓國政府將福島核災視為輸出核電的機會(圖5),到2012年,韓國要在海外承建10座核電機組。2030年,韓國要爭取承攬海外80座核電機組的訂單,韓國政府發誓要使核電設備出口成為繼半導體、造船、汽車之後韓國新興的出口代表商品。南韓積極發展核能發電-政府積極協助核電設備外銷,預計2030年核能發電量將高達全國總發電量(333 TWh)59%。南韓前總統李明博在出席廣尚北道蔚珍郡的兩個新核電機組建設動工儀式時表示,核電安全的相關事務應做到透明和公開,允許地方居民積極參與,透過和國民溝通來共同保障核電安全。李明博強調,南韓核電效率為世界最高水準,核電安全也遵守最高標準,負責保障國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有關人士的責任感非常重要。韓國電力公司金重謙擔任總裁後,韓國電力股票上漲19%,同期韓國綜合指數上漲11%。韓國電力聯盟成功承攬價值400億美元的阿聯酋核電廠訂單。金重謙表示,預計將於近年赢得第二個核電廠合約。上述訂單的土木工程約200億美元,相當於100萬輛Sonata轎車或18030萬噸級油槽船的出口,在往後10年將創造11萬個工作崗位。包括以後60年的運作、机械和配件交换、以及参與經營等,是另一項約200億美元大型設施,這對韓國經濟將造成肯定的效益。相對於南韓政府大力扶植企業外銷創造年輕人高薪的就業機會,台灣的反對黨以反核作訴求不管能源的匱乏及經濟上需要,強力阻撓核四運轉,南部在野執政縣市長也以趕走石化業及煉鋼廠等建設為訴求,讓台灣產業空洞化,年輕人深受低薪業之苦!

南韓知識經濟部和韓國造船協會2012419日表示,南韓造船業該年第1季承攬的造船訂單量為193萬修正總噸(CGT),居全球第一。日經新聞報導,311震災導致供應鏈與生產受創,讓日本鋰電池製造商在全球市場的龍頭地位,首次被南韓對手超越。韓國造船、汽車、半導體、面板等硬產業的全球崛起,到韓國寬頻網路、線上遊戲、韓流等軟產業的領軍亞洲;到韓國主辦奧運和世足賽、躍為體育大國、全面改造首爾,到加入OECD、出任聯合國祕書長、以及即將主辦G-20經濟高峰會。不管何者,韓國總是定位明確、態度堅定,對比出台灣的定位困惑、猶豫不決。三星2012年拚賺30兆韓元(約7,750億台幣)同時第一季打敗諾基亞成為全球手機龍頭。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南韓對中國出口將增加2776000萬美元,其中兩成南韓產品將取代日本產品,重創日本。南韓GDP去年成長3.6%,以產業來看,由於製造業和工礦業的成長率分別達7.2%7.1%,帶動GDP的成長率。南韓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22486美元,高於2010年的2562美元。

歐盟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去年7月生效後,歐洲自南韓進口的汽車大增67%,達 341,633輛,在此同時,歐洲出口至南韓的汽車增幅僅7%,至57,569輛。塑膠原料公會統計,去年台灣五大泛用樹脂銷往歐、美地區的數量、銷售額均大幅落後南韓;台灣外銷歐洲規模比韓國少6467%,美國地區也落後韓國48%。其中,因韓歐FTA生效,台、韓塑化產品每噸平均售價更出現近240美元的利潤差距。台塑集團今年5月營收意外衰退5成,當然因為油價下跌,造成產品價格下降,但不少智庫人士心理清楚,「台塑六輕,也被FTA打趴了!」台灣最大製造業台塑集團5月營收意外衰退5成,當然因為油價下跌,造成產品價格下跌,是出口衰退主因之一;但不少智庫人士心理清楚,「台塑六輕,也被FTA打趴了!

            台塑是國內5大泛用塑膠主要生產者,面對東協與中國大陸FTA的實施,化學品首當其衝。也因此,在兩岸ECFA框架協議中,政府布局爭取化學品納入首波早收降稅清單內。但結果並未盡人意。隨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韓美FTA及韓歐FTA效應正在發酵中,學者警告,「台灣競爭力早被侵蝕」,化學品只是受害案例之一。1972~1981年間,南韓造船企業在政府大力扶植下,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大型造船設施;1992~1996年,世界造船市場復蘇,南韓造船業開始第二次擴張;進入21世紀,南韓造船業在規模繼續擴大的基礎上,在生產效率、產品檔次和技術水準等方面全面提升,南韓也成為世界造船強國。現代重工以建造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見長,而三星重工則建造海洋勘探船方面獨佔鰲頭,在世界市場佔60%;大宇重工在建造大型油船方面稱雄,佔10%,在世界造船業中名列前茅。南韓的鋼鐵、機械工業發達,造船所需的鋼材和機械實現自給,不僅材料供應有保證,也降低成本。南韓的POSCO(浦項鋼鐵公司)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鋼鐵生產企業。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中國僅保3年又被南韓奪走。南韓知識經濟部和韓國造船協會19日表示,南韓造船業今年第1季承攬的造船訂單量為193萬修正總噸(CGT),居全球第一。南韓造船業第1季的訂單為193CGT,佔全球訂單50.3%,遠遠領先中國大陸的105CGT,居世界第一。2000年現代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年銷售量僅253萬輛,在全球車廠排名第10,去年現代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年銷售量已衝到660萬輛,11年大幅增加1.6倍,並已躋身全球第5大車廠。韓國現代汽車擊敗日本豐田,讓昔日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無地自容,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在全球高奏凱歌,歐洲市場力壓日本汽車,南美市場又傳捷報。而中國、印度亞洲市場,現代早已趕超日本汽車。一輛汽車體現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平。一輛汽車有幾萬個零組件,要有上萬家企業配套生產。汽車產業可帶動幾百萬人就業,能够大幅度提升國家的制造业水平。2012年南韓進入人均收入兩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二○─五○俱樂部」,象徵南韓正式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目前全球只有六個國家躋身這個俱樂部,南韓將是第七個。

   看看南韓的成就,再看看台灣熱衷選舉、反核、搞抗爭、反建設、趕工廠甚至搞兩國論台獨的假學運,台灣還有救嗎?

圖5     福島事故後處置對比 ----聰明南韓對愚笨台灣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25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