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影響E1反應區域選擇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egioselectivity in E1 Reactions
2012/01/29 13:07:55瀏覽3990|回應0|推薦0

E1反應依據第二步驟的過渡狀態分子的立體構造,選擇成為某一種異構物產物(立體選擇),同樣的,碳陽離子轉變為烯產物的第二步驟(速率較快的步驟)也決定了反應過程中哪些取代基比較容易被取代,這就是區域選擇。

有機化學的基礎307

1.      E1反應依據第二步驟的過渡狀態分子的立體構造,選擇成為某一種異構物產物(立體選擇stereoselectivity),同樣的,碳陽離子轉變為烯產物的第二步驟(速率較快的步驟)也決定了反應過程中哪些取代基比較容易被取代,這就是區域選擇regioselectivity

2.      中間產物碳陽離子與離去基之間已經沒有化學鍵連接了。所以,製造烯分子只需要讓CH鍵與碳陽離子的p軌域交疊。

Gabriel注:脫去反應是指一個「烷分子」脫去2個原子後變成「烯分子」,通常脫去的2個原子,其中一個是「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群」,例如溴陰離子Br、氯陰離子Cl、氫氧根離子OH,稱為離去基LG;另一個是「帶正電的質子」,也就是氫原子核H+
 
脫去反應機制

注:依據烷分子的2個原子脫去的順序,分為「E1脫去反應」與「E2脫去反應」。E1脫去反應是指先脫去「離去基LG」,形成碳陽離子,然後在周遭「鹼」的誘導下,繼續脫去質子E2脫去反應剛好相反,周遭「鹼」的吸引使烷分子先脫去「質子H」,然後再脫去「離去基LG」,沒有碳陽離子中間產物。
 
E1脫去反應機制
 
E2脫去反應機制

n   環己烷的E1脫去反應 E1 Elimination in Cyclohexane Rings

3.      讓我們仔細檢查「1--1-甲基環己烷1-bromo-1-methylcyclohexane」失去HBr的反應過程,這樣就可以瞭解碳陽離子失去質子可能的脫去反應選項有哪些:

4.      在第一步「速率決定步驟」,1-bromo-1-methylcyclohexane失去,形成三級碳陽離子。陽離子周圍有2種碳可以立刻去質子化,完成脫去反應。

Gabriel:三級碳陽離子周遭連接3個碳,但是種類只分為2種,一種是「甲基的碳」,在分子的右上方,這種碳連接3個「氫」;另一種是「環上的碳」,位於「碳陽離子」環的左上方與右下方,它們都連接2個「氫」。

5.      「碳陽離子」位於環上,「碳陽離子」左右兩側的環是對稱的,所以己環上與「碳陽離子」連接的2個碳原子,不論哪一個原子失去質子,製造出來的產物都一樣,都是「1甲基環己烯1-methylcyclohexene,形成的雙鍵都在環上(環內的endocyclic)。

6.      另一種情況是,甲基的碳失去質子,製造出「亞甲基環己烷methylenecyclohexane,產物烯的雙鍵在環的外頭(環外的exocyclic)。

7.      烯的雙鍵連接的取代基愈多,穩定度愈高。(注:所以,1-methylcyclohexene比較穩定,因為它的雙鍵連接3個碳氫原子群取代基,methylenecyclohexane比較不穩定,因為它的雙鍵連接2個碳氫原子群取代基)

8.      三級碳陽離子的球棍圖顯示,在環狀分子上,與「碳陽離子」(帶正電荷)相鄰的2個碳,它們連接的氫原子在椅子型構象軸型位置,這2個位於正確方位的氫原子,只要其中1個氫原子核(質子)流失,就會形成產物烯。

9.      同樣的道理,甲基原子群的3個氫原子,只有一個在正確的方向(椅子型構象軸型位置),只有這1個氫原子核(質子)脫離,才會產生烯。

Gabriel:「正確的方向」意思是指「氫原子」的位置剛好與「碳陽離子的p軌域」平行、重疊,又稱為「共平periplanar」,這時氫與碳之間的價電子(負電)很容易受到「碳陽離子」的「p軌域」的吸引(正電),造成「氫原子核」失去唯一的電子而脫離,氫原子遺留的電子與碳自己的電子,因此滯留在2個碳原子的「p軌域」,形成產物烯的「π鍵」,如下圖:

10. 熱力學條件有利於形成較穩定的烯。以「1--1-甲基環己烷」來說,當產物是雙鍵位於環內的烯是比較穩定的,因為這是「三取代烯trisubstuted alkene」,如果產物的雙鍵位於環外,這種烯比較不穩定,因為這是比較不穩定的「雙取代烯disubstituted alkene」。

11. 因此「1--1-甲基環己烷」的「區域選擇化學傾向 regiochemical preference」是製造出「1-甲基環己烯1-methylcyclohexene」這樣的產物,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產物的穩定性高。

12. 特別留意,產物各種異構物的比例取決於第二步驟,這不是整個反應的速率決定步驟。因此,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不太會影響烯異構物的比例,甚至毫無影響。

13. 另一個脫去反應的例子是「1-bromo-1,2-dimethylcyclohexane」去除「HBr」的脫去反應;區域選擇出來的烯分子產物有三種可能

14. 初始物質「鹵烷」失去「溴離子」,製造出「碳陽離子」,「碳陽離子」銜接3個碳原子,它們都有氫原子可以進行下一步脫去反應。

15. 因為「碳陽離子」連接的3個碳原子各自不同,所以會有3種可能的產物烯:其中1種雙鍵在環外exocyclic,另外2種雙鍵在環內endocyclic。同樣的道理,E1脫去反應各種異構物產物的比例與產物烯的穩定度有關。

16. 產量最大的產物是最穩定的異構物,它的雙鍵擁有比較多的取代基,以「1-bromo-1,2-dimethylcyclohexane」脫去「HBr」的反應來說,最穩定的產物是「1,2-dimethylcyclohexene」(因為它的雙鍵連接4個取代基)。

n   非環狀系統的E1脫去反應 E1 Elimination in Acyclic Systems

17. 環狀有機分子區域選擇異構物、幾何異構物的觀念,也能用來解釋非環狀化合物的E1脫去反應。舉例來說,「2-溴丁烷2-bromobutane」進行脫去反應,它的「離去基Br位於二級碳。脫去反應可得到2可能的產物。

18. 進行E1脫去反應路徑造成「2-溴丁烷2-bromobutane」離子化,形成「第二丁基陽離子s-butyl cation」,陽離子連接的2個碳原子,各自連接不同數量的氫原子:

19. 如果是「3號碳C-3」的電子受碳陽離子吸引,失去 C-3連接的質子Ha(路徑a),會產生2-butene的混合物,包含「順式cis」與「反式trans」烯異構物。

20. 如果是「1號碳C-1」的電子受碳陽離子吸引,失去C-1連接的質子Hb(路徑b),那就會產生1-butene

21. 這三種烯分子產物的穩定度不一樣。最穩定的產物是trans-2-butene,產量最大,因為反應路徑(a)優於路徑(b),因為製造產物的速率會如實反應出產物的穩定度。

Gabriel注:2-丁烯2-butene」的數量大於「1-丁烯1-butene」是因為「2-丁烯2-butene」的雙鍵取代基比較多,分子比較穩定,熱力學上比較有利。

2-丁烯2-butene」又分為「反式trans」與「順式cis」,「反式烯trans- butene」的數量大於「順式烯cis- butene」,因為反式烯的2個碳氫原子群取代基在雙鍵π系統平面的不同側,取代基活動的空間大,彼此不會打架相撞,立體阻礙比較少。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briel33&aid=606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