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土非基改黃豆豆漿專賣店,助休耕農地復耕
2014/10/01 23:13:23瀏覽538|回應0|推薦0

豆漿也能不一樣!過去總是到豆漿店裡喝豆漿,不過現在有一群人希望透過豆漿,表現對食安的重視與對土地的關懷,除了豆漿機造成風行外,小型豆漿專賣店在各地成形,這像是對量產品牌或早餐店的豆漿,投下反對票,一場「豆漿革命」儼然在眼前。面對基改黃豆與對豆漿製品的食安疑慮,愈來愈多小型豆漿專賣店興起,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在「大稻埕259」最近也賣起以本土黃豆台南4號與高雄10號製成的新鮮豆漿。他還另開工廠,製作豆腐、豆花,未來將推出不同的豆製品。「Mini Bean」提供各種不同口味的黃豆飲品與相關輕食,業者指出,一般市售黃豆與友善栽種的黃豆價差20倍左右,他的豆漿不使用消泡劑與穩定劑。由於豆漿煮沸過程會冒大量的泡泡,為了快速消退泡泡,會添加「消泡劑」,多數業者為了快速量產、縮短製程,就會使用消泡劑。位於苗栗「穿龍豆腐坊」的豆漿、豆腐,不只契作台灣黃豆,製作豆腐的鹽鹵也是使用台灣採集的日曬鹽鹵,背後還有支持鹽業復興的理念在內。花蓮「味萬田」不使用防腐劑,也不使用煎炸油當消泡劑。連排汙都一併考慮在內,汙水處理設施採用好氧活性汙泥處理,把排出廢水中的有機質進一步分解,除了淨化水質,沉積的汙泥還可當作肥料使用。

這些方興未艾的獨立店,成為振興台灣本土黃豆的微弱光芒。推廣台灣食材的資訊平台「台灣好食協會」發起人顧瑋說,台灣本土黃豆性價比不高,一般平價豆漿店不會使用;重視豆漿品質的專門店則認為,台灣黃豆製成豆漿帶有苦味,不願使用。強調友善栽種的「Mini bean」也表示,本土貨源供給不穩定,缺貨時就改用加拿大有機黃豆。看來好的食材與是否能確切落實,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

農委會為了鼓勵農民復耕,提撥補助金,其中以雜糧的補助獎金多,農民紛紛開始種起雜糧,因而興起了一股「雜糧復興運動」。農委會提出的雜糧補助獎勵,主要以大豆、黑豆、玉米、甘蔗、小麥等為主。推廣台灣食材的資訊平台「台灣好食協會」發起人顧瑋說,這幾年市面上看到標榜本土黑豆製成的醬油、使用台灣小麥做成的麵包、餅乾、比薩等,與標榜本土黃豆做成的豆漿、豆腐等豆製品,都是因應雜糧復興運動而起。她補充,按理說應該先看市場需求,再決定要種什麼作物、什麼品種,但農民卻是先種了再想銷路,收成後卻發現市場競爭力不足,配套措施並不周全。

楊儒門從眾多本土黃豆品種裡,挑出適合的品種製成豆漿販售,背後就是要支持農民復耕的意願,復耕有補貼、作物賣出去還能再賺一筆。但是否能提升同台灣糧食的自給率,看來還有一段路要走。

資料來源:2014/09/29 聯合報 陳靜宜

本心堂:

國內十數年來在偏鄉休耕的農地面積不斷增加。休耕的農地或許有可能復耕,然而在靠近都會區近郊被劃為商業、住宅、工業用區的農地卻一去不回。地方政府將良田不斷重劃為商業、住宅或工業用地(想進一步深入了解請在youtube搜尋:文化界的大埔事件、黎明溝的未來、溪南作戰實錄),來增加地方財政盈餘,作為基礎建設經費來源的作法,短期似乎帶來了經濟效益,然失去的良田一去不回,國家糧食自給率不斷降低所造成的影響卻可能會在十數年後反撲。當食品最源頭的原料掌握在農產品輸出國身上,自己國家的食品安全也如同間接掌握在別人手上。

提到六年級生楊儒門,若是提到十年前為我國入WTO後受影響稻農爭權益的楊儒門,在五六年級生印象中應不陌生。如果說大稻埕是台灣民權運動的發源地,楊儒門出生地彰化二林則是農民運動的發源地。1925年時二林發生蔗農群起抗議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長期低價收購甘蔗來製蔗糖史稱二林事件:當時事件起因的時空背景是糖廠長期低價收購甘蔗(1),但農民卻不得因收穫不得溫飽改為耕種其他作物(2),且甘蔗作物必須由糖廠統一強制收購,不得另售,也不得私自製糖(3),收成的甘蔗過磅重量計價由糖廠說了算(4)。(2)(3)為日本殖民政府為擴大殖民地治理與建設所需之經濟來源;以及提供日本內地蔗糖物資所需之政策。(1)(4)則分別為日本商社與由親日台人所主持之糖廠(烏樹林糖廠、溪湖糖廠)所採取之壓榨農民、提高利潤的作法,若以現今的說法可謂財團與政策的完美結合。農民生活有苦難言,因此台灣有句俗諺:天下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現今85歲以上而有從農經驗之長輩皆明瞭此俗諺之由來二林事件當時由彰化二林醫生李應章領導(李應章為蔣渭水、杜聰明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學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為台大醫學院前身)),其後高雄鳳山公學校教師簡吉(大眾集團董事長簡明仁父親),也接續發起全台為農民爭權益之社會運動。1927與1928年分別在台中市初音町樂舞台戲院舉辦了全台第一與第二次農民運動大會(不是體育活動,而是農民為爭取權益的社運大會),各地農民由家鄉步行十數天前來參與,(雖然台灣西部鐵道於1908年開通,但當時時空背景,火車票價對多數農民來說,仍無力負擔車資)樂舞台擠滿上千農民與關心的群眾(樂舞台戲院座位可容納一千兩百位觀眾)。

樂舞台戲院在1920~60年代可謂是中部民權運動演說的聖地,從20年代的農民運動大會、蔣渭水主導的文化協會,到30年代主張在日本殖民下爭取自治的台灣自治聯盟台中清水聞人楊肇嘉的演說;一直到戰後的黨外運動都曾在此地舉辦。太陽花運動魏揚的外曾祖父(作家楊逵),20年代亦曾於樂舞台參與農民運動。已故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30年代也常帶領劇團到樂舞台演出布袋戲。早期社會運動者並無現今的媒體光環,生命歷程與常人相比是悲壯的,須忍受居無定所,長期遭通緝的情況。半夜回家凝視熟睡的稚兒,天亮前喝一碗熱粥後倉促離去是常見的一幕。

下圖為李應章醫師(右)與簡吉(左)合照,。

簡吉(左)與李應章(右)合照

樂舞台戲院:1919年設立的樂舞台位於台中市的柳川旁(今中山路與柳川東路口),是台中地區首座提供台灣人娛樂之場所。戰前樂舞台平時除了上演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劇外,並放映由中國上海引進之電影。樂舞台戲院原貌(下圖)

樂舞台戲院舊貌

樂舞台戲院文化舊物可到台中市雙十路台灣香蕉樂園觀賞(下圖)

樂舞台戲院原址今為鼎泰風華住宅(下圖),戲院未拆前,筆者幼年仍在樂舞台看過電影。

鼎泰豐華住宅-樂舞台戲院原址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