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華文文學中的移民轉型、多重身份與多元文化 / 張琪
2007/05/24 10:12:36瀏覽1352|回應1|推薦1

  綜觀中國近百年的文學發展與移民歷史中的華文寫作,與五四運動息息相關,因著移民者的背景轉移,以及移居的動機由生存物質到理想專業的追求,整體的文學寫作素質提昇了。

  海外華人社會和社團是近百年來才漸成規模,因十九世紀末的海外華人,大多基於經濟的困頓而移居異國外境,從事苦力工作。經過整整一個世紀,六十年代移居者由留學生進而轉換身份,入住居留國,並取得地主國的國籍,或經第一代至第三代的移居打拚奮鬥已展現雄厚的經濟實力。

  論及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第一代移民族群,雖然移居異國異地,因著整體大環境的主流意識,居住國的客體文化與母體文化的差距所產生的衝擊,常是很強烈地反映在字裡行間與言談裡,地主國與中國式的思維思想、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的截然不同,讓身處他鄉的華人形成了情感心理的痛苦與困惑,寫作者的作品,流露了放逐的苦悶與傷痕,流浪的情懷與苦痛,飄泊的鬱悶與酸澀,客居異鄉的情結瀰漫其間,他們大凡經歷了一段艱辛的心靈歷程。

  進入八十年代末期,經過中國的開放政策,封閉社會結構的突破,經濟的快速成長,東南亞地區的華人,意識形態與心理的建設已經從「落葉歸根」變成了「落地生根」。

  歐美國家,如今由於中國的開放與進步,學習「漢語熱」蔚為風潮,華語文已跟進了美國的教育體系內,西方人士的眼界也更為寬廣了。

  當今廿一世紀,移民潮蔚為風氣,專業移居或挾帶優渥的經濟條件移民者不在少數。因而華人、華裔在居住國漸而融入主流社會,地位或身份相對提昇。有的華裔華文或跨語言與文化書寫者,橫越多個空間,出現了雙重國籍或多國居留權擁有者。現舉實例呈現此類現象,現任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菲華文藝協會常務理事,華青文藝社發起人、菲律濱中正學院董事的林忠民先生(本予)著有《再生的蘭花》為第三代移民的華裔,因公抵台,經長輩介紹與陳若莉女士(九華)於美國結為連理,後定居於美、菲兩國,九華出生於中國,成長在台灣,如今中、台、美、菲四處為家。菲女作家黃瓊安背景與九華雷同,只是夫婦兩人在中國出生,續而居住台灣,後又移民菲律濱與美國。

  現今新一代的年輕移民者,適應能力超強,很快就融入當地國,極短的時期就學會當地語言,與當地人結交朋友,速成得把「異地住成了家鄉」。至於第二或第三代的年輕華裔、華僑,因著融入了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有相當程度的調整,卻是依然心懷大地故土的眷戀與緬懷,文化的內涵有形無形地牽繫心底的隱密處,因而尋根與回歸(歸化)是一種趨勢。

  因而,移民轉型、多重身份與多元文化的現象,正如黃萬華教授所認為,海外華人文化實際上已不再是一脈相傳的中國傳統,其在異域生存的境遇中,中國傳統已被溶解、消散、擴散,然後再重構、創造。而海外華人文化建設的一些根本性課題,總是先在華人文學中得到表現的。

  綜觀世界華文文學的寫作者,範圍廣布北美、歐洲、東南亞、遠東、澳洲、台港澳等等,大凡身份多重、語言多種、文化多元,尤其是移民形態的轉型,從早期的苦力到留學生以至當今挾帶經濟優勢和專業的移居,另外通訊與交通的便捷,網際網路與傳媒的迅速,全球宛如地球村,因而意識形態亦隨之轉換多變而豐富多樣。

  引用饒芃子教授的一話:「世界華文文學發展到今天,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海內外的一些學者先後提出要建立華文文學整體觀,即:要從人類文化、世界文化的基點和總體背景上來考察中華文化與華文文學,無論是從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還是從事本土華文文學研究,都應該有世界視野,有一種更為博大的華文文學的整體觀念。」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980153

 回應文章

jean
用心
2007/05/27 17:52
哇!很用心去研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