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趕潮流 (外兩篇)/ 晨雨 
2007/05/12 00:03:43瀏覽191|回應0|推薦2

  我有一台很不錯的電腦,當時購買的時候,想到既然是一次性的投資,當然要買一個質量性能配置各方面都比較好一些的。所以在一些朋友與親人的幫助下,我終於買到了當時最好的電腦。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還沒有過了一年,我的這台很不錯、最好的電腦已經在新型的電腦裡排不上名次了。

  有時外出時,看到那些更高配置高質量的電腦,我就會有一種很深的感慨:科技的發展真的可以說是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很多的產品更新換代得很快!不只是電腦,而且還有手機,數碼相機等。如果想趕這個更新換代的潮流,晨雨我是一定趕不上了,不知您是否可以趕得上?

  看我們時代的發展,每前進一步,就會帶給我們一些先進新鮮的東西,也會淘汰一些曾經物化我們夢想的東西。但是,當它更新換代的速度是那麼快的時候,不知您是否可以趕得上它的腳步?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充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但是電子產品的更換的速度也快得讓我們應接不暇,當您還沒有從MP3的時代中走過時,MP4已經登台亮相了。當您手上的手機還很好用的時候,比您的這個款式新、功能多的手機就又出現在市場上。曾經,人們說「腰掛大哥大,走遍天下都不怕」,可如今,不要說是您還停留在「大哥大」的時代裡,就是您還停留在老舊手機的時代裡,都會被人們認為您是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人們都在說趕潮流,但是當潮流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時,請問您真的可以趕得上它的腳步嗎?也許您可以趕得上,但是趕得上潮流的後果又是什麼呢?

最佳位子 

  我們大家都坐過車,坐車時坐在哪個位子是有一定的學問的。比如說如果一家人開車出去,哪個位子應該是長輩坐,哪個位子應該是晚輩坐是有一定的講究的。如果是和朋友們出去,坐車時也應該注意禮讓年長者。讓年長者坐在大位或是最佳的位子上。

  說到最佳位子,那到底哪個位置是最佳位子呢?我覺得雖然有坐車的學問和規矩,但是,當學問和規矩在愛的面前,就會遜色很多了。因為愛,會讓一切的規矩都「不規矩」。前幾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有一個太太每次和先生外出,先生都讓她坐在自己後面的位子上,從來沒有讓她坐在自己旁邊。開始時,太太也不以為然。後來,當太太和她的朋友們在一起聊天時,各自談起自己的先生如何的愛自己時,其中就談到坐車子的事。有一位太太就說自己的先生多麼的愛自己,每次外出時都坐在先生的旁邊,一路上和先生有說有笑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太太回去後,就和先生開始冷戰了,因為她以為先生不愛她。先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真不知道自己是哪裡做得不對得罪了太太。在先生的再三詢問下,太太才說是因為坐車的事。先生聽了,笑著說是因為愛太太才會讓她坐在自己的後面。因為先生開車,當有危機發生的時候,先生旁邊的位子才是最不安全的。因為求生的本能一定會讓自己把方向盤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打,在那個千鈞一髮的時刻,自己根本不會想到也沒有時間容許自己想到自己的愛人在旁邊而先救自己的愛人。如果太太坐在自己後面,那是安全的位子,是最佳的位子。

  文章討論的當然不是坐車最佳位子的問題,而是愛情的問題。但是我讀完後,我覺得車子上的最佳位子,按照禮貌和坐車的學問,給長輩坐的或者是我們平常說的「大位」,姑且解釋成是大人物坐的位子吧,是最佳的位子。但是在這個先生的眼中可不是這樣認為的。他自己因為愛,會有他認為的最佳位子,而這個位子,恰恰是和我們按照坐車的學問劃分出來的位子是不相同的。他的劃分是按照愛來劃分的。

  那麼,你所劃分的最佳位子是哪一個呢?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之禮。有一天有人送一筐梨,孔融的哥哥們將大的選去,而他在旁邊,從容地拿一個小的梨。有人問他說為什麼拿一個小梨而不拿大的?他卻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所以拿大的,我是弟弟,所以應該拿小的。在《三字經》裡也說到這件事:「融四歲,能讓梨」。這個故事就這樣千百年來傳送著,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然而曾幾何時,這個故事卻被某些有「聰明才智」的人「偷梁換柱」,把它原有的教育意義改變成另外一種的意思。當我第一次聽到另外的意思時,首先,我不得不佩服我們某些人的智慧,但是,我也感到了一些的擔憂!

  前一段時間,我拿著七歲小外甥的三本《腦筋急轉彎》看,其中有一個的問題是這樣的:孔融拿梨的時候為什麼拿小的而讓哥哥拿大的?答案是:大的裡面有蟲子。腦筋急轉彎,就是要我們打破原來固有的思維模式,換一個方向思考問題。或者也可以說腦筋急轉彎是「另類思維」,為了開發我們的思維的開闊性和智慧,這一點也沒有錯。但是我個人認為在選材上應該有所注意。比方說有另外一個問題說:小明丟掉了東西,可是媽媽很高興,為什麼?答案是:小明丟掉了壞習慣。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很好,當你丟掉了壞習慣,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大家都會為你高興。那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類似這樣的問題就很有教育意義。然而,關於孔融讓梨的事,我就覺得有點不太妥當,因為這樣的信息會給孩子們一個誤導。如果是我們成年人讀到這樣的問題,可能一笑置之,但是對於孩子們又會怎樣想呢?

  兒童期,正是啟蒙教育的時候,也就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基礎打不好,或者是給孩子們灌輸了錯誤的觀念和信息,這真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也許你們會覺得晨雨有點杞人憂天,但是請想一想:那書的發行量有多少,而且那不是為大人,而是為孩子們出版的。有多少的孩子們會接受到這樣一個錯誤信息?孔融讓梨,原本是一件很具有謙讓美德的事,而如今卻變得帶上了自私自利的色彩。不知孔融在九泉之下聽了這樣的事會有怎樣的想法。現在每個家庭裡大都是一個孩子,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口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掉了。孩子都是家裡的「上帝」,要什麼給什麼,已經不懂得謙讓之禮,如果我們成年人或是父母或者是負有教育責任的人們不用妥善的方法來教育他們的話,不知十年二十年後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95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