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4 04:42:30瀏覽402|回應0|推薦0 | |
——舊作重刊悼念雲鶴先生 又是滿山杜鵑紅。我們廣東韶關五月詩社跨進了第二十三年的追夢旅程。 過去的一年,在香港銘源基金會支持下,我們發起舉辦了“五月清新.第二屆全國女詩人作品研討會”,舒婷、王小妮、林子、李小雨、曉音、顧艷、施雨和徐敬亞、陳仲義、王岳川等海內外著名女詩人及詩評家歡聚粵北,為女性詩歌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我們組織舉辦了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屆校園文學夏令營和梅嶺、雲髻山等采風創作活動;我們詩社又有三位詩友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女詩人成堅的電視連續劇《十八歲的煩惱》已在粵北拍竣進入後期制作;獲柯藍、曉雪、陳良運、朱先樹等名家好評的詩集《魂靈之水》(成春著)、《聆聽清遠》(黃海鳳著)等多部作品先後出版…… 尤其值得高興的是:五月詩社與海外詩人的交流又譜寫新的篇章,去年九月曾為五月詩友寫過十多本詩集的台灣詩人劉建化先生再次蒞臨粵北與五月詩友談詩論文。 春雨瀟瀟的今年3月17日上午,我的手機“的鈴”一聲響了。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幾年前在世界華文詩人筆會認識的菲律賓著名詩人雲鶴先生發來一條短信:“漢標兄:您好!等一下會發我的詩作《野生植物》給您,盼望您轉發給您的朋友,也請他們轉發給他們的朋友,以擴大傳播範圍。謝謝!”接下來第二條短信就是他的詩了:“有葉/卻沒有莖/有莖/卻沒有根/有根/卻沒有泥土//那是一種野生植物/名字叫/華僑”。 我這人很“老土”,手機用了幾年,卻一直沒學會發短信,每到節日前後,各地文朋詩友及我們推動捐建的四十多所銘源希望學校師生總會給我發來許多祝福短信,而我卻不會回復,深感愧疚。今年春節黃金周前後,我下決心學會了打字發信息,便嘗試著給十幾位詩友各發去一首賀年短詩,而且,大年初三的迎春采風活動中,我們還專門討論了手機短信文學的創作。因此,一接到雲鶴先生的手機短信詩,正合我這段時間的“興奮點”。於是,立即給他回復了兩條短信:“雲鶴先生:謝謝您發來的短詩!為表示誠摯的謝意,我也試寫一首類似題材的短詩,下面發給您請予以指教——《風箏》:從一誕生/就注定向著遠方漂泊/迎著風/披著雨/不倦地搏擊/向上 向上……//不管飛得多遠多久/一根堅韌的線/總被故鄉牽著/他有一個深情的名字/華僑”。 不到幾分鐘,從遙遠的馬尼拉灣傳來了雲鶴先生的回復:“詩很好,但盡量不要超過七十字,因為跨信息會影響詩味。目前國內有部分詩人正在發動手機短詩運動……手機短詩畫運動可能為新詩打出一條血路,因為七十字短詩沒有廢話空間,手機短詩只要解決版權問題,應該可以風行。” 呵!這位心系華夏的海外游子,原來正在以手機短詩的形式,為新詩拓展一方新的生存空間!我被深深感動了,馬上不斷按動拇指,把雲鶴先生和我的短信分別轉發給粵北以及廣州、深圳、中山、清遠乃至鄭州、北京的五月詩友,一張詩的網很快在這個喧囂的天空中,迎著春風春雨,鋪向四面八方。五月詩友紛紛響應,發來了一首又一首類似題材的短詩——
“一滴水/成雲 成雨 成霧/總是水/就算炎炎烈日下/也忘不了/海就是家”(歐運通《一滴水》) “有一種根/與天地同生/所以無形/所以遠遠延伸/枝繁葉茂/誰能分清家生野生/一花一世界/葉葉皆如來”(楊振林《華僑》) “有繁茂的葉/染綠異鄉/有旁逸奮發的枝/撐起海外的天/有一樹憂郁的花/臉總朝向東/種子從哪來/如今散落七洲五洋/這棵異樣的樹/名字叫/華僑”(唐小桃《異樣的樹》) “淚做的雲/隨風飄如浮萍/雲的心裡/全是潮濕的苦澀/千行萬行/滋潤的是異鄉的土地/他有一個辛酸的名字/華僑”(張宗君《淚做的雲》) “風帶你遠行/一把泥土/幾滴井水/異鄉 因你的泥土肥沃了/那水已風干了滄桑//暮歸是片黃葉/記憶的土地/只存在記憶裡/盛長的樓宇/盛不下你無盡的感慨”(廖開雲《葉的感慨》) “滿懷的心事/總是無人敘說/回鄉的夢幻/總是無人知曉只有春暖花開的時刻/我濕潤的心懷/彌漫成霧”(黃海鳳《霧》) “天有多大/葉就有多大//路有多長/莖就有多長//地有多寬/根就扎多廣//那是一個漂移的生物群/——華僑”(劉曉燕《天空》) “種植引種/繁若星辰/在變異與保持中適應水土/無論落葉歸根/落地生根/都只為亮麗世界”(吳貽才《中國杜鵑》) “漂泊他鄉是客/回歸故裡也是客/異邦別城有家/黃土地上更是家//背著一個雙重身份/你浪跡天涯/只因你的名字叫/華僑”(郭竹松《華僑》) “故鄉樹上/飄落的種子/在他鄉發芽 成長//經歷風雨/不改昔日容顏/舉頭望明月/你想告訴故鄉/一些什麼”(鄧維善《華僑》) “有條繩/牽著我/走了許多年/也不會迷路//有條繩/系著我/遙隔千萬裡/連接著脈搏//有條繩/風雨剝蝕/斷裂了/還要深深/勒入我的心額(李開顏《繩》) “我是一片/不知名的落葉/沒有莖/沒有根/沒有泥土/但我知道/我來自/世界最大的一棵樹……”(鄒英傑《華僑》) “夢裡/鄉音乘著月華/翩然而至/那深情的呼喚/釀成纏綿的疼痛/在那古老的巷口/永遠的渴望/鑄成最清澈的瞳眸/日夜遙望”(馮艷艷《遙望》) “在水一方/淡墨江山還是時隱時現/在水之湄/傷口還是發炎為星星點點//多少西樓遠眺的夜晚/他們緊緊捂住胸口月做的藥膏/——華僑”(葉才生《華僑》) …… 不同的意像,相同的深情。二十多位五月詩友把短詩發給雲鶴先生,也在詩友中互相轉發。一場小小的空中詩會為這個春天增添多少亮麗色彩呵。不僅僅互發短詩,雲鶴先生還與五月詩友通過手機短信交流探討詩藝。女詩人鄧妙蓉先發去一首以斜陽、流水、小橋為意像的小詩,雲鶴先生回復她:“詩的意像貴在創新,避開前人已用過的意像,這才是現代詩的精神。”鄧妙蓉回復短信:“華僑這題材自己感受不深,故沒寫好。”接著她又發去自己另一首短詩《照相》:“時間老人按著生活的快門/時刻都為你照相/也許,你會說:等一下/可是,他還是給你照了/留在你人生的底片上”。雲鶴先生馬上贊賞:“是一首好詩,無技巧的技巧是最高的技巧!”在廣州工作的青年女詩人古苑梅給雲鶴先生發去一首《蒲公英》:“風/吹著愁思/雨/灑落著叮嚀/蒲公英/跌跌撞撞地/豐盈了羽翼/一歇腳/便成了/——華僑”。對其中“跌跌撞撞地”一句,雲鶴先生與古苑梅通了幾次信息,探討是否貼切?還在韶關大學求學的詩社新成員黃健媚發去一首《清明》,雲鶴先生在短信中諄諄教導:“詠清明詩古今無數,試用前人未用過的意像,才會脫穎而出。”讓她深受啟悟。擅長散文詩的成春從連南瑤族自治縣給雲鶴先生發去一首《故鄉的山茶花》:“故鄉的山茶花/開在異鄉的家/山茶花/我昨日看你全是童話/我今夜看你全是淚花/山茶花/你是已故的媽媽”。雲鶴先生回短信:“詩不錯,也可譜成歌。”後來成春覺得最末一句不大好,幾經改動都不理想,與雲鶴先生互發了幾條短信探討,雲鶴先生末了建議他“重新組織思維,記得以自然物作為比譬的要符合自然規律。慢慢來,不必急。”電波在南粵群山與呂宋群島間來回穿梭,雲鶴先生先後與唐小桃、黃海鳳、張宗君、彭華、饒堅等眾多中青年詩友互相交流創作手機短詩的心得體會。 詩的交流還在繼續。3月中旬,雲鶴先生的朋友返福建故鄉公干,他托這位朋友帶了近十本《雲鶴的詩100首》,從石獅市寄給我分贈五月詩友,在短信中他說:“書很重,我不好意思托人太多本,就先寄您的和幾個最早與我聯系的,其他的我4月去廈門時再寄。”印制精美、佳作薈萃的珍貴禮物很快寄到,接到饋贈的詩友歡欣雀躍,紛紛致短信表示感謝。3月24日一早七時許:“急!五月詩社28歲以下的社員多嗎?菲律賓有個青年詩歌大獎賽,有中文組接受國外參賽,快截止了,如全部用電郵發來還來得及。”緊接著又連發幾條短信,列舉了參賽要求、評選規定、獎項設置、電子郵箱等資料。面對如此情深誼重的關愛與支持,我立馬給符合條件的五六位年輕詩友發去短信通知。這幾位詩友很快按要求把自己的詩作發出去參賽。他們說:“獲不獲獎不重要,重要的是五月詩社與海外詩界加強交流,共同為詩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詩壇前輩光未然抗戰時期寫下歌曲,在當下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日子裡,再一次在海內外愛好和平的人們心中唱響。五月詩友的心靈之花,也將繼續在海內外更燦爛地開放…… 【本文原載2005年5月5日上海《文學報》總第1599期,後為菲律賓《世界日報》轉載,並於2007年獲中國移動二十周年征文一等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