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2 23:13:59瀏覽417|回應0|推薦4 | |
該說是幾十年前吧,華嚴寫的《智慧的燈》是我輩青春年代極受歡迎的一本書,作者從生活體驗中分享她的智慧心語,讓讀者們都獲益匪淺,今天就借用華嚴女士的這本書做為文題。 明朝的洪應明在《菜根譚》裡曾說過一句話:「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這話乍看之下頗有道理,然而,在我們已過耳順之年的人看來並不能全然苟同。不是說施恩不求報?若輕易忘了所受的恩,那是其人品德有虧;樹立「威信」則應當公平而合於情理,處事按情、講理、合法,人們絕對心服口服,又怎會被人怨其「酷」?如果一個人出於好心施恩於人,便期待人時時想著他所給的恩,立威要先嚴後寬的目的不是按制、按法,而是免遭人怨,那麼其人的恩、威便是一種「手段」,而非出自於心,合於法理。 怎奈有些人讀書光看字面,特別是一些權貴、新官,對書上所說的奉行不悖。於是,為求個人表現,三把火燒得旺旺的官兒,三下兩下便定下嚴嚴的法條以博上司的讚賞,然冷眼旁觀者則以為那無非是鞏固個人權位的措施而已。能幫人者就是受惠者之貴人,身為貴人卻希冀人不忘其惠?處事樹威當寬則寬,該嚴就不必假仁慈,處理人事若能這麼套公式的話,就不需用智慧了。 受這等觀念影響的主管如法炮製,訂下嚴格的常規來規範、管制旗下員工。我們常聽說某機構缺人徵才,不過,卻也眼睜睜地看著一些公司、機構的優秀職工跳槽離去,而人才的出走不是被人「挖」走,事實上是被一些愚蠢的公司、機構規章給逼走的。為什麼?因為繁瑣、嚴苛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員工,管理層雖然洋洋得意,覺得人員、事務盡在其掌握之中,但是卻沒想到這一來壓抑職工的創造性,且抹煞了每一個人的自覺性,進而把一名優秀的員工變成了普通工人,孰不知把可以獨當一面的知識份子當成了工廠妹之時,自認盡職看守的高級主管也不自知地把自己降格為工頭了。 當你病懨懨地臥床,可是卻得吃力地下床去找醫生開個證明以便請病假;無視請喪假人哀慟的心情,冰冷地說請取訃告來證明……。當然,主事者認為這是照章辦事,嚴格處理。不過,面對著這種以「規則」來驅動的企業文化,最有才華、最勤奮的優秀員工通常是最早離開的。吸引和留住最優秀員工的原則就是──切莫創建愚蠢的規則。 所以,書讀多了若不能消化,照著書上所說依樣畫葫蘆,而不是就事情的時間、地點或狀況去衡量處置,那麼就可能會造成錯位、失當、失敗的後果。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