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0 16:01:08瀏覽491|回應0|推薦0 | |
前總統李登輝5日晚間受邀至中央大學的「菁英講座」,與學生對談,並以「新時代台灣人:我的『脫古改新』」發表演說。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1. 他提到,「受到日本統治達五十年,已經進入現代化的台灣,轉換由一個文明還不如台灣的新政權統治,對台灣人而言,當然造成政治與社會力學的作用與影響,所以發生了二二八事件,其原因,就是在於兩種不同文明的衝突。」 我比較同意史料所顯現出的二二八是「官逼民反」。 當時台灣比中國早步入現代化,可以從文盲比率、死亡率,自來水的普及程度及衛生條件來看出。不過二二八幕後,也有許多有日本放回來的罪犯,對治安大有影響。 2. 「台灣人」之所以能夠再度建立「身分認同」,是外來政權統治下的產品,也就是外來政權刺激台灣人,讓台灣人有機會確立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台灣人〉」之絕對意識。 完全同意李登輝的看法。 台灣人意識的萌芽,應自日據時代起。 當台灣人被稱為「清國奴」,而加以侮辱時,我想對中國的認同應該有所改變。 包括所謂的「新台灣人」的產生也是在,外交上到中國被中國打壓,到中國被稱為台胞後,對台灣產生的認同。 3. 把未來從過去拯救出來的新思維,否認過去,建立新的未來。 我覺得李登輝描述的是一些人的想法,特別是一部份的日據時代的知識分子。 不過這種「否定自己的過去」的想法,不見得是一個健康的想法。 但停留在過去,不能檢討過去,對自己的過去產生既自卑又自大的想法,更不健康。 歷史應該被借鑒,不該被否定。 4. 西班牙哲學家奧德嘉說:「我們所擁有的大部分世界圖像概念都是繼承自先祖;而這些圖像概念是在人的生活經營之中作為確固信念體系而發揮作用的。」依照這個說法,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應該是個文明進步的國家,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 中國過去曾經有過輝煌時期,這不見得不正確。 老談四大發明是過度的簡化。 從歷史來看,中國地區應該是比中世紀的歐洲文明進步。 5. 中國歷史從黃帝之後的夏、商、周,以至明、清,都是一脈相承下來的帝國體制。這個體系,被認為是「中國的法統」。這個法統之外,就是化外之民、夷狄之邦。 所以中國人的特色,就是「一個中國」的概念,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是「一個中國」的歷史。 這裡其實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法統的史觀,也就是「一個天下」,另一個就是「朝代更替」。 中國人的傳統認知,其實沒有那麼強的國家觀念。 中國受到民族國家的興起的影響,應該是近現代之後的事。 在民國初年,這個「一個天下」觀,才逐漸的轉為「一個中國」觀。 6. 中國只是進步與退步的不斷重複的政體。所以歐洲人以中國為例,所提出「亞洲式的發展停滯」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 中國有治亂的循環,並且多次分分和和,不過不見得是發展的停滯。 7. 共產革命帶給中國的,不是讓中國擺脫亞洲式的發展停滯,也不是擺脫中國,而是一種中國傳統霸權主義的復活,以及誇大妄想的皇帝一統的重新出現。 (1)我認為李登輝不該跳過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的短暫成功,以及洪憲帝制的失敗,結束了皇帝一統。 梁啟超也在辛亥革命之意義一文提到此點。 (2)皇帝一統的觀念應該沒有在中國人的腦海裏出現。 中國的共產革命,帶有強烈的農民革命的色彩,和馬克思所設想的無產階級革命,完全不同。 毛澤東想抓權,還不至於當皇帝。 倒是一直到現在,還是有人拿「朝代」觀念來解釋中華民國。 中國傳統的「一個天下」想法,的確很毒。 繼續:評李登輝的「脫古改新」2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