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1 05:59:56瀏覽461|回應0|推薦0 | |
這篇是繼續我的評李登輝的「脫古改新」1。 8. 中國的五千年歷史,都是封鎖在一定空間和時間之中,是一個朝代與一個朝代的連結體,只不過是上一代歷史的延長而已。歷代皇帝大多忙於權位的鞏固、國土的擴大,以及財富的剝削外,很少為政治的改革而努力,這都是所謂的「亞洲的價值」。 在改朝換代時,中國政治是也有不少的演變。秦朝的郡縣制、漢代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王莽的新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元代的行省制、明代的內閣制、清代的軍機處,都是這些演變。特別是在「相權」及「中央和地方分權」方面。 這和李登輝所說的權位的鞏固有關。 在經濟制度上,進步有限。有的改變,也和李登輝所說的財富的剝削有關,基本上他們是在考慮如何收得到稅。 從中國的史書盡是帝王家譜,斷爛朝報中,都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的「亞洲的價值」。 9. 歷史上說得出來的政治改革,只有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宋朝時代的王安石變法、清朝末期的戊戌變法和立憲運動,可惜都失敗了。 其實應該不止這些。管仲、商鞅應該算成功。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算失敗。另外個能幹這宰相王猛,也算不錯。這幾個,是作家柏陽所列出的六大政治家。 這裡是一個台灣中學生的作品,寫的很出色。 這個中學生的結論很有意思:「中國自古以來人民就是頑冥不化,害怕改變,為反對而反對,為不滿而不滿,那還需要做什麼儒家之道來統治人民嗎?唯有強國霸道之術兼賞罰分明的制度,才是成為亂世中霸主的成功之路啊!」 10. 就整個帝王統治過程來看,無可置疑的,每個朝代,都在玩「託古改制」的把戲。所講的「託古改制」,其實說是「託古『不』改制」比較接近事實。 我認為「託古改制」的想法,是改革的心理戰,是改革的技術層面。若誠意改革,「託古」也未嘗不可。 在中國的歷史上,從春秋戰國,法家和儒家的論戰中,就有法先王和法後王之辯。 孔子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應該是始作俑者。 康有為也為了戊戌變法,寫了一本《孔子改制考》,假托孔子的名義來作為實行變法的一個理論基礎。。 托古來改制的都失敗了。 反而是革命的,和過去劃清界線的,成功了。 繼續閱讀:評李登輝的「脫古改新」3 52447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