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9 06:32:13瀏覽319|回應0|推薦2 | |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希望自己的同胞可别把我们不当人。” 人这一生,谁不想团圆?为什么“咱中国人的灾难,总是一茬接一茬”?(炎海语)中华民族的忍耐、宽厚、包容和奉献收获的不应该是和国泰民安、和睦幸福的团圆么?《春夏秋冬》剧中近百年的故事里,违背人性的封建礼制、侵略战争和内乱令华、夏两家人的无数团圆梦化作泡影,他们唯有寄托“来生”。通览全剧,“来生”何尝不是人们历尽艰险仍抱持着的一份希望?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人们寄予殷切的期冀,然而说“希望”、“祈愿”,却不如说“来生”这么有份量、有决心,也不如说“来生”这么饱含今生的酸甜苦辣。峻山临终前发誓:来生报答翠玉;而翠玉在百岁寿辰许愿:来生答应炎海!这一代人的九转十八弯的颠沛,家破人亡的辛酸,枯等至终未能圆梦的苦楚,都只能化作挥别今生之际的无奈:等来生,再团圆。 一部《春秋冬夏》的巨作,把这受尽磨难的一代人的悲剧,搬上舞台,重现于世,我们是否惊醒了?是否番悟了?是否警惕了?剧作家张明玉让剧中人告诉世人:有些事是不能不回头的!再回首,看尽千疮百孔凄惨寥落,看穿风起云涌暴风骤雨,看懂世态炎凉人心所向,转过身,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知道今生团圆的朗朗乾坤! 剧作家张明玉在退休之前,执着剧本创作三十多年,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仙人掌花》、《春风不问录》、《七夕花》、 《纸婚》、《女人香》、《君子兰花》和《山水有相逢》等口碑极佳的剧作,创下演播当时破纪录的收视率。她剧本中的不少经典对白还成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语。按常理,她完全可以功德圆满,成功隐退,悠闲自得地享受生活,然而她对戏剧艺术的热爱,让她即使面对疾病,也从未停止过对戏剧艺术的付出——二零零五年她应聘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对三百多位研究生传授编剧技巧,二零零六年与美国生活电台合作,开办编剧训练班,结业后与学员成立了“风铃剧社”。二零零八年以惊人的毅力,在对抗病痛的同时,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春夏秋冬》史诗舞台剧的创作。从今年五月起,这部不同寻常的剧作开始以多种语言在全美演出,迄今为止,在南加州呈献的演出,备受推崇。盛夏,她率领团队来到北加州,中秋佳节将至,她和她带来的这部“人生数十寒暑,尽在这百年春夏秋冬”的舞台剧,是否是她潜心筹划的又一个团圆?是她和戏剧艺术再创辉煌的团圆,还是戏剧和观众的团圆? 和朋友约好了去拜访这位令我着迷的剧作家,迎面而坐,好一位意气风发恬美隽秀的女子!张明玉给我的感觉是:飒爽而又妩媚!我们从戏剧艺术谈到生活细节,从衣着打扮聊到烹饪美食,还不忘享用美味茶点!听她侃侃而谈,我庆幸不虚此行:她来北加,不单单是和戏剧艺术再次深入人心的团圆,也不仅仅是为了戏剧和观众的再度团员,还有和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团圆——她这一代人辗转大陆、台湾、美国,风雨兼程几十年,即使远比上一代人“好命”,事业有成,家业有成,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在这一代人心头萦绕不去的是一种相同的情绪:追忆、沉思和共勉。她就是要把这一怀沉甸甸的情绪,用生动鲜活的戏剧形式轻松地传达出来,为了她这一代人,也为了缅怀上一代人,更为了她和她上一代人生命底色上永远鲜妍的乡情和他们所挚爱的乡土,还为了她心中毕生敬仰的大苦大难中坚韧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 感慨张明玉的戏剧创作功力,理性和感性交集,让这部《春夏秋冬》彰显出史诗舞台剧凝练厚实的底蕴,教人于微笑和泪水中长思深虑,追昔观史,继往开来。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