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3 00:51:23瀏覽303|回應1|推薦3 | |
輿論或者社會上,對於民進黨是有些刻板印象。然而,多數的民進黨員選擇我擔任黨主席,就是期待民進黨失敗後再起的過程,可以有所不同。有些人以為民進黨一旦在野,就會為反對而反對。然而,政治上的制衡,只是在野黨的角色之一。作為在野黨,民進黨還有更深一層的責任。 三言兩語1337
【蔡英文 中國時報2009.03.22摘要】輿論或者社會上,對於民進黨是有些刻板印象。然而,多數的民進黨員選擇我擔任黨主席,就是期待民進黨失敗後再起的過程,可以有所不同。有些人以為民進黨一旦在野,就會為反對而反對。然而,政治上的制衡,只是在野黨的角色之一。作為在野黨,民進黨還有更深一層的責任。 第一,必須有承擔守護國家的責任。民進黨是有執政經驗的反對黨,過去十個月似乎證明,我們比國民黨還有治理能力。民進黨不僅是反對者,也是政治上的競爭者。我們必須承擔守護並發展這個國家的責任。 第二,必須堅持理想性。民進黨跟國民黨的區隔,就在理想性。我們不僅治理能力要比國民黨好,更要堅持理想性。我們的國家現代化還不夠,雖然有很漂亮的101大樓,有很好的硬體工程,但是社會的、民主的、甚至經濟的基礎工程,都尚未完成。民進黨必須有理想性與使命感,承擔起建構社會民主基礎工程的重責大任。 第三,必須以包容性擴大社會基礎。我們必須承認,在政治實力上,民進黨還很薄弱。在立法院我們是少數黨,必須時時面對少數執政的困境。2000年我們是因為國民黨分裂才當選,2004年我們是耗費了所有的力量,甚至是預支了將來才當選。為什麼說是預支將來?因為民進黨做出過多的承諾與過度的妥協,以致在二○○四年後,我們必須一點一滴償還這些負債。我們必須承認,民進黨八年執政,政治實力其實無法完全實現理想。 如何擴大社會支持基礎,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我們執政時,自知政治實力不足,必須努力累積,卻走錯了方向。我們用政治對抗的方式,來凝聚支持的力量。完全對抗,在反對運動初期是有正當性的,因為當時的威權政權拒絕民主、也沒有民意基礎,對抗能夠得到社會的同情。 但是當民進黨已經執政,台灣民主雛型成形後,台灣主體性已經是大家共識時,對抗就必須向包容轉化。台灣是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最需要以包容來體現多元。如果繼續以對抗來凝聚政治實力,就會不容易擴大支持。政治實力來自於選票;我認為,選票來自政黨的包容性。在單一選區制下,這點尤其重要。 未來的民進黨必須體現,移民社會與民主社會的多元性,讓這個社會更活潑。民進黨最核心的本土價值,也必須重新詮釋。本土也好,主權也好,我們今天必須誠實的講,過去在政治攻防中,把「本土」窄化成一種排他性的觀念。這種窄化的本土詮釋,忽視了移民社會最需要的包容,跟我們團結成為生命共同體的需要是矛盾的。 包容性的本土觀可以跟主權連結。我們是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的主權是我們自己的。要統要獨,必須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重點不在選什麼,重點在,選擇權是我們自己的。(作者為民主進步黨主席)
1、 社團組織,要擴大群眾基礎,一定要有教育社會大眾的能力,而且教育內容不能只限於政黨、外交、主權議題,民進黨也要負擔個體經濟、環境保護、休閒生活、藝術生活等更具體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議題。 2、 參考各個新興宗教、葉教授等等,他們的口述能力、關心議題,就可以吸引數十萬人。 3、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除了政權以外,有太多的議題需要人民參與探討,需要有人來領導。現代的政治人物,需要更博學多聞,來帶領時代前進。 4、 民進黨應該不斷教育、傳播社會大眾《憲法》、《世界人權宣言》,讓百姓了解自己的權益、為弱勢者主持正義;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國民黨當對手,應該把尼采、康徳、培根、哥徳、馬克思、孔子當對手,自己才會進步,才會有魅力。 5、 打擊權貴,監督媒體、政黨的工作,就交由民間網友來做,綽綽有餘,因為泛藍親們的知識水準太低,太容易對付。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