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互文性
2007/01/18 11:09:17瀏覽2056|回應0|推薦2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原由法國知名理論家茱莉亞克莉絲特娃Julia Kristeva)於1966年在其論文<界線的文本>  “The Bounded Text”)中首度提出,她指出:「文本是各種不同文本的排列組合,其他文本在此既有的文本中,產生穿越時空的交叉性互文對談」(36)。葛蘭•亞藍Graham Allen)在其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中剖析克莉絲特娃、巴赫汀(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及傑內(Gérard Genette)對於「互文性」的解釋,歸納出以下兩個重點:互文性的研究應探討文本與文化、社會、歷史之間的關係。此外,作者、讀者、及文本之間互為流動的關係,更使得閱讀與詮釋文本有了繁複多層的意涵。史坦互文性的觀點為「多意論」提出了適切的詮釋,他說:「文學並非封閉而是開放性的文本,它的開放性取決於外在文化及社會環境的變數,開啟重新解讀文本的新扉,文本的互文關係不啻為文本本身的複義關係做了最佳的註解」(57)。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oway68&aid=66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