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26 09:27:41瀏覽1846|回應8|推薦81 | |
歌手馬兆駿正值四十八歲的壯年,卻因心臟病猝逝,殺手是心肌梗塞。巧合的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二月份的主題之一,就是探索人類心臟〈Explore the Human Heart〉,因為美國每年有七萬人、全世界有七百二十萬人皆死於心臟病。 心臟病造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人類吃的越好、生活越舒適,增加心臟毛病的機率也越大。許多人對心臟病的早期癥狀並不注意,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只能靠手術救命,每年僅僅是因為心臟動脈嚴重蔽塞或硬化,需要進行「搭橋」手術〈bypass surgery〉的就有四十萬人,損壞嚴重的就只能換成人工心臟,抱著一線希望苦等死者捐心。 也許你不知道,人類心臟一天跳動十萬次,推動全身六夸脫〈quart〉的血液運行佈滿體內將近六公里的血管,需時僅二十三秒,包括快速通過十盎斯〈0.3公斤〉的心臟,因此血管一旦阻塞,形同水泵的心臟就會負荷急增,造成心臟病發作。 平均來說,人類從六十五歲到八十歲之間是發病高峰期,女人得心臟病比男人甚至還嚴重。但是這個年齡標準近年來一直在下降,科學家們發現生活型態越早暴露在不良環境下,心臟病首發年齡就越年輕。根據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公布的2004年的十大死因,心臟病排名第二!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專文,還配有心臟手術的連環照片,請有興趣者自行去找雜誌看,酷媽就不貼到這裡,免得有人受不了。但老實說,酷媽看那被麻醉的病人躺在手術檯上,被剖開胸膛肌架照見內裡器官,竟想起從前上生物課解剖兔子青蛙,在這樣的時候,生命有什麼不一樣? 人生固然無常,但有時候是自己造成遺憾。生命是否珍貴,看人怎樣愛惜。 ※以上照片皆來自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