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請快告邱毅!
2011/06/03 18:32:30瀏覽4110|回應11|推薦59
引用文章這次是毒奶粉,下次是??

繼指控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與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是造成塑化劑風波的罪魁禍首,台灣“爆料天王”邱毅30日再爆猛料,指證被查出將有毒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摻入食品添加劑“起雲劑“之內的台灣昱伸公司負責人賴俊傑,長期以來就是民進黨金主。

針對邱毅的宣稱,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表示,民進黨從未接獲昱伸公司或其負責人賴俊傑捐助的政治獻金,邱毅栽臓抹黑,民進黨除予以嚴厲譴責外,已委託律師團研議針對邱毅的不實指控提告。

民進黨忘了陳水扁家族貪腐弊案,就是邱毅最先爆的料,民進黨當初還"義正詞嚴"的駁斥邱毅捏造,陳幸妤、陳致中還真的按鈴提告,結果證明做賊的忝不知恥喊捉賊,扁朝高官也大批涉案,包括陳其邁和他老子陳哲男。

如果查證昱伸公司確實是民進黨金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就憑昱伸少東賴昱伸目前擔任《自由時報》旗下英文《台北時報》記者,過去批馬不遺餘力,賴又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監事,要說跟民進黨毫無關係那才特奇怪。

再看監察院公布去年五都選舉政治獻金申報資料,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選新北市長時,政治獻金收入居冠,達新台幣1.4億元。這裡面有沒有賴家一毛錢,陳其邁敢不敢用性命擔保?想想民進黨要跟扁家貪案劃清界線時,陳幸妤怎樣厲聲責問「誰沒拿過我爸的錢」吧。

民進黨要撇清跟昱伸的關係,那是當然要演的動作。但是要切割跟塑化劑的責任問題,恐怕不是發表聲明推到馬政府身上就能澄清。民進黨執政八年為何沒有查出塑化劑事件,反而促成塑化劑擴大使用,民進黨才應該好好釋疑!

針對塑化劑風波,雖然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05/31傍晚主持廣播節目時指出,民進黨因為做不好,所以下台了,現在是國民黨執政,就應該處理好問題。但是,除了做不好還亂批評,曾是幫凶的民進黨負起什麼責任?曾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的涂醒哲指責馬政府無能,怎不敢坦白交待自己毒害了多少台灣人民?

還有屁話滿嘴的蔡英文,馬後炮表示馬政府跟業者應該要共同負擔起這個責任,她怎麼不說清楚她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對食品的安全與食品的健康「有能」了什麼?建議別人主動積極防範,自己在位時應該主動的積極防範都到哪裡去了?

從民進黨發表聲明,指責馬政府相關單位「怠忽把關於前、慌亂因應於後,不僅讓民眾與業者陷入恐慌、無所適從,更凸顯政府在毒性化學物質與食品衛生管理的機制上有嚴重漏洞」,不禁讓人懷疑民進黨執政會不會掩蓋這件事,說不定已經這樣做過,那豈不是毒害人民多吃了好幾年的塑化劑嗎?難怪洗腎、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其實塑化劑風波不是哪個政黨的問題,而是業者一起賺「便宜就好」的黑心錢,執政黨和在野黨應該同心協力處理,但民進黨的反應永遠是不分清紅皂白的謾罵攻擊,卻不知往往變成自曝其短,而且越往下掀越是難看!民進黨最好快告邱毅,讓更多內幕和證據告訴國人事實真相。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Ma&aid=528652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代宋世傑」 邱毅享受與律師舌戰
2011/06/10 20:02
從二○○六年起,「爆料天王」邱毅官司纏身,五年內卻創「五十勝零敗」訴訟勝率百分百的另類紀錄。打敗的對手,涵蓋扁朝文武官員,邱毅自封是「現代宋世傑」。

邱毅揭發高捷弊案、扁嫂炒股案、扁家洗錢案、駙馬爺趙建銘、趙玉柱內線交易案,揭弊雖然為他贏得高人氣,但也付出跑法院代價。邱毅辦公室有一塊大型白板,「全盛時期」周一到周五都要出庭。

「不請律師、親自出庭、答辯,是我打贏的撇步。」邱毅說,大小官司,被告或是他告人,狀子都是他親自操刀,再忙也要親自出庭。

「我很享受在庭上與對方辯護律師舌戰的氣氛。」邱毅說,他最得意的戰役,就是與前檢察總長陳聰明的誹謗官司案。陳聰明當時請了頗負盛名的三大律師,到了庭上卻被他的辯才一路壓著打,當天辯論結束,就知道官司勝了。

告贏前立委王世堅是邱毅另一個得意的戰果。王世堅在二○○六年指控邱毅涉嫌性侵前中國小姐廖先聆,邱毅氣得當天下午就遞狀控告王世堅誹謗,法院判決王世堅敗訴,必須登報公開道歉。

邱毅官司勝了之後說,他告王世堅的理由是,在感情世界裡,向來是女人追他,王世堅說他「性侵女人」是對他人格的侮辱,只有提告才能捍衛人格。

前第一家庭陳水扁、吳淑珍、陳致中、陳幸妤及陳水扁親家趙玉柱先後告邱毅誹謗、妨害名譽,但邱毅全身而退,創下與第一家庭交手全勝的特殊紀錄。

「我大都是被告,所以跟施明德告人求償有大筆的獲賠獎金不一樣」,但邱毅說,光是律師費就「省下」近一千萬元,這是一筆「看不見」的收入。

邱毅說,他喜歡贏的感覺,錢不是他打官司的目的。重要的是,他賺到寫一手好狀子的能力。【2011/06/10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塑化劑風暴自省 台灣無謂的優越感
2011/06/07 23:26
塑化劑毒飲風暴持續延燒,重挫台灣食品安全信心,連帶影響台灣國際形象;大陸自2008年爆發嚴重的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各種非法添加劑事件層出不窮,民眾對食品安全信心已接近冰點。兩岸都有不肖業者貪圖小利,使用有毒物質生產食品,傷害全民健康。如何有效防範於前,事件爆發後更能除惡務盡,並依據危機處理SOP將傷害盡速降到最低,重建民眾信心,值得兩岸共同重視。

毒飲風暴爆發以來,台灣政府及業界緊急採取一系列措施。觀察兩岸政府與民間應對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態度與手段,確有值得相互借鏡之處。塑化劑汙染飲料與食品消息一曝光,台灣生產業者立刻將所有受影響產品主動下架回收;未使用昱伸公司起雲劑的廠商,則公布其供應商名單並送檢產品以示自清;四大超商也暫停銷售尚未取得商品檢驗報告的運動飲料。廠商及通路商的做法值得稱許,本身雖然因而承擔若干損失或作業成本,但確實可以避免民眾可能受到的風險。

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地方衛生局同時開始追縱非法添加塑化劑的起雲劑流向。資訊顯示,曾使用昱伸公司問題原料的中下游廠商達95家,影響的品項從飲料、果汁到保健食品多達130項,由於添加起雲劑的產品種類過多,衛生署當即宣布5大類含起雲劑食品,若在31日前未取得安全證明一律下架回收,以徹底消除民眾「哪些東西才可以吃」的疑慮。

危機處理非常重要的一環是資訊透明,食品藥物管理局官網每天公布問題廠商名單和產品追查進度供民眾參考,相關部會也及時透過媒體向民眾公布事件發展進程。

昱伸公司銷售非法添加塑化劑的起雲劑已5年,已有罹癌民眾質疑,是否因長期服用昱伸下游產品而致病。雖然目前尚未證實任何塑化劑危害人體致死個案,署立醫院仍於28日起開設「諮詢門診」,接受民眾諮詢。「諮詢門診」制度建立,當可消除民眾不必要的疑慮,並及時對受害者進行醫療救助。

倘若證實塑化劑確實對身體造成危害,索賠問題將是民眾關心的焦點。法務部已主動成立專案小組,督導各地檢署偵辦相關案件,並透過媒體報導讓民眾瞭解此類事件的司法救濟管道,如果權益或健康受損,可以提出民事訴訟,還可透過假處分防止廠商脫產,民事訴訟法可進行「集體訴訟」,消保法也有「團體訴訟」規定。

現行檢驗機制似已無法有效防堵不肖業者添加有毒物質,經濟部乃研擬從生產製造端源頭進行管制,把食品添加物業者也納入食品GMP 認證的自主管理對象,進行強制認證,希望改進行政作業手段,對食品進行更嚴格的把關,讓民眾安心。

另外,作為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台灣食品行銷全球,政府乃在第一時間,透過世衛組織和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知會大陸和其他國家,使大陸及世界各國可以及時降低傷害,同時亦表明台灣負責任的態度。

從產品下架、全面追蹤流向、公布追查進度,到建立「諮詢門診」以及司法訴訟協助、改進行政規範,每一步對消除民眾恐慌、保障民眾權益都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相較於此,大陸近年來頻頻爆發食安事件,官方處理模式被批評為五段式套路「權威媒體揭露、相關領導表態、幾個部門突擊、若干人員服罪、過段時間冷卻」,只能暫時安撫民眾情緒,而不是真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尤其限制媒體報導、能掩蓋則掩蓋的做法,更增加了民眾對體制的不信任度。台灣面對毒飲風暴危機的處理經驗,有值得大陸借鏡之處。

台灣經濟成長較早,國民平均所得也比較高,面對大陸往往流露出幾分優越感。過去台灣未曾發生系統性的惡意添加有毒物食安事件,台灣媒體在報導大陸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溝油、染色饅頭事件時,往往藉著嫌憎大陸的不好及落後,彰顯台灣的優越。《旺報》兩岸徵文版昨日刊載〈公共浴室沒那麼可怕〉一文,大陸作者描述了一位「台北lady」對未曾見過的大陸景象,僅憑想像就流露出嫌惡的表情。這正是台灣社會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寫照,殊不知這樣的心態及表現在別人眼中是醜陋的。這次黑心起雲劑風暴正好敲醒台灣人,任何國家都會有唯利是圖的不肖商人,台灣過去不是沒有黑心食品,而是還沒被發現。

兩岸食品及原物料交易頻繁,食安問題密不可分。兩岸與其互相指責對方黑心商品,意圖貶低對方,不如相互合作彼此借鏡,以此次塑化劑風暴中台灣的做法為開端,建立一套完善的、兩岸架構下的食品安全危機處理SOP,為民出發,讓民眾安心。 (2011/05/30 | 旺報社評)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黃淑英為何擋?沈世宏為何放?
2011/06/06 12:40
環保署曾兩度要將DEHP改列為第一類毒物,最後都無疾而終。藍營立委近日揭露,因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在環保署公聽會上發言力阻,使這項塑化劑無法納入有效管理追蹤致貽患全台。黃淑英則反駁,公聽會發言沒有約束力,最後決策權是在環保署手裡。

不論誰是誰非,決策延宕的結果,是全台民眾平白多吃了幾年塑化毒物,食品飲料業營運大受打擊,台灣品牌的形象則淪為國際笑柄。正當政府持續追查塑化物去向,我們也應回頭檢視這場食品災厄的源頭,是誰失職?是誰在包庇?

黃淑英引發爭議的發言,是在二○○九年七月一日的環保署公聽會上,主旨在討論DEHP等毒性化學物質的列管。當時,環保署及環保團體支持列管,黃淑英和塑膠公會則持反對立場。根據紀錄,黃淑英的發言重點包括:一,環境荷爾蒙很多,為什麼只列管DEHP?二,不該將精子量減少與DEHP直接連結,環保署不能只提國外報告,需提更強有力的「本土研究」。三,環保署指DEHP汙染源來自廠商,證據為何?政府不能只作源頭管制,尾端產品和廢棄物也要加強管理。

從上述發言看,黃淑英的反對態度具體且強烈;根據其發言邏輯,也顯示她清楚DEHP是什麼樣的物質,可能造成什麼影響。這些發言,雖不足以推論她在為特定利益團體護航,問題是其夫參與多家塑膠化工企業的經營,這項背景卻又不能不讓人心生困惑。更嚴重的一點是,黃淑英身為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在立法院又是「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的委員,除應更具專業背景,也應以更嚴格的標準來捍衛民眾健康及生態環境,而她卻用不對稱的理由來阻擋DEHP列管。這點,恐怕是她難以撇清的嫌疑。

再往前看,二○○六年在扁政府任內,環保署毒物諮詢委員即引述歐盟的新研究發現,建議將DEHP列為第一類毒物,卻因不明的理由遭到擱置,只把DOP塑化劑列管。黃淑英對此過程顯然知之甚詳,她在○九年公聽會上,一開口便以「○六年已經討論過」為由,質問環保署:「有什麼新事證要列管?」她是否一人阻擋過兩次管制,有賴民進黨出面解答。

亦即,台灣先錯過了二○○六年的管制機會,二○○九年又錯過一次;一錯再錯,民眾因此多受了黑心商人五年的毒害,這筆帳不該含糊帶過。當然,要仔細論究,黃淑英一個人也扛不起這麼大的擔子;如其所言,她只是提出個人意見,最後的決策權仍在環保署手裡;那場公聽會中,代表環保署出席的管制考核處長袁紹英也表示,最後的決策將由署長拍板。為什麼環保署長沈世宏最後沒有堅持?

根據沈世宏的說法,當時下面報上來的公文,就只要求管制雙酚A,而未列DEHP。這樣的答覆,其實相當曖昧;那是暗示,在行政過程中出現第三隻手擋掉了DEHP,或者綠委的反對確對決策產生了干擾,外界無從知悉。但如果沈世宏明知此一毒物的嚴重性,卻以行政程序為藉口消極不作為,他也讓自己變成共犯結構的一部分了。包括○六年張國龍任內環保署的放水之謎,同樣有待解答。

這次塑化劑事件喧騰海內外,但民進黨對此一議題的高度冷淡,乃至綠色媒體幾乎不談論此事,皆讓人好奇。這是綠營知道最後的回火將燒到自己?或是認為民生議題無助總統選情?再說,環保署要列管毒物,只是針對生態環境的汙染;但塑化劑之所以能滲透進各種食品,卻是當年扁政府衛生署長李明亮公告食用香料及複方添加劑不必送驗,留下了一個大缺口。對此,民進黨不能雙手一攤,就此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歷經兩次政黨輪替,藍綠的「歷史共業」已越來越多。但要消除共業,不能再像首長特別費那樣由兩黨合謀一筆勾銷了之,而應更仔細地逐一檢視彼此的足跡和責任,如此,政黨政治才有進步的餘地。黃淑英和沈世宏之間,誰該負的責任多一點,有沒有人該下台負責,請兩黨好好辯論一回吧!

【2011/06/06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毒風暴/福建台海網 狠批台灣「裝高貴」
2011/06/04 03:53
台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吹到大陸,大陸、香港多地已下令全面禁止相關產品進入,重創台灣形象。大陸福建台海網甚至發文批評,認為台灣早前大篇幅報導大陸地溝油、毒奶粉等黑心產品新聞,現在台灣食品醜聞受到國際矚目,還要再裝「高人一等」嗎?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下轄的台海網時事評論員韋戈發表一篇題為「島內爆毒飲風暴,台灣還要裝「高人一等嗎?」文章,批評台灣的不厚道。

文章稱,早前大陸爆發地溝油、三聚氰胺、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台灣各大報都以大篇幅報導,好似要藉著凸顯大陸的不好及落後,來彰顯台灣的進步與文明。他認為,台灣就是擺著一副「高人一等、沾沾自喜」的樣子。

「台灣這次發生有毒塑化劑事件,以後不知道台灣民眾還要不要自以為尊貴,動不動高呼『台灣之光』了?」

韋戈還疑惑「一向自詡為擁有高規格食品安全標準的台灣到哪裡去了」?他說,隨著時間的演進,受害名單不斷擴大,台灣知名食品公司從味全、黑松、成偉公司(盛香珍)再到統一等,紛紛被點名,相關產品先後下架、回收。有些廠商在自清之餘還大聲喊冤,說自己也是受害者。

他說,相關報導引述生產含有有毒塑化劑的某一台灣廠商說「入行30多年自己一直就是這麼生產的,而且同行都是如此」,韋戈無法茍同他一副「大家大驚小怪,自己理直氣壯的樣子。」【2011/06/04 經濟日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監委衛食管局請命 人力不足難把關
2011/06/03 21:41
監察委員吳豐山今天針對塑化劑風暴,投書中國時報論壇指出,明年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後,食品藥物管理局並沒增加多少經費與員額,而正因經費、人力嚴重不足,所以塑化劑不列在例常查驗項目,出了事才驚覺「破了那麼大的洞」。立委黃淑英也說,除了員額,食品檢驗員的素質也須再提升,否則難以查出商人的黑心手段。

吳豐山指出,昨日監察院財經委員會巡察食品藥物管理局發現,明年衛生署升格衛生福利部後,整個部八司六處四署一局一所,總員額仍只有八百三十一名,食品衛生管理局雖然同步升級為部內之署,但經費、員額看不出會有什麼長進。

尤其跟先進國家比較,我國食品藥物的管理經費實在過低,他舉例說,美國、日本乃至於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其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和人力(折算人口比例後)都比我國多出幾十倍乃至於百倍。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受訪時對此表示,我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人員編制與經費預算確實較為不足,而政府組織改造通常也只是「名稱升級」,對於負責該業務的單位,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她進一步指出,除了經費、人力不足之外,檢驗員的專業素質也應相對提升,對於食品添加物應有更高敏感度,因為實在很難料到,像塑化劑這種完全不屬食品添加物的物質,居然會添加到食品中。而這些都需要更多經費與人力配合,才能把關得更為嚴密。

台灣幅員雖小,但人口眾多、產業發達、廠家萬千,食品藥物管理業務本就繁雜,吳豐山指出,當初得知政府有意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單位仿美國例,組成食品藥物管理局時,還以為會有大幅提升嚴重不足的管理經費和人力。

然而,在改制為食品藥物管理局後,用在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一年卻仍只有兩三億的預算與幾十名員額,吳豐山強調,經費和人力嚴重不足已成為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的根本病灶。

他提醒政府說,這種治理國家的要領如果不改,有毒塑化劑為害眾生不會是最後一個滔天大案。 (2011-06-02台灣醒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塑化劑風暴揭開食品添加物四大管理黑洞
2011/06/03 21:32
這次食品添加物非法使用塑化劑所引發的信心危機,恐怕不亞於兩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食品服務部經理陳冠宏說。

五月二十三日衛生署公布檢測食品塑化劑的民間驗證業者認可名單後,這些業者的檢測實驗室,很快就堆滿帶有各式包裝的食品樣本候驗。一天上百件的收件量,是平常的兩、三倍,「盛況」只有三聚氰胺事件可比擬。

「那時各家廠商送檢的樣本,光一週加起來的數量,就追上平常一整個月的水準,」全國公證檢驗公司經理周世民說。

實驗室調派員工假日輪班,仍來不及應付此起彼落的電話鈴聲。話筒另一端傳來的焦急語氣,詢問何時可以收件、檢測報告要等幾天。

陳冠宏辦公室的桌上,放著平常服用的蜆錠、牛樟芝、冬蟲夏草等保健食品,也被懷疑是否受塑化劑污染。從事檢驗工作十多年,被問到該怎麼辦時,只見陳冠宏苦笑答道,「就當自己是白老鼠吧!」

周世民也坦言這個台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開始動搖他對於「台灣製」就是品質保證的信念。

「這些違法添加塑化劑的起雲劑製造業者,真是道德淪喪,」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張正明點出,這次事件也突顯出國內食品衛生管理長期被忽視的一些黑洞。

黑洞一:法令鬆綁,給不肖業者可乘之機

以添加種類多寡而言,食品添加物分為「單方」與「複方」兩種,其中複方是以單方再調配其他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物所組成。

以這次發生爭議的「起雲劑」為例,就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單方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的複方。

食品衛生管理法原本規定,無論單方或複方,食品添加物都要向衛生機關辦理查驗登記,再取得許可證字號才可販售與使用。食品業者也僅可使用衛生署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

但衛生署為簡化行政管理,參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作法,認為只要從源頭管控單方的使用範圍與限量標準即可,因此二○○○年修法公告食用香料與複方食品添加物可免除查驗登記,由業者自主管理,衛生單位必要時查核即可。

張正明指出,市售食品添加物絕大部分屬於複方,強調功能好但是成分複雜。在複方免除查驗登記的情況下,法令鬆綁給不肖業者上下其手的空間,業者藉口這是客戶的商業機密,不但不需要揭露成分組成,甚至有些產品含有哪些法定規定使用範圍與限量的添加物,也不對客戶說明。使用這些複方添加物的食品廠商,也樂得不需要在產品標示上說明用了哪些食品添加物,因為「他們也不清楚真正的成份!」

黑洞二:食品衛生管理不受重視

二○○九年九月,吳敦義就任行政院長。強調庶民經濟的他,要求調查十大民怨以進行施政改革,結果當年因曾爆發知名連鎖速食店食用油不合格事件,使得「食品衛生把關不嚴」名列十大民怨之一。

這次的塑化劑事件,雖然靠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楊姓媽媽研究員抽絲剝繭而現形,但真正在第一線負責把關的各縣市稽查與檢測人力嚴重不足,相關預算少得可憐,明顯與民眾關切的程度,不成比例。

監察院去年調查,全國二十五縣市衛生局編列的食品衛生經費合計約一億多新台幣,除以全國人口數,每人平均分配金額為四‧六元,連買一罐養樂多都不夠。其中有十五個縣市衛生局編列的食品衛生經費人均配額低於平均水準,殿底的縣市更只有一‧三元。

若與我國縣市人口數相近的美、加、日、韓、澳等國十九個城市衛生機構所編列的食品衛生經費比較,發現這十九個城市的人均配額約為一○二元,為我國的廿二倍。突顯政府對食品衛生管理的漠視。

「某些縣市衛生局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都沒有能力檢測,更遑論能及時查出其他非法添加物,」監察委員程仁宏憂心說道。

黑洞三:化工原料管理多頭馬車

海洋大學副教授張正明指出,目前衛生機關對於食品添加物管理重心,主要放在上市食品抽檢,對於食品添加物源頭,也就是化工原料生產業者或進口商的管理,因為這些相關資訊的產生與彙整,涉及財政部、經濟部、農委會與衛生署等部會,長久以來缺乏橫向聯繫資訊互通的管道,所以每當發生食品添加物的違法事件時,衛生單位不容易及時追溯源頭,釐清化學物質的販售流向,控管損害。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73期】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染塑產品近900項 牽扯廠商高達341家
2011/06/03 21:23
國內塑化劑污染風暴範圍逐漸擴大,截至中午為止,被驗出塑化劑的品項累積至848項,被牽扯在內的廠商高達341家,回收下架產品已超過百萬件。衛生署擔心,部分遭污染果醬製品恐怕早已製成烘焙麵包、蛋糕,或是流入冰品店,影響民眾健康。

檢調偵辦動作越來越快,賓漢下游的千賓香精原料公司成了食藥局關注焦點。千賓香精長期生產芒果醬、百香果醬、紅豆醬、鳳梨醬等半成品,目前已知販售至全國19家商家。

這些商家包括了冰品店、食品行、烘焙坊、麵包店、原料行,地點遍及台北、台中、嘉義、雲林、台南市等,影響範圍相當大。食藥局正積極追查中。

讓食藥局擔心的是,不少遭污染果醬原料應該成為某些冰店、冷飲店裡的食材,因為百香果醬、芒果醬、紅豆醬、鳳梨醬等醬料都是冰品店相當受到歡迎的產品,應該不少人已經吃下肚。

這次塑化劑污染也讓台灣丟臉丟至國外,遭檢方收押的金果王食品就進口了400多斤遭污染起雲劑至美國紐約,消息傳出後,隨即在當地被銷毀。【2011/06/03 聯合晚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IT蒙羞 五大類食品出口列管」
2011/06/03 21:22


塑化起雲劑風暴燒到海外,MIT品牌蒙羞,行政院昨天宣布,經濟部將公告五大類食品須檢附合格證明才能出口;院長吳敦義痛斥黑心業者「天地不容」,要求檢調追查二百四十四家向昱伸、賓漢採購有毒起雲劑的中下游廠商,追究採購經理人刑事責任。 吳揆指出,目前國內生產起雲劑的廿一家製造或供應商源頭,已全部完成清查,確定昱伸、賓漢兩家違法添加塑化劑,並已追查確認二百四十四家中下游廠商使用其產品,所查獲的汙染產品已全部下架。 「這種行徑天地不容!」吳揆痛斥製造有毒起雲劑及販售黑心食品的業者,要求檢調徹查嚴懲,「包括企業採購經理人的刑責也要一併追查」,並嚴防違法者脫產、串供、湮滅證據,應就帳冊、進銷貨資料追查違法產品的流向,盡速偵辦。 法務部次長陳守煌表示,有毒起雲劑和一般市售起雲劑的價差達六、七成之多,食品企業採購人員應有判斷常識,不應採購廉價的黑心起雲劑,檢調將針對二百四十四家向昱伸、賓漢採購黑心起雲劑的中下游廠商調查其採購人員,若確認其知情,將依法求處刑責,並採一案一罰,最重卅年。 【2011/06/03 聯合報】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丟臉 飲品堆積國外碼頭 外國政府要求安全檢驗證明才放行
2011/06/03 21:19
台灣不肖業者在飲料食品中違法添加塑化劑的醜聞,在國際引發恐慌,中國、香港、英國、美國、菲律賓、加拿大等地紛紛將疑似或已證實含塑化劑的台灣飲料食品下架銷毀;國內業者也向衛生署反映,指外國政府要求出具安全檢驗證明才能放行,導致大量產品堆放國外碼頭。民眾痛心說:「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說,含致癌塑化劑DEHP的問題起雲劑的悅氏運動飲料,確認輸往香港、中國;成偉公司(盛香珍)將問題起雲劑外銷到菲律賓與越南;傳佳公司與雲丞公司的問題果汁則輸往美國;昨遭波及的統一企業的蘆筍汁則賣到中國。

日出茶太換原料

隨台灣問題飲料食品越爆越多,恐慌風暴也襲向國際,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言人李元平前天說,上海3月進口的一批「悅氏運動飲料」,目前進口商已下架召回;李元平說,已要求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對來自台灣地區相關添加劑和飲料等產品的檢驗監管,並從即起不再受理台灣昱伸香料公司所生產的食品添加劑的進口報檢。

而在台灣食藥局公布台灣連鎖茶飲店「日出茶太」百香濃縮果汁可能遭塑化劑污染後,香港的日出茶太連鎖店昨已停用百香濃縮果汁,改用新鮮果汁代替,香港衛生署前天也同意食益補公司回收「白蘭氏超能金剛成長鈣片」。

加拿大中文媒體報導,加拿大華人超市裡8款台灣製的濃縮果汁及果醬也被驗出含有塑化劑,被要求召回或銷毀,美國馬里蘭州一家採買亞洲食品的超市和英國部分廠商也紛紛主動召回有疑慮的台灣商品。菲律賓中文媒體也引述菲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長拉佐說,該局正在監控來自台灣的高風險產品,以確保產品安全無虞。

拖越久成本越高

衛生署說,已接獲業者反應,有外國政府要求我廠商出具安全檢驗證明才能放行。導致大量產品堆放在國外碼頭,每拖1天,業者成本就往上加。

黑松公司副總白錦文說,外銷業者已主動要求,須提供相關證明文件才能販售。在美國留學的張天琴說:「這次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蘋果日報2011/05/29)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大教授:DEHP比三聚氰胺毒20倍
2011/06/03 21:07
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今天表示,塑化劑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起雲劑本身沒有問題,是有不肖業者摻了塑化劑到起雲劑配方中,才造成這次塑化劑風暴。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台大公共論壇,出席學者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依國內食品衛生管理法,目前國內食品添加物有17 大類,並沒有1類叫做起雲劑,因為起雲劑是複方食品添加物,各國起雲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

孫璐西說,由於食品多是水溶性,為了要讓油溶成分能進入水性系統,因此業者不得已使用乳化劑或乳液,使飲料看起來有雲霧感,看起來更好吃。現在塑化劑風暴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種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當作起雲劑的配方。

至於為何現在的果汁粉和優格粉都含起雲劑?孫璐西表示,起雲劑讓食品看來更有質感、嚐起來更有口感,這些乳化型香料若再加入著色劑和新鮮果汁後,這些複合式食品就變得更好吃,若再經乾燥過程就變成粉狀。

孫璐西表示,DEH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1個人喝1杯500cc摻了DEH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這是她3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2011/05/30 中央社】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