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2/07 09:43:01瀏覽2177|回應14|推薦43 | ||||||
胡志強準備「趙麗蓮(照例連)」大台中市長,媒體對於胡志強的人品、才具、政績著墨不多,倒是對於可能即將創下史無前例的市長四連霸,成為「地方自治史上任期最長的地方首長」議論紛紛. 1948年次的胡志強在媒體刻意渲染之下,年齡似乎也成了一種原罪. 民選市長只要拿得到選票,根本沒有所謂任期長短、年齡大小的問題,當年李登輝以七十三歲的高齡「吳三連(吾三連)」總統大位,媒體似乎從來未置一詞,如今何以獨苛於胡志強.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胡志強果真造就台中市長四連霸,其實也可以是地方自治史上的一段佳話. 胡志強連選連任不是問題,國民黨派不出其他人來「決戰」大台中才是問題. 蔣介石當年從大陸帶過來最寶貴的資產,不是黃金,不是故宮文物,而是大批菁英,到了蔣經國時代更是進一步蓄積、釋放了台灣民間的能量,同時培養、並且起用了大量治國人才,可惜最後錯用了一個李登輝,結果應了清朝一代名臣曾國藩所說的話,橫則影響一片,縱則貽誤長遠,造成迄今難以補救的後遺症. 李登輝對國民黨最大的貢獻,是從內部腐蝕了國民黨.李登輝移植到國民黨的牛鬼蛇神如王金平者流,正在吞噬國民黨的戰力. 以蔣經國識人之明,李登輝應該是蔣經國晚年在台灣走向本土化政策的延續.只是本土化到了李登輝這個所謂第一個台灣人(?)總統的手上,私心自用,演變成了作為政治鬥爭手段的狹隘的地域民族主義. 李登輝在國民黨內狙殺大老剷除異己,處心積慮大肆引進黑金腐敗分子,一方面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再方面無所不用其極的刻意污名化這個所謂的外來政權,凸顯台灣意識的結果,是撕裂族群,製造對立,破壞體制,顛覆價值觀念,最後雖然狼狽的被逼宮下台,李登輝現出原形赫然竟是如假包換的台獨教父. 到了連戰手上,中國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已經是藏汙納垢,蛇鼠一窩,被李登輝跟他的嘍囉們糟蹋得面目全非,一息尚存,只剩止痛療傷,收拾殘局的份. 吳伯雄之於馬英九,有點像當年嚴家淦之於蔣經國,鞠躬盡瘁,輔弼元君,而相對於蔣經國當年無可撼動的強勢接班地位,吳伯雄的氣度、才具比起嚴家淦可能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馬英九能夠從長布局,從容接班,吳伯雄功不可唐捐.寬懷大度,調和鼎鼐,那種胸襟、睿智,放眼當今朝野應屬僅見. 政治人物必須心中有著更為高遠的目標,才能拒絕眼前權力的誘惑.馬英九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僅憑溫良恭儉讓並不能在政治叢林裡殺出一條血路,儘管汙衊抹黑從來沒有斷過,金剛不壞之身才是其他政治人物捫心自問應該跟他學習的地方. 撥亂反正,脫胎換骨,應該恰是馬英九有感而發,整黨治國的心路歷程.總統官邸改稱中興寓所,心志可見一斑.只是《北周書.文帝紀》有載:「古之帝王所以建諸侯、立百官,非欲富貴其身而尊榮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助己為治」. 台中市長選舉,暴露了國民黨人才斷層的問題. 唐朝一代名相陸贄(754年~805年)曾經向當時的皇帝德宗提出「求才貴廣,考課貴精」的用人之道: 所謂「求才貴廣」就是要求廣泛選拔人才,使人「各舉所知」, 「唯廣求才之路,使賢者各以匯征,啟至公之門,令職司皆得自達」.同時「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他也反對「一言忤犯,一事過差,遂從棄捐」,只有做到這樣廣泛地搜羅人才,體恤人才,才能「人無滯用,朝無乏才」 . 所謂「考課貴精」,就是「按名責實」.「所舉必試之以事,所言必考之于成」.為使獎懲分明,升降得宜,在考課的基礎上陸贄還提出了核才取吏的三術:「一曰拔擢以旌其異能,二曰黜罷以糾其失職,三曰序進以謹其守常」. 宣公陸贄的「求才貴廣,考課貴精」,跟一千多年以後的清朝一代名相曾文正公、曾國藩(1811-1872)的用人八字訣:「廣收、慎用、勤教、嚴繩」,其實若合符節,先後輝映. 相對於二十幾歲的民進黨任由老態龍鍾的五府千歲當道,對於一百多歲還在脫胎換骨的國民黨畢竟還是不忍苛責.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