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2 19:08:01瀏覽735|回應0|推薦5 | |
交大高教授的一篇文章:大學資源可轉成成人教育 我對這篇文章感到非常欣慰,我從前也想過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想得很透徹,很高興看到有人想到同樣的觀點。最重要的是,這是真正關心教育問題,努力思考下的論點,跟一般只會抱怨的文章大大不同。 當台灣大學錄取率大大提高,以致於18分也能考上大學時,一時之間廣設大學的政策被批評的一無是處。我雖看不慣大學濫設,以致於不讀書也能考上。但是至於為什麼不能讓大家都讀大學,卻提不出反對的看法。 我今天在密西西比河附近買了杯奶茶(美國也有),順便散散步,走了約半小時,經過兩所大學。上車之後,開車經過之處人口相當稀疏,又經過三所大學。這個城的人口只有大台北地區的一半,可是到處都是大學。每所大學都超貴,但是都有設獎學金。 雖然大學這麼多,可是人人都唸大學嗎?不是。很多學校的確已經到了想念繳學費就可以去唸的地步,可是還是很多人沒讀大學,因為實在太貴。而且很多家庭已經有自己的business,就算不讀大學,一樣可以很有尊嚴的謀生。 美國學生程度好嗎?老實說,實在非常糟!不過比台灣學生努力倒是真的。老師給分數也很easy going,不過不管這些現象正不正確,老師和學生都盡量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在台灣雖然有比美國學生優秀非常多的學生,但是整體讀書風氣是比較差的,美國大學的設備也的確比較好。整體而言,我認為台灣的學生十分優秀,但是年級越高,學生混的越兇,因此後勢不看好;但美國學生則比較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因此常常看到我的美國博士班同學比我在台灣的碩士班同學還差,但是在台灣的同學後來已經在混文憑,美國同學程度雖差卻一直想辦法努力趕上。 台灣學校的資源非常差,台灣教授的教學品質也差,因為授課時數太多,無法控制品質;台灣的教授其實也相當有研究潛力,但是受限於資源和授課時數,無法更進一步發展。另外美國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台灣辦不到,因此研究的多元化落後美國很多。這其實不是聯考制度害的。 正如高教授所說,成人教育是台灣下個階段可以改革的方向。在美國很多已經上班很久,甚至滿頭白髮的老頭也可上大學。這些人當然不是每個領域都有辦法唸,大部分唸的是社會科學,不管他們素質好不好,基本上有了工作經驗,還算是白領階級的人都有辦法來撈個大學文憑。無論學得好不好,這些人是非常用功的。因此學校的老師也努力嚐試在學生素質與教學深度之間謀求平衡。這點如果做得好,常常互蒙其利,學校賺取高額學費發展更高的學術研究,學生學得一些能夠帶入職場的東西,即使只是改變人生觀感也不錯(社會科學大都如此)。這一點的確是聯考制度所無法達成的,你要讓這些老先生老太太考聯考,是不是太殘酷了些? 我贊同所謂的多元,但是多元並不表示不要筆試。選考筆試科目就是一種多元,不必每個人都考一樣的科目。英文系可以加計托福,別忘了托福考試也是筆試。至於什麼科展什麼比賽之類,我認為大部分都是渲染了其「多元」的功能,只有少數國際級的比賽有參考價值,不必把什麼縣市演講比賽書法比賽也在入學甄試中誇大它們的作用。 高中分組是落伍的觀念。醫生的數學其實不必比唸經濟、財務金融的還好,但是社會組和自然組的分組概念,卻把不喜歡唸數學的學生推去唸商學院或經濟系,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更扯的是,學生數學沒唸好,還會怪數學好的自然組學生來搶飯碗,認為這樣不公平。其實各校各系招生只要定出科目,學生該唸什麼科目可以考什麼系,自己就會去選讀。分成社會組自然組是錯誤的教學輔導。 既然大學太多已經是事實,不如多多謀求彌補之道。我已經看膩了民意論壇的抱怨,不如大家學習把思考路線向高教授一樣多繞幾個彎,提出一些真正有意義的想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