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德經》——太極拳——養生
2012/05/21 11:31:28瀏覽501|回應0|推薦0

楊氏鄭子太極拳福建有緣拳社第四期入室弟子    余福仁

 

《道德經》是一部太極拳的理論經典

 

常言說,“有錢人養不出好兒子”;“富不過三代”。何故,一是有錢人只顧攢錢,沒時間教育孩子:二是有了錢以後,生活從奢,玩樂享受,讓孩子養尊處優,沒教孩子正確爲人處事,孩子自然不知父母辛勞,吃喝玩樂,揮金如土,自然家道很快就敗落了。同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也是一樣的道理,打江山的老革命革命成功以後,認爲自已革命出生入死,現在革命成功了,享受點是應該的,這樣,久而久之,欲望膨脹了,貪腐産生了,江山還能守得住嗎?八國聯軍爲何那麽輕易地轟開中國的大門?當時什麽國情:政治腐敗、毒品橫行。國人的意志沒有了,國人的靈魂沒有了,國門自然不戰自開了。有人常常會問,中國這麽一個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怎麽出不了一個諾獎人才?這還用講嗎?心性浮燥,急功近利,連學術論文都剽竊,還怎麽做學問?想想,春秋戰國時期,出了諸子百家,儒釋道享譽全球,爲什麽?因爲不浮燥,靜心做學問。淡定出智慧嘛。還有,常言說,人好,心情好,心態好,自然長壽。爲何?心態好的人,心跳就平穩。心跳平穩,不但病少,完成八億次心跳的時間延長了,人自然長壽了。以上種種,說的都是德及其作用,德可以立業,失德就敗業;德可以守家,失德就敗家;德可以守江山,失德就失江山。德使人長壽,失德就折壽。

那麽,什麽是道德呢?

一、什麽是道德

道德有四個概念,即傳統的道,傳統的德,傳統的道德,現代的道德。

1、現代的道德。指的是利人的、公衆認可的行爲規範。這裏不贅述。

2、傳統的道:涵天道、地道、人道。

1)天道——太陽系各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規律。《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文字表述爲: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春夏秋冬),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八卦爲何能生萬物呢?我們來說說易就清楚了。易是一個象形字,是“日”加“勿”,原始的“日”是一個圓圈,中間一點。“勿”是日轉動的尾巴。所以,易是太陽系運動的時空模型。把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分成八等分,即爲八卦,把其中一卦再分成八等分,即爲六十四卦。把六十四卦的其中一卦分成六等分就是三百八十四爻。夏至爲陽極,爲乾卦;冬至爲陰極,爲坤卦。地球的繞日運動、黃道運動、月亮繞地運動、及木星、火星等星球的繞日運動,加起來産生了地球的春夏秋冬,有了春夏秋冬變化,才有了溫度、濕度、陽光、壓力等一系列萬物生長的外在條件。所以八卦能生萬物。

那麽,易的陰陽跟人有什麽關係呢?它主要是陰陽平衡的問題。冬天艶陽高照,誰都想沐浴一下溫暖的光輝。試想一下,夏天的時候,誰還會去沐浴烈日呢?這說明人只需要適當的溫度。除了溫度,人還要適當的濕度。春秋天的溫度對人來講是適宜的,但是春天濕度太高了,風濕性病人受不了。其實沒有風濕的人也是受不了的,才有春睏的情况。所以,陰陽平衡,對人而言,就是適度的溫度、濕度、幅射、磁場强度等等。推而廣之,陰陽是一個哲學命題,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爲人處世都要遵守陰陽法則,都要適度。這樣,一切就不會有危險了。

想想,太陽系的以上運動是漫不經心的,漫無目的的,是沒有功利的,是不求回報的,是無爲的。無爲就是去功利,無爲就是不計得失。爲人處事,只要是利人之事,自然而然地去做,做好,不求回報,就是無爲。所以,我們練太極拳也好,養生也好,做人也好,處事也好,只要做到去功利,做到無爲,你的心就會慢慢靜下來,慢慢淡定下來,這叫做心柔,只要達到心柔,練太極拳的基礎心理素質就具備了。從養生角度講,心柔心跳就平緩,心跳平緩就使八億次的心跳任務完成的時間延長了,人的壽命也隨之延長了。另一方面,如果做人做事達到無爲,你就無所不爲啦。

2)地道——地球萬物生長的法則:地道,涵地八卦和地球萬物生長的狀態。

A、地八卦。取地球上任意一點,劃一圓,分成八等分,再分成六十四等分,再分成三百八十四等分,即爲地八卦(又稱後天八卦,爲周文王所創)、地六十四卦、地三百八十四爻。由于要避免與天八卦(又稱先天八卦,爲伏羲所創)相混,地八卦把天八卦的卦名位置給予打亂,如南爲離卦,北爲坎卦,東爲震卦,西爲兌卦等。地八卦指地球表面的方位,但是它的八卦的自然屬性與天八卦是一樣的。如南爲離,天卦爲乾,爲陽,地卦離也爲陽;北爲坎,天卦爲坤,爲陰,地卦坎也爲陰。地八卦與人的關係與天八卦與人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地八卦的應用不能以天八卦論,否則就大錯了。天八卦與人的關係與時間對應,即爲正解。如萬物寅爲首,寅指春,春到樹木植物就生長,所以春屬木。秋是收穫季節,所以屬金,餘類推。

B、水德。上善若水:一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水的利萬物,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而不求回報,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這就是天道的無爲。所以,水的無爲之德即效法天道的無爲和利而不害。人法此道,即人應去私心。《道德經》云,因其無私,固能成其私。人只要無私,就有了豁達的心胸,就有好心情。常言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嘛。有了好心情,習練太極拳就能專心;能專心習練,功力才能較快地精進。同時,有了好心情,心跳就平穩了,就能長壽。同時,只要無私,萬事成矣。

二是天下莫柔弱于水:《道德經》云,柔勝剛,弱勝强;柔弱攻堅莫之能勝;柔弱生之徒,堅强死之徒。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雖然不懂得柔弱生之徒的科學內含,却道出了柔弱生之徒,堅强死之徒的自然現象。我們現在懂得,嬰兒所以柔弱,是因爲生命力極强。可是在以後的生命過程中却一天天地變硬了,最終變僵了。女人比男人柔弱,所以女人比男人長壽。爲什麽?從中醫角度講,柔弱則經脉通,經脉通則百病防,則長壽。從養生科學講,柔弱使造血幹細胞的功能增强,所造的細胞生命力也增强,所以人的生命力也隨之增强,所以長壽。

三是水善下之:處衆人之所惡。水的謙卑,處在衆人討厭的臭水溝也不計較,而且還把髒的水自淨後還給大自然。川谷之于江海,以其善下之。因爲水的謙卑,善下,條條溪流才匯成了大海。因其不稱大,所以成就了大事。因此,爲人也應當謙卑,善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聖人不爲大,所以成其大。這就是善下的力量。

四是窪則盈:易知足。《道德經》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常言說,知足常樂。萬惡莫過于不知足,一個人只要知足,就能養成良好的心態,就能淡定,就能安靜,就能長壽。常言說,心安理得,就是這個道理。相反,如果不知足,就只好爭,爭多了,就會浮燥、狂燥、急燥、煩躁,就會加快心跳,就會敗事,就會失智,就會折壽。

五是安靜,淡定:常言說,無風不起浪,水如果動了,那是外力的作用,否則它是安靜的。水主坤,主智。人法水,即,人要戒浮燥,才能有智慧,有智慧就不會出危險。

六是七善:居善地(處下之地),心善淵(包容百川),與善仁(滋養萬物),言善信(潮水定時有信),政善治(持正平衡),事善能(淨化污垢),動善時(雨季、汛期、潮汐定時無誤)。

七是成百谷王,即包容。水因其包容,有容乃大,才成爲大海。人本應效法包容的水德,包容不同的見解,包容與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甚至于包容與自己有過節的人,這樣才是可取的人。自古聖人、偉人都富有包容心,所以成爲聖人、偉人。

C、見素抱樸:素,未染色之絲;樸,未雕琢之木。見素抱樸,指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要求我們對待生活要崇儉抑奢。《道德經》云, A、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要求去欲,欲望過盛有害身心健康。過份的私欲是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 B、至虛極,守信篤:虛,心空。靜,心定,神不外游,精不外泄,元氣來歸。 C、道家養生訣:薄名利,禁聲色,廉財貨,損滋味,除佞妄,去妒忌。 D、道法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無爲利人,淡定處世,心靜如水,精神境界就高尚,就必然長壽。

D、不敢爲天下先:

A)身後之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都是這句話的引申義。無爲而無所不爲。因其無私,固而成其私。因其不爲大,固而成其大。先身而身後。處下而上人。

B)爲天下先:與身後相反,如果私欲膨脹,只能富貴一時,最終走上窮途末路。

3)人道——做人的道理:《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即無爲,即陰陽平衡。道法自然,即天、地、人三道都要效法自然,都要做到無爲、適度。這是人道的第一層法則,這是上善準則。第二層法則是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善準則。這是道儒兩家關于人道的重要準則。第三層是孝悌(兄弟和睦)忠信禮義廉(廉潔,不貪)耻(羞愧之心),這是下善準則。常言說,百善孝爲先。行孝是善人最基本的善舉。如果孝都做不到,其他再善也不能稱其爲善。悌,從字面上看就知道是什麽意思。心裏有弟弟就是悌。凡事大讓著小的,兄弟姐妹的關係就融洽了,家庭就和諧了,這就是悌。忠,指對國家的態度。心裏裝著國家就是忠。信,指爲人要講誠信。《道德經》云,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一個人不講誠信,會互相影響,最終全社會都沒誠信了。這樣的社會怎麽生活呢?禮,指文明禮貌。人人都會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但是,現在許多人連讓路都不肯了,禮又體現在那裏呢?義,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感恩。人要不懂得感恩,就不是人了。廉,即生活應從儉抑奢。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傳統德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已搖搖欲傾了。耻,指羞愧之心。一個人如果做錯事會覺得羞愧,說明善根尤存。如果做錯事不覺得羞愧,那就是無耻,那就是不善了。

2、傳統的德:包涵一切正當的、利人的、公衆認可的心理(思想、情緒)活動、生理活動和行爲活動。

德指德性,德行。指人的心性、身性、品性、行爲達到《道德經》所列舉的標準。按道(自然規律、法則、道理)行事。如果我們的心性、身性、品性、行爲達到無爲、至柔、不爭、處下、包容、仁慈、淡定、崇儉、適度、樸素等等,那就是歸德,就無所不爲啦,就長壽啦。

3、傳統的道德: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德經》爲國人的傳統道德開出了細化的標準。按道爲人處事即是有德,爲人處事得道歸德即是有道德。我們常說,做人一定要做有道德的人。那麽,我們都來學《道德經》吧。朱元璋說:《道德經》是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魏源(清代思想家)說:《老子》是一本救世的書。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4、現代的道德:一定社會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

二、如何修德

1、爲無爲——“與善仁”時,應做到去功利。現在許多人做好事也功利化了,做好事前要看看服務的對象發展前景如何,以後有沒有回報的能力,有,我就做;沒有,我就不做。還有的人做利人之事得選擇一定的時間做,如上敬老院做服務,學雷鋒做好事等,只在固定的時間做,過了這個時間點就不做了。爲無爲不應這樣,而應該勿以物喜,勿以已悲,平常利人,自然利人,利人之所需,利人之適時,有機會就行利人之事。利人之行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功利之心,不計回報,這才符合道。

2、習練太極拳,修德之要務——使身心柔弱。道德是習練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反過來道德是習練太極拳的最終目標。這就是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所以,太極拳練得好的人,一定是得道歸德之人。讓我們共同爲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吧。爲我們的健康長壽努力。

3、讀《經》,如《易經》《道德經》《四書五經》,修聖人之德——使人性柔弱。經典之書盡是人道之書,修德之書。不但教人向善,教人爲人處事道理,陶冶人的心性,關鍵的會啓迪人的智慧,滋養人的生命。所以,國學的專家學者沒有一個不提倡讀經的,如何讀也給出了很多好方法。這裏不予重複。

4、讀《弟子規》,行常人之爲——使行爲柔弱。《弟子規》聊聊1500字,列舉了常人的一般的人道行爲規範。非常具體,易于操作。有心修德可從這裏開始,逐步進入,循序漸進,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5、重複利人之小事——使心性淡定。修道之始,師父都會叫新弟子做一些掃地、挑水、洗碗、劈柴等一些生活瑣事,而且只做其中一個單項的事,一做就是十年八年,風雨無阻,從不間斷。許多人不理解,抱怨者有之,半途而廢者有之。熟不知,這是修練心性的不二法門,長此以往地習練,人的心性就會淡定,只有心性淡定了,練功才有了身心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是很難練到上乘功力的。所以,有心修道,應自選一項平淡的利人的小事,不厭其煩地持續地做,長此以往,心就淡定,得道的基礎就有了,善心也有了,境界也高了,還還愁不長壽嗎?仁者壽,就是這個道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taichi&aid=647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