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6 13:28:43瀏覽985|回應0|推薦0 | |
恩師謝昭隆師父來閩授拳時,反復叮囑要戒“貪多、無恆、求速成”的毛病,深以為然。前些年學打乒乓球,一直是野路子,自己弄些書,看看乒乓教學視頻、模仿高手動作,無師自通,沒有啥基本功訓練,直接上場與愛好者場上PK,上網東學一些理論,西學一些戰法,講起乒乓條條道道,也能把專業選手說得默默無言,也能參加市裡比賽、省行業比賽了,但都沒能取得較好成績。而身邊一個朋友,走的卻是不同的路,跟一個專業教練學球,從基本的搓球、發球,攻球學起,每天就練練這幾樣,練一年後,一局11分的比賽我可以讓他5個球,我當時心裡自鳴得意,悟性這麼差,跟教練學又有啥用,我都會前沖弧圈了,你卻攻球還沒學會。再過一年,我跟他比賽時,旗鼓相當,各有輸羸。第三年後我跟他都沒得打,他可以讓我好幾個球,不論打球的步伐、攻球的力量、速度和擊球的他已成為我市的乒乓高手了。這時我才發現 ,我的基本功嚴重不足,步伐、動作變形,當年為了贏球,不顧動作規範,轉腰大臂帶小臂等動作嚴重不協調,肌肉發力已形成錯誤定型,再回頭開始已很難形成正確的動作 ,悔之晚矣。學乒乓如此,學太極拳亦如是,恩師反復強調 ,慢慢來,不要急,練功如疊紙,每一天一張,看起來不多,幾年下來,厚度就很可觀了,真理也。小句一首獻給恩師,與各位同門共勉:「心靜體舒無極起,天藍地綠陰陽分,楊柳春風綿綿意,心鬆氣平樂悠悠,樂悠悠。」
二、放下: 入門之初,恩師曾語重心長地說過,練拳要放下,當時不知是何意,思之再三不得其意,練拳二年來,忽悟,其理然也。我地產武夷大紅袍岩茶,滋味醇厚甘爽,湯色橙黃至金黃、透亮,如和朋友品完一泡肉桂後,再換一泡其他茶如水仙,需開水把茶具重新洗燙,溫水漱口後方可泡下道茶,武夷山茶人有句話“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因前香蓋後醇也,如不得其法,甚至將前一茶湯留至下道茶,則茶味不醇,香味怪異,不倫不類。太極拳理亦然,不同種類的拳術雜在一起練,味不純,功不至,非宗師不能合百家之長也。在練鄭子太極拳前,由於練了年許的陳氏太極拳,也花了很多的精力,苦練壓腿馬步,拳也能打得龍飛鳳舞、強勁有力,躍步驣挪,在外行人看來,也像有點樣子,旁人也會鼓掌叫好,頗為自得。學鄭子後經常用陳氏拳的觀點來看鄭子,理解鄭子,對陳氏拳丟不下,放不開,架子雖然學得快,但功力進步反而不如原來沒學過拳的同門,當時心想,他們身體素質、體能都不如自己,是不是他們開了小灶,得了什麼祕訣了。經啟蒙張家勇師兄的指點,加上他時常告誡我少看其他拳種的書,要多悟,想起恩師多次的教導,才感悟到恩師常說的練拳最忌「捨不得,放不下,忘不了」,這是我自身的原因啊!去年下半年起,以初學者的態度來學習,虛心向師兄們請教,一心一意練鄭子太極拳,再也不問津其他太極,最近自我感覺已進步了很多。
三、從人不從己: 恩師上個月來南平,在帶拳時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從人不從己」,同時要求大家在練拳時,韻律就要與帶拳人一致,不要自打自的,同時跟師父學要“從師不從已”,跟師兄學要“從兄不從已”。原來以為練拳大家節律一致是為了表演整齊好看,聽恩師一番解釋,方知原來太極拳與其他拳種不一樣,要“借力打力”或“四兩撥千斤”,如不能感知對方的勁力,不能“聽懂”對方的重心,是無法走化對方勁力的,更不能做到借力打力與化打合一的。推手粘黏連隨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感知對方,藉由與對方同步了解虛實。而韻律的同步則是從思想與感覺上練習的第一步,也就是推手的重要要領“聽”, 不會“聽”或“聽”不懂,就做不到知已知彼,與人接手做不到「從人不從已」,是練不到著熟的,也更談不上懂勁。道理很簡單,但如無明師指領,弟子是悟不出的,如果自練自的,練個十年八年可能也不能入太極之門啊。胡謅小句一首分享:「心舒意暢神意足,陰陽虛實吾自知,拳走兩遍煩塵消,天地無間樂無憂。」 以上三則學習心得,期與同門共勉,不足之處,請多指點。 〈楊氏鄭子太極拳福建有緣拳社第八期入室弟子鄭建新2014年4月7日於南平〉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