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爸爸,我的家、目の前、雨の後
2009/06/26 07:26:39瀏覽873|回應2|推薦4

我的爸爸,我的家、目の前、雨の後

今天在電視劇“親情樹”裏,五分鐘内連續聽到“我的爸爸”、“我的家”這樣的ABC中文。這種臺詞讓我懷疑,大家是不是英文學的走火入魔了,以爲“I”等於“我”,“My”等於“我的”?何謂爛中文?用歐式的腦子想出來的中國話也。

中文的“我”翻譯成英文,至少有:

1 “I”,例如“我來了”

2“me”,例如“給我”

3“my”,例如“我家”

4“our”,例如“我國”(我們的國家)

5“us”,例如“時不我于”

等等。

看到歐式中文,順便提提中式日文。

常在各類商品上看到商家仿效日文“目の前”、“雨の後”語法創造的:

午の後,紅の茶,月の餅,等等。

在可以想見的將來,或許我們還能看到“餅の乾、茶の葉、烤の鴨之類的名詞...

其實,“の”是一個中國字,就是“乃”,“我乃齊天大聖”的“乃”。這個“乃”字,被日文“假借”作爲“no”音的代表,也就是“假名”:“假”者,借也。

日本人說:目乃前、雨乃後,或者相撲選手取名“貴乃花”,這是日文的語法。

我們中國人說“午乃後”,“紅乃茶”,瞎湊熱鬧,不知是何心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Z18&aid=3077346

 回應文章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哈~~~~
2009/12/01 22:07
烤の鴨 实在是爆笑
我的家乡在远方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奇句怪文
2009/07/27 21:48
有些句子我們雖然看得懂,但怎麼讀都覺得很彆扭,下句即為一例.

「 在我幼年的時候,有一天,我的爸爸叫我和我的哥哥來。」

我拿這個句子給女兒看,問她是否覺得有問題.她看了看,看不出毛病.

這個句子是依英文逐字翻譯而來,美國長大的孩子讀了,自然看不出問題.作者王玉安生長於美國,能寫中文已屬不易,不必苛求.然而,站在中文的立場,這個句子實在是問題重重.

文章中提及自己的父親,用「爸爸」二字即可.「爸爸」指的是自己的父親.有誰沒事會衝著他人的父親喊「爸爸」?「你爸爸在家嗎?」這裡談的是別人的爹,故加「你」字以明示.「我的爸爸一拳能打倒你爸爸」,此處有兩個爸爸,故需要加上「我」、「你」來區分.若僅有一個爹,又是自己的爹,用「爸爸」即可,不必用「我的爸爸」.

同理,「哥哥」即指「我的哥哥」.若是他人的哥哥,才需要用「某人的哥哥」以資區別.

我拿上句給女兒看時,順便對她說道:「白話文比較嚕嗦,一個意思用了許多字來表達,不夠簡潔.好比這句『在我幼年的時候』,就有好幾個字可以省去.妳認為可以省去那些字?」

女兒看了半天,答道:「在字可以省略.」
「沒錯.還可以再精簡.」
「我也可以省去.」
「對.仍可以省.」
「想不出來.」
「『幼年的時候』可以省兩個字,成『幼年時』.還可以再省.原句七個字,其實只要兩個字即可.」
「幼時.」
「答對了.」
CXZ18(CXZ18) 於 2010-09-03 14:56 回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精進